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夜幕中最亮的灯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11-25 10:30

  作者:王向明

  一

  一场大雨从山下追到山顶,我被迫在短袖外面套上了羽绒服。

  临近八月的色季拉山,早晚是两个季节,晴天雨天也是两个季节。对于来自内地的我来说,这样的气候简直不可思议。负责接我上山的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马志铎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在他眼中,色季拉山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夏季,春秋两个季节太短,基本上可以忽视不计。

  上山的路弯弯绕绕,大雨冲刷着车窗玻璃,任凭雨刮器工作得再勤奋,依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大大的雨滴夹杂着冰雹从高空坠落,重重地砸在山体的泥土和岩石上。对向不时有车辆擦肩而过,马志铎眉头紧锁成一道沟壑,他在担心,雨要是一直下,很可能发生山体垮塌和泥石流。庆幸的是,大雨歇斯底里疯狂了一会儿,突然变得柔和起来。头顶的乌云越来越淡,马志铎额头上的山川沟壑也逐渐变得一马平川。

  路上不时有落石,即便是体积不大的,马志铎也都要求驾驶员索朗次仁拉响警笛,在确定安全后把车靠在路边,然后下车徒手把石头移开。

  色季拉山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海拔4728米,被川藏公路318国道所跨越。在很多人眼中,“此生必驾318,一路向西去拉萨”,是一生中必须要追求的诗和远方。

  一年四季当中,无数的旅行者从四面八方而来,火车、越野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骑马的、推车的、徒步的,所有你能想象的到甚至你无法想象的交通方式,都会在这条道路上上演。他们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跨越千山万水之后,一路抵达布达拉宫,算是完成人生一次心灵之旅。

  马志铎说,千万不要低估哪怕是一小块石头的危险,许多年轻人骑摩托车和自行车,为了追求刺激,喜欢在山道上压弯,一个小小的石头,尤其是在下坡路段,足以改变车轮的行驶方向而酿成大祸。

  路上不时有人把警车拦下,有高反难受氧气用完了的,有热心报警说后面有一辆车拐弯没把控好掉沟里的,也有车辆爆胎不会换备用轮胎的……

  这是318国道上最平凡的一幕,无数的车辆和人从远方过来,翻越色季拉山之后,又去往更远的远方。

  二

  我们到达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的时候,炉火已经被烧得旺旺的,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时间真的入了冬。直到头顶的乌云飘过,刺眼的阳光照得身上发烫,才又忽然意识到,这是临近盛夏的八月。

  我跟马志铎聊天的工夫,一个高高大大、皮肤被晒得黑紫的民警推门进来。马志铎介绍:“这是值守点的负责人叶涛,在山上工作10年了,你多采访采访他,你有什么需要就直接跟他说。”

  马志铎着急下山开会,我坐上了叶涛的警车,一边聊天,一边继续向深山出发。山路盘旋而上,海拔越来越高,头疼的感觉越来越剧烈。叶涛看见我皱着眉头,话也越来越少了,赶紧递给我一个氧气罐子。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

  叶涛告诉我,这里是色季拉山垭口,海拔4728米,不要说第一次来的人有高原反应,当地人在上面待的时间久了也受不了,他们干的是这个工作,没办法,不少人身体都出了毛病,大家只好随身带着药。

  这些年,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里,陆续有几个从内地考进来的民警,刚来的时候头发乌黑浓密,人看起来英俊帅气,上山不久就开始掉头发,外加晚上睡不好,白天紫外线又强,不到半年时间,整个人看起来就老了许多。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到值守点工作,也有的人带着满腔热血来了,干了一段时间,身体严重吃不消,只能另调岗位。一个民警干了两年,患上了严重的面瘫;还有一个民警,因为长期在强紫外线、漫山大雪的环境里工作,得了雪盲症……

  即便不少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但依然选择坚守在色季拉山。用他们的话说,这里是318国道的咽喉要塞,总要有人来守。

  在色季拉山垭口,停放着许多旅行的汽车和摩托车,人们在这里狂欢。大家都期待在雨过天晴后,能看到南迦巴瓦峰日照金山的壮美画面。跟叶涛搭档的辅警次仁扎西只能拿着喇叭一句句作安全提醒。尤其是看见年轻的摩托车驾驶员,除了用喇叭喊,他会特意把驾驶员组织起来,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

  对于叶涛、次仁扎西以及多年维护色季拉山道路交通的民警、辅警来说,他们见过的惨烈事故太多了,尤其是摩托车,一旦出事,基本上是车毁人亡。那是一条生命,更是将一个家庭拖进绝望的不归路。

  三

  警车路过一个急转弯,叶涛说,这里是“猴子弯道”。318国道色季拉山这一段有无数个弯道,为了让一些重要的路段具有辨识度,值守点的民辅警根据弯道的特点分别起了名字。被命名为“猴子弯道”,是因为这个弯道旁边的丛林,是野生猴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阴山”“小阴山”,“阴山”顾名思义就是山的北面。到了冬季,因为终日不见阳光,“阴山”下的路面经常会有“暗冰”,危险系数陡然增大。

  就拿去年来说,时间刚进入11月,一场大雪就开始在色季拉山降落,山路通行变得异常艰难。货车自重太大,虽然绑了防滑链,爬坡的时候依然会打滑甚至溜坡,尤其到了“大阴山”路段,货车上上下下来回折腾几次,防滑链经常会崩断掉。没了防滑链,货车寸步难行,叶涛和同事只能在漫天飞雪中帮着货车司机一起绑防滑链。还有一些第一次自驾进藏的内地游客,压根想象不到11月会下大雪,连防滑链都没有准备,民警只能找来值守点备用的防滑链,绑在游客车轮上。也有一些驾驶员,防滑链是买了,但压根不会安装,也只好打电话报警求助。

  叶涛说,大家最害怕下雪,而色季拉山的冬季又无比漫长,一年有5个月都是冰雪天气。每逢下雪,车多,路滑,事故多发,苍茫的雪山之中,汽车的灯光汇成了一条长长的巨龙。

  早些年,每次道路被疏通,车辆在山中有序通行,他们回到住地,都已经是凌晨三四点钟。因为所有人全部扑在执勤第一线,住地没有人做饭,值守点距离城区几十公里,又是冰天雪地,每日从局里送饭也不现实,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水管被冻得结结实实,想烧壶水泡一桶方便面都变得奢侈,肚子饥肠辘辘,饿得实在睡不着觉。值守点门前是一条溪流,许多次的深夜,叶涛给火炉中倒入牛粪或者木柴将火生着,然后再拿上水桶和榔头,砸破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水面,连冰带水满满一桶拎到值守点。水壶坐在火炉上,因为海拔太高,无法达到沸点,最多烧到八十多度,泡面勉强能泡得开。这对叶涛他们来说,已经相当幸福,冰冷的高原之上,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面,已经相当满足了。

  让大家欣慰的是,去年年底,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新建了办公房,值班大厅、宿舍、厨房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确保大家吃好,还特意聘了一名厨师,负责大家的就餐问题,再也不会出现晚上回来饿着肚子生火做饭的情况。

  四

  回到值守点已经傍晚,叶涛临时被抽调参加别的勤务,与他交班的是牛苗苗。看到牛苗苗的第一眼,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任凭我如何将脑海里的画面翻来覆去回想,却始终对不上号。直到看到牛苗苗发来的一段视频,我才惊奇地发现,就在去年,我还没有到过西藏,而是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交警在风雪寒天中播报天气情况,没想到竟然在一年之后的色季拉山警务值守点遇见了他,多么奇妙的缘分。

  那是去年2月底的一天,冰天雪地之中,牛苗苗站在色季拉山垭口,寒风裹着雪粒子,呼呼地刮在脸上,打得睁不开眼睛。牛苗苗说,这是当时在直播,一年365天,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们都会利用网络平台直播色季拉山道路实时情况,便于自驾游客合理安排出行。作为318国道进西藏的主干道,色季拉山冬天的冰雪灾害无法逾越,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条进藏的生命线。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每一个驻守色季拉山值守点的民警、辅警眼中,守护好这条道路,就是守护着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守护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让我有点不解的是,风那么猛,雪那么大,风雪裹挟在一起锋利如刀,为什么不戴个口罩呢?牛苗苗说,海拔太高,本来就缺氧,要是再戴个口罩,呼吸会更加困难,高反也会更加严重。

  牛苗苗来自山西,先是在西藏当兵,退伍后通过考试留在了林芝,当了一名交警。刚到值守点的时候,因为海拔高,整个人都无法适应,脱发特别严重,走路都不敢快步,晚上睡觉脑袋疼得跟要炸了一样,身边都不敢离氧气罐子。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岁月的光阴一次次掠过色季拉山,山上的树木更加粗壮,值守点周边牧民的牦牛换了一茬又一茬,牛苗苗一直坚守在这里,从一个青涩的小伙子被晒成了古铜色的中年人。这些年,他见过无数车辆从318国道上走过,参与过许多次泥石流和暴风雪天气救援,用自己的奉献换取了许多过往游客的感谢和称赞。

  牛苗苗告诉我,真心换真心,是一件让人十分欣慰的事情,每当被救助的人向他们道谢,或者收到游客事后送过来的锦旗,那一刻觉得无论条件再艰苦、工作再辛苦也都值了。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憋屈的事情。有一个老先生,到了色季拉山垭口,问山上能不能爬?牛苗苗看他六十多岁了,山上高反更严重,建议他不要爬。哪承想,牛苗苗开着警车刚走,老人不服老,硬是爬到了半山腰。结果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外加缺氧,人坐在石头上赶紧报了警。

  牛苗苗接到指挥中心传来的警情,赶紧掉头赶到垭口,然后马不停蹄往山上爬,没想到刚见到报警人,老先生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投诉你们”,理由是报警五分钟后,民警没有到达现场。牛苗苗听了一肚子委屈,这里可是高原山路,双向仅有两车道,路上车子那么多,想掉头要开到很远的地方,好不容易到了垭口,又开不到山上,人爬上去至少得20分钟,老人却死活听不进去解释,投诉的电话一级一级打了好几个。牛苗苗和同事委屈归委屈,但人还得救,两个人轮流把老人从山上背下来,在确保安全后才驾车离开。

  牛苗苗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委屈。他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理解我们的,不理解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正在聊天的工夫,外面突然大雨滂沱,一个闪电将夜空瞬间照亮,随即就是一个响彻山谷的惊雷。雷声太大太突然,我下意识哆嗦了一下,牛苗苗早已司空见惯。这是色季拉山的常态。

  从窗户望去,天地之间夜幕如盖。电台里又传来警情,一辆车冲进了路边的排水沟。牛苗苗和同事登上警车,拉响警笛,一路向远处驶去。漆黑的群山之中,红蓝交替闪烁,警车像是一把利剑,劈开色季拉山无边的夜幕,成为天地之间最亮的灯。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执法巡查 守护海疆

  • 科研人员揭开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