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6日,《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读者分享会在衢州市新华书店举行。
《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以下简称《英雄山河》)是由周立文创作、光明日报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2025年8月21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

本书以1942年杜立特行动为背景,记述美军飞行员在中国跳伞后获浙赣皖闽军民救助的历史事件。作者通过田野调查、档案挖掘及口述史整理,还原中国军民营救64名飞行员的细节,聚焦普通百姓冒死救援的群体形象。作品历时半年实地调研,覆盖四省近百个村庄,收录郑财富、陈慎言等救援者事迹,披露日军报复导致25万平民遇害等史实。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梅敬忠评价其展现“勇气、牺牲和友谊”,历史学家罗时平认为该书填补了杜立特行动研究的人民群众视角空白。
衢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汪群在致辞中表示,《英雄山河》的出版,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读本。“我们诚邀文坛大家,帮我们走进阅读世界,感受文字力量,传承英雄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推动衢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是我第7次来到衢州,回家的感觉越发强烈。”活动现场,周立文从非虚构写作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遵循“不编造场景情节、不使用无来源对话”的原则,结合诗性语言与纪实笔法,穿插美军飞行员经历补充叙事维度 。
杜立特行动是中美两大同盟国第一次联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行动,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巨大成功。然而,关于杜立特行动,美国先后出版了数十种图书,除《东京上空30秒》外,对中国军民奋勇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均叙述不够完整。
“《英雄山河》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还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如果说,史料价值是《英雄山河》的骨架,那么诗意语言则是它的灵魂。”一级作家,高级编辑许彤期待,《英雄山河》能持续“更新”,“从聚焦浙皖闽赣四省相邻地区的营救行动,辐射到同期全国性的救援。”

“《英雄山河》里也写到了我的家乡江西,读起来倍感亲切。”在对好友作品表示支持肯定之余,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研究所所长曹春生也感叹:“衢州对‘杜立特行动大救援’这一宝贵历史资源的深入挖掘,让人深受启发。”

《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严红枫则从《英雄山河》中,找到两句“可以给衢州做广告语”的话。“一句‘衢州是一个黑白分明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另一句就是‘我们衢州见’。”严红枫说,“衢州之约”是中美两国人民在共同危机面前的互助、牺牲与坚守,是君子之约,也是生命之约,“正值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进入最终冲刺阶段,愿大家都有美好的‘衢州之约’。”

手捧《英雄山河》,《人民文学》副主编邓凯从中读出“新闻人对真实性的极致追求”,“周立文通过田野调查、走访当事人后代等,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真实再现了那一场民间生死大营救。在《英雄山河》中,更多历史细节被逐一还原、再现。”

“英雄捍卫山河,‘英雄’的称号就是赋予人民的,因为有英雄的人民,才会有山河的壮丽。所以,衢州山水成为抗日战争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干认为《英雄山河》极具分量,“除了历史上的英雄,我们还在现场见到了当下衢州的民间英雄、草根英雄们,从‘时代楷模’万少华,到‘最美乡村教师’马建红,再到‘寻找杜立特的衢州人’郑伟勇,这何尝不是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周立文以深厚的新闻素养和文学功底,成功地创作了这部作品,其雄健的笔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使得这本书在广大读者中得到了高度评价。”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胡占凡衷心祝贺《英雄山河》的问世。他点评,周立文在创作时严格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既忠实于历史事实,又在细节上进行了精彩的展开,“把《英雄山河》作为载体,扩大中国人的视野,对于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有特别意义。”

现场,杜立特研究会、市作协、市评协代表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经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指导,由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承办单位包括衢州市作家协会、衢州市评论家协会、杜立特研究会、新华书店。
徐聪琳/文 韩强 林岩松/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