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班路上遇见“诗与远方”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上班路上遇见“诗与远方”

来源:北京晚报2025-11-05 10:24

  记者 孙宏阳/文 邓伟/摄

  如今的北京地铁,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地铁进出口通道变身“文化长廊”,一排排绘画、摄影作品,让乘客仿佛钻进了美术馆;地铁站厅利用既有空间搭建的主题展览,让乘客一秒“穿越”至盛唐;扫描站内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免费阅读精品电子书……通过办展览、举办公益活动,地铁站正在成为展示北京城市文化的窗口,让市民享受每一次出行。

  14号线枣营站,视障乘客通过触摸了解艺术作品。

  “美术馆”

  枣营站 指尖触摸艺术

  步入京港地铁14号线枣营站A口通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美术馆,宽敞的通道两侧墙壁上,分别以鲜亮的黄色和蓝色为背景,展示出数十件绘画、摄影作品——这里正在举办“感·触”地铁公益文化展。

  只要乘客驻足欣赏,就会被这些作品震撼,因为它们全部由残障人士创作,包括口足书画家、视障摄影师,还有听障大学生。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不见绿树红花,却能用指尖触摸生活的温度;他们听不见蝉鸣鸟叫,却能用画笔谱写心中的乐章;他们无法用脚步丈量世界,却能以梦为马,驰骋在热爱的路上……”通道入口处,坐在轮椅上的罗丽艳刚读完展览序言就被深深触动,作为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彩虹桥儿麻之家”负责人,她欣喜地看到,在人流涌动的地铁站里,残障人士有了展示才华的窗口。

  水墨晕染间,石榴枝头缀满了丰硕的果实,几只雏鸟在其间嬉戏,尽显水墨花鸟作品的意趣。在口足书画家刘京生的画作《多子多福》前,一位年轻乘客有些不敢相信:“以口执笔都能画得这么棒!太励志了!”

  “原来视障人群也能拍摄作品。”由视障摄影师创作的非视觉摄影作品,也刷新了许多乘客的认知。其中,摄影作品《有些光》捕捉大楼灯光,诉说着“有些光为照亮别人,有些为照亮自己,还有些,在照亮自己时无意温暖了他人”的温暖哲理,让过往乘客驻足沉思。

  在这个展览中,乘客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摄影不再是专属于视力健全者的活动,镜头可以成为视障人士延伸的感官,他们可以用触觉感知物体的轮廓、用听觉辨别环境,再借助记忆锚定时间,按下快门的瞬间,便有了他们内心对世界的独特注解。

  与普通展览不同的是,这些作品旁还贴心地配备了盲文介绍,通过特殊的热升华打印等技术,摄影作品被制成了可触摸的黑白浮雕图片,视障乘客可以通过触摸画面凸起的轮廓,与普通乘客一样,“看见”艺术的细节与情感。

  “我们非常关注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将对残障人士的服务视为服务广大市民的标尺,积极打造全龄友好的出行环境。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地铁公益文化展,为残障人士提供展示的平台,增进他们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呼吁公众对残障人士给予更多理解,共同促进更加包容、无障碍的地铁出行环境建设。同时,也展示着地铁的‘温度’。”京港地铁总经理刘追明说。

  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的展览吸引乘客驻足。

  “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站 一秒“穿越”盛唐

  “现在的地铁站越来越洋气!历史展真长知识,进出站的工夫,就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了。”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E口处的一个方形站厅内,刚打卡了“这一站,唐朝”主题展的乘客张洋说。

  别看空间上没有博物馆展厅那么大,但这个开在地铁站里的唐朝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展览分板块展示了唐代的诗歌、书画等,包括大量古籍影印本、著名书法作品的复制品,如张旭的《古诗四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国宝级书法作品;同时还展示了盛唐织物与服饰文献图片,并在此基础上,以实物形式展出了“新唐装”。

  “这些唐装可真漂亮啊!”在一个展窗前,乘客刘女士端详着一条枣红色的长裙,她从说明牌上了解到,这类当代“唐装”借鉴了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南壁的太原王氏母女及仆从供养像中的服装。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展窗中,由梯形布料拼接而成的天蓝色破裙文雅又不失可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介绍唐代诗歌的展柜旁,一个八九岁大的孩子,正站在大人身边,饶有兴致地念着悬挂的唐诗。“这样的展览特别好,文化气息浓厚,可以增强孩子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孩子妈妈点赞道。

  在展出古籍、书法、名画及盛唐服饰等实物展品的同时,展览还推荐了大唐诗歌、话本、绘画、音乐、名人传记、哲学类书籍,向乘客全景式展示唐朝的文艺范儿。

  “既然与唐朝相遇,就请举起手机,合个影吧!”在展区醒目位置,一处嵌入柱体的拍照打卡镜面吸引了不少乘客的注意,镜面上还调皮地写道:“古人乘步辇,今我坐地铁。”正在对镜打卡的乘客胡女士说:“以前坐地铁都是步履匆匆,今天我也稍稍放慢了脚步,照照镜子、正正衣冠,记录一下好心情。”

  17号线次渠站,乘客在“M地铁·图书馆”海报前扫码阅读。

  “图书馆”

  次渠站 扫码免费读书

  17号线次渠站,随着一辆列车进站,不少乘客走出地铁,步入宽敞的站台。路过一处蓝色的拱形空间时,乘客晶晶被墙壁上挂着的一排海报吸引了。海报主题为“阅读中轴,穿越古今”,每幅海报上都推荐了一本与中轴文化相关的书籍,同时配有一个二维码。这样的“阅读空间”,在该站站厅里也有。

  “扫码就能读书吗?”平时就喜欢阅读的晶晶拿出手机,对着《故宫传》一书的二维码“扫一扫”,果然,手机页面跳转至《故宫传》的电子书页面。这本书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对故宫建筑和宫内管理制度的历史价值做了详细的梳理,瞬间就勾起了她的阅读兴趣,并马上点击了“加入书架”。

  更让她惊喜的是,这本电子书并不需要购买,扫码后就可以免费阅读,站内其他海报上推荐的《北京历史文化》《光阴里的老北京》《老舍和他的作品》《城与人》《山水旧城谙(指尖上的中国)》等电子书也都如此。

  “‘M地铁·图书馆’是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创意发起的大型文化公益项目,依托地铁这一公众交通出行平台,开放部分国家图书馆及其他阅读平台的优质资源,让乘客在日常出行中多一个阅读的平台和场所。”刘追明告诉记者,该项目定期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并通过设立站内阅读空间、设置车站主题文化展、开展主题阅读分享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长期推荐优质的阅读资源。

  书籍的选择也有大咖的幕后支持。国家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们会结合每期“M地铁·图书馆”设置的阅读主题,从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中精心挑选并推荐至少10本精品电子书。乘客通过扫描车站内发布的项目灯箱广告、主题阅读海报上的二维码,进入线上阅读平台,在线选择当期推荐的电子书籍进行限时免费阅读。为了满足乘客对便捷、多元、有趣且易于分享的阅读体验需求,“M地铁·图书馆”还引入第三方有声阅读平台。

  自2015年1月12日项目正式启动以来,“M地铁·图书馆”在京港地铁所辖线路共开展了34期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共开放国家图书馆400余册电子图书的免费全本阅读及近千集音频免费收听资源。截至目前,项目在线阅读总量超过160万人次。

  揭秘

  地铁站里布展有何讲究?

  在千万级客流的地铁空间里布展有何讲究?

  “安全”永远是不变的主题。据了解,每一次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京港地铁始终关注安全,在不影响车站正常运营的基础上,综合车站空间位置、原有设施特点、客流情况等,选择有足够空间且装修与主题相呼应的车站作为展示空间,规划展览形式,确保展览既能容纳乘客看展,也保持其风格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此外,在搭建展览过程中,所用材质皆为阻燃、环保器材,兼顾消防与节能,保障乘客安全。

  以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为例,该站在设计上延续了16号线“古韵京廊”的理念,采用暖色基调,并装饰有传统中式纹样,以“万卷千章”为主题,与车站周边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精心的装点让该站成为乘客地铁出行途中的艺术空间。此外,该站周边有大学、图书馆等,所以选择此站开展文化主题艺术展览与车站环境适配度更高。

  “感·触”地铁公益文化展,在前期车站空间的选择上经过了多轮调研、反复踏勘,最终选择14号线枣营站为展示空间。车站A口处通道空间较为开阔,可充分利用通道两侧墙体布展,以确保展览的完整连贯性。在展览的布置上化繁为简,充分利用墙体空间,避免占用通道影响乘客通行。

  “多年来,我们在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出行服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人文气息的地铁文化公益项目,让公众能够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城市文化,享受艺术的滋养。”刘追明表示,地铁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展现城市文化的窗口。未来,京港地铁将持续发挥自身行业优势,联合沿线权威机构,以地铁车站为载体,以文化创新赋能公共空间,持续打造具有文化艺术氛围及人文关怀的地铁出行空间,为乘客带来更丰富、愉悦的出行体验。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学报国正当时|学这个专业 未来出行由你定义!

  • 乌镇峰会启幕在即,乌镇夜景点亮数字星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