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张强
今天的固原比较偏僻,可在古代,它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一度成为国际都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出土的文物非常有特色。宁夏固原博物馆宛如一位无声的史官,静静守护着2.4万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涵盖三万年以来宁夏南部不间断的区域发展历史。
固原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这里发现的彭阳县茹河流域的岭儿、刘河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将这里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两万年左右。到了新石器时代,固原地区是黄河中上游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出土的陶器、骨器、石器,展现了远古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与智慧创造,为后续文化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
进入历史时期,固原更是中原农耕民族、草原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族的汇聚之地,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散发着独特魅力。这些青铜器既有中原文化元素,又带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还与欧亚游牧民族青铜器存在联系。比如出土的青铜鼎、兵器等,其造型与纹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表明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前,西戎作为中西交往的中介者,已为丝绸之路贯通奠定基础。
北魏、北周、隋唐时期,固原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关键节点,中西文化交流在此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的丝路文物成为固博的璀璨明珠。1983年出土于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的鎏金银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巅峰之作。它在全世界现存萨珊系统金银器中,工艺水准与表现内容均独一无二,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与之一同出土的凸钉玻璃碗,说明西方玻璃器经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更反映出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局面,固原正是这一文化融合的前沿阵地。北魏漆棺画同样是固博瑰宝之一。1981年出土于固原西郊北魏夫妇合葬墓,漆棺虽已腐朽,但漆皮上的彩绘经专家拼对复原后,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合中原文化、鲜卑文化与佛教文化元素,生动反映北魏时期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为研究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提供珍贵实物。
这些馆藏珍宝见证固原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展现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的过程。这种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文化传统,正是固原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
(作者为宁夏固原博物馆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