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任林举
王俊并不俊。一张圆圆的大脸、一双细长的眼睛,似乎专门为了适应戈壁环境而“设计”。对于他这样一个不善言辞也没有太多机会与人沟通的人来说,表情传递着他内心的喜怒哀乐。脸大,相当于一张大纸写上大字,醒目。不仅熟悉的人能看懂看明白,陌生人也能看懂看明白,甚至湿地上的动物们也能看懂看明白。眼细,就更有必要了,戈壁上的风沙大,眼睛太大了是个短板,好看不中用,太容易进尘土。戈壁上炽热暴烈、无遮无挡的阳光如箭矢般射来时,眼睛大的人就要刻意把眼睛眯起来,以防脆弱的神经被“灼伤”。眼睛小,就省去了这个麻烦。
王俊虽然不俊,却憨厚、踏实、有亲和力,特别讨动物们喜欢。他是这片湿地的“灵魂”,有他在,湿地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起来。他在湿地上行走,动物们在湿地上栖息,相互往来,谁也不拿谁当“外人”。他见到那些动物时,龇牙一笑,动物们见他,不怕也不躲,鸟儿们会扑打几下翅膀,小动物们偶尔也会温柔地鸣叫几声。每天清晨,王俊必须早早起床,他不起床,那些野鸭和灰雁就在他门外的水边或草丛中大叫不止,一直到他起床、开门到水边巡视一圈,这阵清晨的喧闹才会渐渐平息。
湿地的名字很奇特,叫老师兔,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泉水出露之处”。祁连山的雪水流淌,形成了这片明水与沼泽相间的湿地。湿地面积2.6万亩,植被丰茂,不但有戈壁常见的骆驼刺、白刺、红柳,还有冰草、芦苇等伴水而生的植物。其间,还有200多种野生动物,与王俊以及王俊的同事、工作站共同构成湿地独特而奇异的生态。
湿地的面积,从数字上看似乎很大,但从高空俯瞰,不过是茫茫戈壁上的一叶扁舟,在无边的黄沙和碎石间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情的风沙吞没。湿地生态脆弱,所以特意设了一个保护站,不许牛羊吃这里的草,不许人类随意践踏植被、猎杀这里的野生动物。就这样,一众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前仆后继地担起了一个神圣使命,满怀激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守护着这片湿地,给这里的动植物营造一个不受人类打扰的乐园。
每天,王俊都要在湿地里不停地走,到处巡视,发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湿地里泥水多,碱性大,两只脚在泥水里蹚来蹚去,一年下来,至少废掉3双鞋。如果发现有人或家畜进入湿地,王俊会毫不客气地将其劝返或赶走;如果发现野生动物受了伤,王俊便把它们带回来包扎、喂养,直至它们恢复健康重返湿地;有的鸟翅膀折断了,无法再飞翔,王俊就把它们养起来;冬天来了,动物们没有吃的,王俊就回县里要粮食,救助那些无食可吃的动物。
湿地中的生物都是王俊的保护对象,他保护黄羊,也保护狼;救小鸟,也救鹰隼。他一共养了6只隼,4只鹰隼、2只燕隼,它们都在湿地里受过伤,再也飞不起来了。这些以凶猛著称的隼,是草地里的英雄或者恶棍,在捕捉猎物或攻击别的鸟时受了伤。比如燕隼,它的飞行速度极快,在空中极速扑向猎物时,靠巨大的惯性甚至能穿透一只飞行的灰雁,自己也常常因为贪心和无法控制的速度而殒命。不管什么鸟,在王俊的眼里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所以他会以同等的慈悲之心对待它们。
赶上天气好或心情好的日子,王俊便会拎起他的照相机,扛起三脚架,去湿地里给动物拍照片。别人拍鸟兽叫摄影,捕捉那些美的瞬间,拿到网上晒一晒。王俊从来不把自己的拍摄叫摄影,他坚持说自己是在“照相”,为他喜欢的野生动物们照相。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它们的身影和姿态记录下来。掐指算算,他来到这个湿地保护站工作已达36年之久。36年漫长的岁月中,他和野生动物们朝夕相伴,不仅结下了相互守候、命运与共的深厚关系,也进行着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和互证。在春去秋来的季节轮转和动物迁徙中,他已不知见证了多少代野生动物的生死和兴衰。
虽然他说不清为什么没完没了地拍这些照片,但他确信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在这茫茫无际、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有什么比生命更新鲜、更新奇、更值得珍重和记录呢?所以他月月年年对拍摄保持着从不衰减的兴趣。在他看来,对生命的记录永远都不存在重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常新的,今天和另外一天是不重复的,就是同一个对象在同一天之中,也不会重复。每一个生命都有千万种情态或姿态,怎么能重复呢?他拍摄的主题变化不大,每一种野生动物他都拍过不止十次八次,甚至更多,但那些动物看起来确实都风姿各异,耳目一新。打开他的相册,里边什么都有,常见的有茶隼、燕隼、蜡嘴、百灵、白鹤、灰雁、天鹅、黄羊、野鸭、猫头鹰……还有不常见的,比如他自己最看重的珍稀物种黑鹤。从前,这里是从来见不到黑鹤的,也就是最近一些年,湿地的环境越来越好,食物也越来越丰富,才引来一些“贵客”。
王俊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茫茫戈壁、漫漫尘沙、远离人群,常让他感到孤独、苦闷甚至绝望。结了婚之后,很多事情都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家的事情,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人的事情。但这些事情,他却只能全部交给妻子。有了孩子,家庭负担更重,但他无暇顾及。不是他不想管,是因为回不去。人不仅需要解决物质和生活上的问题,还要解决情感和精神上的问题。孩子想父亲,妻子想丈夫,家人有病需要人照顾,夜晚风大雨急身边需要有一个壮胆的人……他都无法在场,他只能在湿地与鸟兽为伴。天长日久,妻子的牵念便被无情的现实扯断。
妻子无错,鸟兽无错,自己也无错,此事究竟错在哪里呢?王俊一肚子苦水无处倾倒,就只能对着湿地嘶喊。尽管如此,他依然无悔,单位考虑他在这个岗位的时间太久了,也太苦了,要调他去森林警察的岗位,他却因为需要照顾几只受伤的黄羊拒绝了。他说,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不要再换另一个不适应的人来。
多年之后,湿地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王俊和那些鸟儿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只要王俊一喊,鸟儿们仍会如从前一样聚拢。鸟儿们当然还会误解王俊,以为他的心情好,又要大施恩泽,给它们食物。不管是什么原因吧,鸟儿们的聚拢总是让王俊得到很大的慰藉。毕竟,多年下来,他还拥有自己热爱的湿地,拥有这些不愿意离开他的鸟儿。他这样想的时候,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慈悲与温情。他不自知,此时,他就是那个不需要加冕的老师兔“湿地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