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许道军
刑警作家万安近作《归案:二十三年悬案侦破笔记》(以下简称《归案》),讲述了一位刑警在失去破案资格后组织编外队伍,历经23年最终抓住凶手的故事。小说上架微信读书首日就升至读书榜第一名,近4万人追读。作为类型小说,《归案》逻辑缜密,戏剧性强,情节紧张曲折,在带来阅读快感的同时,通过非典型的英雄塑造和讲述方式,突破了刑侦小说的一般规约,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现实深度。
相较于狄仁杰、福尔摩斯等“前辈”,小说主人公柯伟远谈不上足智多谋、所向披靡。23年前,命案嫌疑人在他眼前逃脱,他带队远赴东北缉拿凶手时又连遭失败,两个战友不幸牺牲,妻子离他而去,养子与女儿也麻烦不断;23年后,曾经的受害者露面,他要“一雪前耻”之时,却发现自己失去了破案资格,只能自组编外队伍跟踪巡查;当他最终将凶手堵在房间的时候,又因年迈力衰差点被害。但如同电影《三大队》中的程兵一样,柯伟依旧是英雄。23年来“痴心不改”、忍辱负重,只为践行人民警察的初心,为受害者也为自己讨回公道。当他从血泊中站起来,其“垂垂老矣”的身躯光芒四射。

《归案:二十三年悬案侦破笔记》:万安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必破”是刑侦小说的类型成规,但对于“为何必破”,大部分小说归因于主人公神乎其技的智慧。无论凶手多么狡猾,主人公都能凭借强大的推理一一化解,但《归案》的破案之道回归了刑侦日常,提供了“另类”却更具现实深度的答案。在小说中,东海命案之所以能够被侦破,关键在于刑侦人员对自身职责的执着坚守。人命关天,善恶有报,凶手必须归案,心中的信念使他们不惧艰难,没有放弃。一个问题,两种回答,《归案》通过讲述非典型的侦探故事,凸显了现实里的刑侦之道——决心和意志,始终是破案的最关键因素。
作为一部真刑警创作、以真实案件为原型的作品,《归案》写出了真实的行业特点,也写出了真实的人性。小说用生动丰富的细节,揭示了大量真实的行业经验,如刑侦技术运用,线人卧底排布等,“解密”意味十足,满足读者好奇心。在扎实的故事讲述之上,作品尝试发掘犯罪心理背后的真实人性。如白小莲的犯罪行为,经历了从恐惧到胁从作恶的过程。她是受害者,出于生存本能变成王猛的帮凶,但在柯伟命悬一线的时候,又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出来,成为“归案”的最大转机。如此塑造人物,基于作者长期置身刑侦一线的真实所见,也避免了刑侦小说反派人物扁平化的问题。这使读者不仅从小说中获得伸张正义的“爽感”,还能收获更深刻的思考。
刑侦类型小说由来已久,常写常新,《归案》的精彩之处不惟智慧较量,而在“我是刑警”的职责坚守。《归案》受到追捧,也说明在短视频时代,读者对类型文学的需求依旧强烈,这将鼓励创作者不断捧出新意之作。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