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友人送来于中华同志创作的《数风流人物——诗说历史名人》,用古诗词的方式,对诸多历史人物做出评价,读来令人觉得古朴典雅,生动感人。
人物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过无数光辉闪灼的人物,也出现过不少逆历史而动的凡夫俗子。他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作为,都为后人产生着重大的激励作用,或汲取着深刻的教训。因之,人物的创作和流传,对世人的成长和作为,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百年来,为人物立传的书写体裁多如繁星,如史记、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等,用诗词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作品也常见诸典籍,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选取有影响的若干人物,以诗词的形式予以评说。让人们品读这部凝聚着历史韵味的诗词,对古人油然而生敬意,随之而至的是读史明志的思考、复杂人性的领悟、优雅诗韵的享受。这在浩翰的典籍中,尚属首次,钦佩中华同志对历史的谙熟,对古人脉络的掌握及中肯客观的评价。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律诗有五言、七言,讲究平仄对仗,词则严格按照词牌之长短句和韵脚填写,创作实属不易。中华同志熟谙这些规律与要求,赋唱与填写下来,得心应手,不受束缚。在作者笔下,他把那些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精英翘楚、墨客文人的业绩,熟练地写了一首又一首,填了一阕又一阕。作者怀着虔诚之心徜徉在历史长河中,揣摩着英雄人物的典籍与传说,默默地融悟、思索,撷取其灵气,描述其姿容,思辨其形象。凝练成词句,填写于词牌之中,将系列式、板块式的群英在诗词中荟萃,让他们动乾坤、撼四海的功绩在诗词里闪耀。而冷静、理智、客观的警语、隐喻也在诗词里映现。由唐至宋,我国词坛上的词牌共有一百余个,中华同志尽量用各种不同的词牌填写那些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使读者尽可能多地感受不同词牌的魅力,从而更加熟悉唐宋大家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光辉遗产!古人云:诗言志,词传情。不同背景的人物在评价或赞颂古人时,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定式书写人物。于中华曾任县市委书记,曾经居庙堂之高忧过其民;他又退休多年,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到社会最基层与群众共过甘苦。因而,他在看待历史人物时,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描绘历史人物时,必能思古喻今,用正确的观念影响现代人的价值取向,选材厚重,在知古鉴今中构筑诗境。他将各时期的人物如珍珠般连接在历史进程这根主线上,阐述盛衰之更迭,俯瞰宦海之沉浮,感悟人事之变幻。全书跳动着史学的脉搏,充溢着文学的风采,闪烁着人文的光辉,折射着理性的思辨,透悟着情感的剖析。
人物的真实和史料的详实增加了这部诗词的厚重,同时也赋予内容的缜密。描述历史既不能无限地夸大缩小,也不能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作者沿着历史的脉络和真实的人物、事件,精心构筑着知古鉴今的诗境,在精练的内容里把最主要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营造出诗境的灵秀美、清空美。例如:在秦封建王朝短暂的序幕后,大汉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人们对一代枭雄刘邦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作者在《江城子•咏刘邦》中的评价显得比较客观而中肯。“鸟尽弓藏,兔死狗悲亡。白马誓盟天下治,秦亭长,汉刘邦。”词作将刘邦这位皇帝的多棱角性格跃然纸上,显得较为妥帖……
衷心祝愿中华同志的诗集受到大家的喜爱。
作者:张黎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