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著名湖南籍作家曾高飞与合作伙伴木亚斯尔·库尔班、徐源最近共同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援疆干部》,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名电影也在紧锣密鼓地筹拍当中。
伟大时代与特色新疆激情碰撞,为这部作品的横空出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料。主创之一的曾高飞对新疆情有独钟,多次往返,“爱听新疆的歌,爱看新疆的景,爱交新疆的朋友”。在新疆,他经常接触到“援疆干部”这个特殊群体,被他们的情操、事迹、取舍深深打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信念和梦想,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来新疆支援当地发展建设,往往一待就是三年五载,有的甚至一辈子都留在了那里。作者认为“援疆干部”对新疆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美丽的新疆和将来更加美丽的新疆,他认为援疆干部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脊梁,你们就像新疆大地的牛羊一样,吃进去草,挤出来牛奶和血,从来没有怨言”,于是萌生了创作《援疆干部》的想法,准备用这部作品向时代献礼,致敬那个前行的特殊群体。
2024年底,曾高飞与木亚斯尔·库尔班、徐源一拍即合,开始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于今年5月动笔创作,期间三易其稿,于今年9月完成了该书的创作。
《援疆干部》没有宏大的叙事和空洞的说教,而是以一个普通援疆干部张野的事业、情感、取舍为线索,用深沉冷峻,成熟稳重的笔墨向受众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援疆干部的故事,使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黄钟大吕一样叩人心扉,撼人至深。具体内容如下:
某部委部长刘潮洲秘书张野在领导即将退休之际,申请去新疆援疆驻村。由于害怕女朋友、刘潮洲之女刘芳不同意,先斩后奏,到了新疆才告诉刘芳。年龄接近三十,一心期待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刘芳很生气,一直不肯原谅张野做法,两人感情出现裂痕。
到新疆后,挂职副县长的张野申请去了某县最贫穷落后的果勒吾斯村,跟当地维吾尔族姑娘、在乌鲁木齐读大学的古丽娜扎不打不相识,成了好朋友。在古丽娜扎帮助下,张野对果勒吾斯做了详细调研,并对症下药,制定了带领果勒吾斯走出贫困,奔向富裕的发展规划:引进投资,建立玉器加工厂;拉网线,建网络,让村民接触外面的世界;修公路,打通果勒吾斯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建水电站、风电站和光伏电站。
张野开始动用资源,为果勒吾斯的发展积极奔走,有的项目成了,让当地村民受益,也得到了当地村民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和拥戴。有的项目碰了一鼻子灰,没有一点眉目,让他颇有挫败感。
古丽娜扎的男朋友麦吉侬对张野和古丽娜扎产生了深深的误会,千方百计地刁难、阻挠和破坏,甚至为此不惜涉险毁坝,被大水冲走。张野不计前嫌,带领村民找到麦吉侬,把他救活了过来。
趁张野和刘芳的爱情亮起红灯之际,张野的大学同学、玉器商人宋向阳乘虚而入,送车送房,连哄带骗,博取了刘芳好感,并建立了恋爱关系。因为一次偶然机会,刘芳发现宋向阳出轨,欺骗了她的感情,果断悬崖勒马,跟宋向阳一刀两断,也开始重新认识到张野的可贵,她打算去新疆看望张野,给自己,也给张野一次机会。到了新疆,刘芳从古丽娜扎那儿得知,张野从来没有背叛她,古丽娜扎只是单相思,刘芳决定跟张野重归于好。
利用自己给某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病的机会,刘芳给领导讲述了张野援疆驻村的初心和困难,领导极为感动,向刘芳要了张野绘制的果勒吾斯发展规划书,并动用关系,特事特办,找有关部门批复了果勒吾斯修公路、建风电和光电的伟大计划。
刘芳带着批文去新疆,到果勒吾斯找张野,正好碰到修水库,建水电站的工程开工。择日不如撞日,两人冰释前嫌,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工地现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并且一起相约:等把这些项目落地,工程完工,果勒吾斯村民过上好日子了,他们再一起回北京。
据悉,《援疆干部》创作者共三人,作者之一曾高飞,湖南祁东人,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社,法治日报社供职多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深媒体人、策划人、新媒体运营专家、著名财经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影视编剧,共发表文学、新闻和财经作品6000多篇,著有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似水流年,家乡味道》《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迹可循》(与钟勇先生合著),“前行的人生”三部曲《挣扎的成长》《青春花开》《浴火重生》,北京三部曲《北京边缘》《北京圈子》《北京饭局》及长篇小说《生如夏花》《黎明前·战》《小镇青年》《红尘欲望》《窥浴》《前行的青春》《援疆干部》(与人合著)《九尾狐》,小说集《感情通缉令》等,财经作品高飞锐思想丛书之《决胜话语权》《产经风云》《争夺话语权》《元宇宙掘金秘密》等,独立或参与编剧多部电影、电视剧本、微短剧。2019年,重返文坛后,创作情况引起多家中央级媒体高度重视,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文艺报等先后报道过其创作和作品情况。曾高飞信奉“躺着思考,坐着写作,站着做人,跑着逐梦”,坚持“左手财经,右手文学,用作品说话”。目前正在积极进军影视产业,在湖南长沙马栏山成立了湖南迪卡思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立志将自己的作品影视化,实现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转化。
其他两位作者为木亚斯尔·库尔班和徐源。木亚斯尔·库尔班是新疆库尔勒人,维吾尔族,南京医科大学临床研究生毕业,热情好客,喜欢文学、旅游和思考,追求个性自由,对影视有独到见解,深受援疆干部事迹感染,希望把壮美新疆推介给五湖四海的朋友。徐源,四川绵阳人,成都工业学院毕业,长期任职于中国军工企业、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负责国内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工作。对产品、市场、品牌及营销管理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通过影视作品塑造和推广品牌,提升销售。在国家大力建设大美新疆之际,被援疆干部事迹深深吸引,志愿扎根新疆,为建设新疆,发展新疆贡献绵薄力量。
(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