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陈 香
作家何南的新作《号角》(晨光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是一部写给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长篇叙事诗,记叙了音乐家聂耳短暂而又激情澎湃的一生,再现了青年知识分子以文艺为号角,唤醒民众、激励民族奋进的历史画卷。
在叙事诗中,如何实现抒情与叙事的水乳交融?抒情过多,容易影响叙事的推进和铺陈;叙事过密,则变成了韵语的小说或散文,失去了叙事诗以“诗化意识”来反映时代和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与抒情诗相比,叙事诗还应有更宏大的结构,从而为反映时代与社会、展现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提供空间。《号角》以事为经,以情为纬,既有饱含诗情的笔墨,又有得当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更有作家内心情感的奔流。《号角》并没有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借鉴戏剧的表现手法,选取典型事件连接时空顺序。
艾青认为,“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中。”《号角》即是这一观念的注脚。从昆明到广州,从广州到上海,聂耳的人生起伏,连接着《渔光曲》《桃李劫》《风云儿女》等多部进步影片的上映经过,连接着《卖报歌》《毕业歌》《梅娘曲》《义勇军进行曲》等传唱一时“人民歌曲”的创作历程,更连接着艾思奇、蒋光慈、黎锦晖、王人美、金焰、田汉、吕骥、张曙等一众进步文艺家的抗战往事。由此,作品以个体的生活与命运包孕现实与时代,再现了一个救亡图存的年代,进步文艺家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时代画卷。
形象的塑造,既是客观生活的提炼过程,也是主体情感客体化的转换与表现过程。《号角》深谙这一点。作品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不仅通过人物间的语言、行动等外在方式表现矛盾冲突,同时通过生命个体的所想所思来展现。由此,客体与主体的交融,内心体验和再现客观世界的双重性,使这部作品获得了浓郁的诗意。同时,《号角》一书的句式错落有致、流畅自如,看重诗的内在节奏与自然形态,使读者的阅读更为自由和愉悦;《号角》既是书名,更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点染人物、贯通情节。以上种种,皆是作者匠心所在。
一直以来,少儿主题出版在孜孜探索更具温度的文学性、人文性表达。儿童叙事诗既有纪实性叙事为基础前提,又有虚构的想象叙事补充细节,还有属于诗歌自身的浓烈抒情性和诗化风格,组成了一个具有多重美学风貌的文学空间。《号角》的问世,无疑为我们探索少儿主题出版的新方向提供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