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杨 鸥
雄奇的三峡,伫立千万年的神女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演过多少英雄传奇。作家叶梅出生于巴东三峡,长于兹,感于兹,三峡两岸人民倚仗天险,以血肉之躯抵御日寇的西进,这段鄂西抗战的历史就发生在她的故乡。叶梅十年磨一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奉献出一部反映鄂西抗战的长篇小说《神女》(作家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写这部作品的冲动,源自她的血脉深处。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十多年来,叶梅多次溯江而上,走访故事发生地,搜集资料,寻访遗迹,掌握了大量素材,撰写出这部沉甸甸的作品。
作品以一只美丽的凤鸟作为见证者,凤鸟翱翔在三峡山水之间,它见证了一名三峡女儿不平凡的经历,见证了当地热血儿女投身抗日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
男主人公覃义蛟和女主人公凤娘,本是三峡江边一对普通的恩爱夫妻,男人强健豪爽,在江上行船为生,风里来浪里去;女人温良贤惠,勤俭持家,他们在这里生儿育女,过着安乐的日子。日寇的侵略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无情地把他们卷入战争。大敌当前,他们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出力。覃义蛟在江上冒着炮火运送抗日物资,凤娘凭借自己的精湛医术救助伤员、抚慰百姓。他们与峡江命运与共,这方水土养育了他们,赋予他们山一样的坚毅、水一样的柔韧。覃义蛟从守护“小家”的船主,成长为心怀“大我”的民族脊梁。凤娘这三峡女儿“就如这三峡的山水,于静默中含有无限的坚韧”。
在叶梅笔下,一场波澜壮阔的鄂西抗战,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驾驭自如的笔力,从覃义蛟、凤娘这样的普通人开始描绘,更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坚韧和血性。书中除了聚焦覃义蛟与凤娘这对夫妻,还塑造了船主覃九河家族群像。覃九河一家倾其所有,家长覃九河调用自家全部船只,派儿子参与抗战物资运送,老二覃远蛟、老三覃义蛟都投身抗战之中。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却有着长在骨子里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正是无数这样的“小人物”,以各自的方式书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书中也有对抗日战场的正面描写,石牌岭大战中,中国军人英勇作战,与来犯之敌殊死搏斗,体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通过这场残酷的战争,作者不禁思考:人为什么处心积虑地伤害同类,把聪明才智用于杀戮?
“峡谷间风雨大作,霹雳声夹着闪电从天而降,大雨则像一根根利箭齐刷刷射下来。一只船在那剧烈的颠簸中逆流而上。”这画面正是覃义蛟面对风急浪高的险境勇敢前行的真实写照。作品通过鲜活的人物呈现大抢运、石牌岭大战、护送国宝等重大事件,使抗战风云真实可感。
作品在书写这场战争的同时,也写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中有巴东县长于良仲这样正直的官员,也有邮政局长尤占埙这样险恶的小人、赖成绪这样发国难财的黑帮人物,也写出了普通百姓的苦难与顽强,展现纷繁复杂的社会众生相。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我们熟悉的诗写的就是这个地方。书中展开了一幅三峡人家色彩斑斓的风俗画卷,土家族的吊脚楼、龙船调,还有过赶年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三峡普通人家的生活充满人间烟火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与这片土地血肉相连。这里也是叶梅的故乡,她以浓厚的乡情、深沉的爱,展现家乡人、家乡事、家乡的英雄史诗,让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令人如此难以忘怀。战争破坏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对和平安定的美好向往,更衬托出战争的残酷。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引发读者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浩荡的长江赋予叶梅大情怀,万千风云在她胸中激荡,化作她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壮美三峡间回荡的这曲动人心魄的抗日壮歌,在今天,依然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