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曾学文
中国传统的节庆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中的最后一个节令——正月十五元宵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古至今备受重视。元宵在古代又称上元、元夕,以喜庆、热闹为特色,为庆祝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张灯放花,群相宴饮,突出一个“闹”的主题。元宵离不开灯,千家万户,放灯赏灯,舞灯闹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五彩斑斓,烘托出欢乐、祥和、自在、喜悦的气氛。此节一过,又要开始新的一年忙碌的农作生活了。
上元灯俗,传承逾两千年,流行神州各地,不断发展演进,至今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王稼句新著《春灯史》就展示了上元灯节内容之广、学问之深、魅力之大。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春灯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书,共分九篇。《灯略篇》介绍春灯之简略历史,《灯市篇》介绍张灯处所及由此而形成的市场,《灯苑篇》介绍宫廷、豪门灯事,《灯品篇》介绍春灯之制作与用途,《灯画片》介绍古今文士以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灯谜篇》介 绍独具 特色的春灯谜语,《灯戏篇》介绍龙灯、狮灯、高跷、花鼓等传统技艺,《灯俗篇》介绍与春灯有关的习俗风物,《灯事篇》介绍文学作品所载春灯故事。分门别类,涉猎广博,内容宏富。
关于上元放灯的由来,《灯略篇》整理出四种说法,大抵都与祭祀、宗教有关。上元张灯之俗,或由各种因素交融汇合,约定俗成,在南朝时初见端倪。此后历朝放灯的规定,如放灯的日期、天数、禁忌等,都有各种文献记载。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元夕放灯”载:“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着不要搅扰生事……在京军民,如故事张灯饮酒为乐,五城兵马弛夜禁。但戒饬官员军民人等,不许因而生事,违者罪之,永为定例。”反映了统治者对灯节的重视及对民间过节难得的理解与宽容,官府与民同乐,这是令人向往的场景。
古代从都城、郡邑到乡镇、村庄,家家户户都要欢快闹元宵,而上元灯俗则各地有自己的特色。书中遍考古籍文献,梳理了各地的上元灯俗,从辽宁朝阳、河南林县、四川广安、贵州都匀,到湖南凤凰、广东琼州、福建罗源,从宋代两都汴京、临安,到明清两京南京、北京,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民众于“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李清照词句),呼朋唤友,出门赏灯,其乐融融。
江南名城苏州,传统节俗氛围浓郁,是颇具代表性的城市,书中多处写到苏州的春灯习俗。其中引《岁时杂记》曰:“苏州卖药朱家灯饰之盛,号天下第一,以琉璃肖物之形,如牡丹、莲花、曼陀罗。”说的是北宋时期灯饰品种之繁复。明代《(正德)姑苏志·风俗》说:“灯有楮练、罗帛、琉璃、鱼魫、麦丝、竹缕诸品,皆彩绘,刻饰人物故事,或为花果、虫鱼、动植之属。”灯饰之品类更丰富,制作更复杂。而苏州府所辖地区,同样盛行春灯。如太仓,清代邑人邵廷烈《娄江杂词》曰:“锣鼓元宵夜未阑,满天星火放挑竿。三桥走过痴儿女,何处书灯一盏寒。”自注云:“元宵放花爆烟火,谓之挑竿。元宵月明,士女竞走三桥,云‘走三桥,免百病’。三桥,太平,吉利,安乐。”以竹枝词描写太仓人过元宵的情形,并做了简明清楚的注释。
又如上海,清代有“伞灯”,见于晚清毛祥麟《墨余录》:“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对伞灯的形状、特点描写细致。上海灯市胜地,以城隍庙为最,书中引王韬《瀛壖杂志》卷一云:“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斯时月明如昼,蹀躞街前,惟见往还者如织,尘随马去,影逐人来,未足喻也。”叙述游人元夕赏灯的情形,绘声绘色,生动传神。民国时期,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陈定山的《元宵灯话》对城隍庙豫园灯市及由此形成的邑庙市场有更为详细的描述,亦可资参考。
观灯而形成灯市,在古代重农轻商的环境下,也是难得的商品经济的自然生发,在今天可算是假日经济、夜间消费的一部分。灯节首先是灯的制作与售卖,五花八门的春灯,各出新奇,引人注目,老人孩子,各有所需。同时人员聚集,带来茶坊、酒肆、路边小吃等生意兴隆,乃至卖艺之人也有所收益。以南宋时绍兴 为例,据《(嘉泰)会稽志·寺院》载:“岁正月几望为灯市,旁十数郡及海外商估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暄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灯市也能推动高雅物品的消费,其市场规模肯定不小。明代北京灯市在东华门外,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记曰:“南北两廛,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一楼每日赁直至有数百缗者。”至今还保留着灯市口的地名。
关于春灯的形制,《灯品篇》有较大篇幅的介绍。历代上元灯品,形形色色,名目繁多,其造型的变化,可反映制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据作者总结,隋唐灯品以灯轮、灯树、影灯、山灯、灯楼为代表,宋代则有灯山、灯屏、灯牌、灯球、走马灯、水灯、菩提灯等名目。如南宋都城临安,每到元宵时,灯火盈市,《武林旧事》卷二记载:“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灯谜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娱活动形式,猜灯谜是元宵节庆活动的重要主题。《灯谜篇》首 先简述灯谜的起源,介绍谜格的种类,解释灯谜、灯虎、文虎等名称,然后分别地域,展示各地灯谜流行的情况。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一介绍吴地打灯谜情形云:“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猜中者赠以小礼物,谓之谜赠。猜灯谜既可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是一项益智活动,同时具有浓郁的趣味性,能够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故传承至今,依然大受欢迎。
图文并茂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灯画篇》专题介绍春灯上的画作,包括手绘和印制的两大类。《北京岁时记·灯节》记市肆张灯之画:“绢画颇有高手,玻璃、明角之灯,彩花难佳,但助辉煌耳。道咸间,徐五、鲍九两家,绢灯最著名,徐笔超逸,鲍绘精工。”可见灯画家中自有高手。其他章节也选配了许多精美的插图,有的选自历代版画经典书籍,如明《上元灯彩图卷》、清《欢洽寰区册》《升平乐事图册》、晚清《点石斋画报》及日本人所绘《唐土名胜图会》等;有的选自灯画故事,如《水浒》《岳传》《聊斋》等;有的选自现代年画,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木版灯画等,图文相得益彰,赏心悦目。
书中广搜博采,引用大量文献典籍,有的常见,有的不易见到,皆信手拈来,融入文中,诗文典故,汇为一编。文笔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赘语和演绎,读来饶有兴味,确是一本融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文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