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韩浩月
亳州,这个名字第一次跃入眼帘的时候,我将它读成了“毫州”。据说很多人都犯过这个错误,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亳州的知名度不算高。
但了解了一些亳州的历史之后,发觉它配得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三国演义》里写的“谯郡”即今亳州,现在市内不少区域、街道、路桥还以“谯”命名。亳州也是曹操的故乡,他给这座城留下了一条约8000米的“曹操运兵道”。运兵道至今保存完好,我偶尔错觉,以为转弯处会遇见曹操。
第一次到亳州,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亳州北关历史街区,那里有特别值得一看的花戏楼。花戏楼亦称“山陕会馆”,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保存完好,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一个人在北关闲逛,心里一直在琢磨:全国古城里,有“北关”的比比皆是,亳州的北关,又有什么特别的呢?直至看到清代旅亳晋商王同之说的这句:“愿挥黄金万镒,换北关三寸日光”,才恍然大悟。安徽是南方省份,但按照中国地理学界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亳州位于淮河以北,地理上属于北方。因此,亳州奇妙地融合了北方的豪放、南方的婉约,以及平原赋予的开阔与高远。或许正因此,王同之才有这样的感慨,此地日光金贵,值得为之“挥金如土”。
亳州的日光,4、5月份为最佳。这个季节,牡丹开罢芍药开,有时两种花在同时间段内竞相开放。这两种花都可入药。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种植药材自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牡丹和芍药不但给亳州带来了美,还给亳州人增加了美名,难怪明朝亳州人王寰洽这样写道:“名花此地倾城久”。亳州很早就名花倾城,在当代的知名度却降低了,不得不说这是个遗憾。换个角度看,正因为开发得晚,游人不算多,亳州也得以保留了诸多原汁原味的古城味道。
我曾三次去亳州,每次必定要去一家名为“之意书社”的书店。我对这座千年古都的了解,以及与这座城市的缘分,正是从之意书社开始的。
之意书社选书有品位,文艺气息浓,我很喜欢书社里那个做活动的阶梯式空间——读者在高处,做讲座的作家在低处,说话的时候,要仰着头才能接触到读者的视线,这很好,让人觉得放松。之意书社有几位气质很好的店员,安静又不失机敏,带着天生书店人的气质。记得那年芍药花开时,两个店员带我们一起去看万亩花海,白色、黄色、紫色和粉色的芍药花竞相争艳,拍进照片里非常好看。
最近几年虽没有再去亳州,但每到春末夏初,总是能收到一束寄自之意书社的芍药花束。收到后将之移入花瓶中,还可以盛放近两周。来自书店的花束,让人心情无比愉悦。因而,每次想到亳州,总会想到芍药花的味道,淡淡的,清新而典雅。当然,也会想到亳州北关的日光,想到那次坐在咖啡店里,看着灿烂了一天的日光逐渐淡去,斜阳照射在窗棂上,那一根根窗棂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