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张逸云
夏日的长江,宛如一条流动的绸带,从远方飘来。我站在树木葳蕤的铜鼓山,任凭江风从脸庞掠过。江水翻涌,涛声阵阵,我仿佛听见了远古的铜鼓声。
铜鼓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是长江以南一处商代早期文化遗址。一山宝藏,满江鼓声。铜鼓山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大批青铜器、陶器和石器文物,器形与纹饰精美,对于研究商文化南下及其与当地土著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山路蜿蜒陡峭,向上攀爬,依稀可见考古挖掘留下的遗迹。那些器物,深埋地下数千年,仍以顽强之势,抵御时光的消磨。当文物专家轻轻拂去其表面的尘土时,那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饰尽显华贵。
来到半山腰,极目远眺,长江从远天冲荡而来,奔涌的浪花拍打江岸,发出“哗哗”的声响。时而有货轮破浪前行,留下长长的航迹。声声汽笛从宽阔的江面传来,在绿荫如盖的铜鼓山经久回响。
在一处凹洼地,我看见一块铜钱般大小的碎片。它一点也不起眼,跟平常所见废墟中的残片并无二致。碎片躺在树荫下,泛出老旧的色泽。
虽然没法断定这块碎片出自何朝何代,但在我心目中,铜鼓山的每片残石和瓦砾都是奇珍异宝,珍藏着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我蹲下身子,指尖抚过碎片表层,鲜明的颗粒感从手指传到心灵深处,一种非同寻常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禁感慨,远古匠人无意间留下的指纹痕迹,仿佛新生儿身上的胎记伴随终身。在我看来,这些印迹比王侯贵胄雕刻在青铜礼器上的文字更令人心颤。泥土与指纹的相逢,记录着生命不可磨灭的光芒。或许,这碎片曾是盛水的容器吧,抑或是煮饭的炊具,曾见证过前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时光。
走上山顶,我看见一块平地。平地中央,一块岩石突兀而立,像布满岁月侵蚀痕迹的铜鼓,透出一股庄严之气。我闭上眼睛,想象千年以前的场景:身着华服的巫师立于岩石之上,身后是熊熊燃烧的篝火。随着铜鼓的敲击声,先人们齐声吟唱,向天地神灵祈求庇佑。长江浪涛声、铜鼓之声、先人的吟唱声,在天地间交织成一曲宏大的乐章。
登临铜鼓山,我想以哲人的目光看江水流逝,审视脚下神奇的土地。长江源自雄伟的青藏高原,雪山之水,摧枯拉朽,滚滚东流,带走了战争硝烟和历朝历代无数传奇英雄,却带不走山体里层层叠压的时间印痕。铜鼓山出土的陶片纹路里,依旧刻录着商文化从中原到江南的历史。青铜箭镞的锋芒锈蚀钝化,却更显青铜文明的岁月积淀。
离开铜鼓山,我忍不住回头张望,鲜活的阳光把小山丘照得一片透亮,整座山体像一枚青铜熔铸的印章,加盖在水天交接处。印章落下那一刻,雄浑磅礴的铜鼓声铺天盖地,震撼着一江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