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几年,传统出版行业面临一定增长压力,动漫、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新容器,正与传统出版业实现“双向赋能”
■一些过去被视作“小众收藏品”的游戏衍生品类,已然成为观察中国游戏产业价值升级的关键指标
记者 施晨露
“在图书出版领域,尤其是画册这个品类,这次的印量可以说是现象级的。”电子工业出版社文化艺术分社社长姜伟向记者表示。
姜伟口中的“现象级”,来自一款游戏。3月28日晚,上海企业米哈游旗下《崩坏:星穹铁道》宣布,游戏上线二周年之际,将以240万份纪念画册答谢玩家。这不仅是全球游戏周边单次赠送规模之最,对出版业来说,这个超大订单对生产技术、生产流程乃至物流等产业链环节,都是一次迭代。
打通线上线下,联动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240万册”令人看到数字文化IP长线运营的巨大潜力。“不断‘破圈’的游戏、动漫作品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容器,承载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更有机会激活整个业态。”姜伟说。
据游戏方介绍,《崩坏:星穹铁道》纪念画册内容包含游戏从上线至2024年6月的角色立绘、三视图、部分原画及CG,首印240万册将以赠送、抽奖等方式回馈玩家,让游戏IP以更具象化的形式陪伴用户。
在游戏行业,推出美术设定集、纪念画册等周边产品并不罕见。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游戏维持市场热度,提升品牌价值,开发第二盈利曲线的常见手段,同时也是拉近用户与IP距离的有效方式。不过,《崩坏:星穹铁道》此次的赠送量级,即便放眼全球游戏运营史都极为罕见。画册单本定价108元,240万册的总价接近2.6亿元,还有仓储、物流运输等一系列供应链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游戏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福利,也是一次“情感买量”,让用户获得IP情感溢价的同时,为不同产业链协作发展提供参考。
电子工业出版社文化艺术分社ACG事业部主任田振宇入行以来操刀过多个游戏的画册、设定图集,在他看来,二次元游戏有丰富的人物设定,对Z世代有更高的情感黏性,很多玩家在游戏人物身上倾注、投射了强烈的情感元素,对画册细节和其中透露的信息增量更为关注,“画册的印制更‘卷’了,就像‘谷子’的一种具象化产品”。
承担《崩坏:星穹铁道》纪念画册的出版,其数量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要在短时间内交付,并确保质量,尤其是画册颜色的统一、稳定,对生产线提出了高要求。出版社主动探索工作流革新,实现印刷基地、包装基地、智能供应链系统的高效协同配合。姜伟介绍,这次合作成为出版社主导技术迭代实现自动化升级的“催化剂”,在完成画册制作的同时实现技术革新与产能提升。
近几年,随着读者消费和阅读习惯的变化,传统出版行业面临一定增长压力,动漫、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新容器,正与传统出版业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传统出版行业需要通过跨界融合激发活力;另一方面,游戏动漫行业也需要借力传统行业丰富其产品展现形态。“我们出版社每年新书品种达2000多种,原先游戏动漫类产品在其中的占比很小,每年只出版十多种。今年,相关题材出版物预计能达到近100种,增速非常快。”姜伟说。
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稳中有增,《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与玩家数量规模双双创下新高。与之对应,游戏周边市场愈加火热,一些过去被视作“小众收藏品”的游戏衍生品类,已然成为观察中国游戏产业价值升级的关键指标。据《崩坏:星穹铁道》项目组透露,240万册赠送结束后,纪念画册也将考虑公开发售渠道,这意味着这本画册的出版规模不会定格于240万。
《解放日报》(2025年4月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