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共同体文化为纽带,共筑和谐家园
——兼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
伴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迈进,社区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阵地。在人口高度流动性、治理高度繁杂性的基层情境下,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已成为亟需关注的时代议题。苏州科技大学余栋老师的著作《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致力于探索“高效能—低投入—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作为理论支点,系统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创新路径。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案例解构等方法,从理论溯源、模式提炼等层面为城市社区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案、新路径。总体看,余栋老师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在理论深度、方法论应用和实践价值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突破,是近年来社会治理领域不可多得的著作。
该书的突破性贡献在于:以“共同体”这一社会学经典理论为支点,通过引入“治理”的动态维度并以此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复合型理论框架,进而弥合传统社区刚性治理存在的不足。书中指出,城市社区治理不是纯粹行政力量的向下延伸,而是需要在基层党建引领下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自治;需要在多元主体的协同下实现有机团结,从而形塑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作者对“共同体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细致梳理,从国内学者对“社区共同体”本土化的阐释出发,结合本土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元素,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最终完成“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新型见解。这一新型的理论建构具有双重意义。其一,突破了传统社区治理理论对“权力如何分配”的单向度关注,而是将公众的情感联结与动态的制度设计予以有机交融。其二,“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出场,强调城市社区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实现社区自治。以苏州工业园区的“红色管家”模式为例,正是治理共同体理论的生动写照。充分整合社区多元主体力量、激活社区居民内生参与,不断将社会资本转化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推动社区治理效能的帕累托改进。相关基层实践表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生命力在于将政治优势、制度效能不断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
在研究方法上,《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充分体现了质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选取了扬州、上海、杭州、福州、苏州等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对五大不同类型的社区效能进行实证比较研究。根据不同社区的社会资本禀赋差异,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模式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在不同社区场域下呈现多元化。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的质性分析,基于“过程—机制”分析方法深入挖掘社区治理共同体内含的行动逻辑。特别是在城市社区基层矛盾化解方面,通过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观察,清晰勾勒出“冲突发生—情感动员—协商议事—规则重构——矛盾化解”的完整链条,生动呈现了城市治理共同体从“制度嵌入”到“内生演化”的生成机理。
余栋老师提出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路径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在主体层面,强调要构建符合基层实情的协同治理网络,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协同治理网络。尤其指出社会组织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从“服务采购方”角色向“治理合作方”角色深度转型。在制度方面,主张通过“微公约”“议事厅”等社区制度柔性创新,在社区公众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社区集体共识,订立非正式规范,进而弥补正式规范的漏洞。在文化方面,提倡培育城市社区“家园意识”,通过凝聚公众的价值基础,重构社区集体记忆的方式,打造公众对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观念,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以此塑造公众对于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认同。这些观点在现实城市社区治理案例中得到充分印证。譬如,对上海M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剖析显示,合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通过社区邻里信任的有效转化,社区治理资源得以更新,达成对传统社区空间形态的深度整合和原子化个体的有机团结。苏州L社区数字治理模式成功的背后,揭示了如何在维持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前提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
总体看,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需立足三大维度。第一,价值理性优先。大数据等技术赋能需坚持“人民中心”,特别是关注社区治理场域中的边缘群体的公共需求,避免“效率至上”引致的治理异化。第二,激活城市社区治理的文化属性。通过戏曲、非遗等在地文化激活社区集体记忆,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社区治理硬支撑。第三,全球社区治理经验的本土化。借鉴西方“社会资本”理论时,需强化党建引领的“元治理”功能,避免陷入“多中心失灵”的困境。
余栋老师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是一部兼具理论创新与基层关怀的佳作。为此,通过深入基层生活实践,构建出一套适应本土化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理论架构。书中提出的“嵌入式协同”概念,既主张多元主体的能动性,又强调党组织在价值引领、利益协调中的“元治理”功能。
通过严谨的学理建构与鲜活的实证分析,为中国如何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富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背景下,专著《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研究》树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回应时代命题的典范,更承载着新时代背景下全国社区治理的学术智慧。
作者简介:刘七军,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