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染胡子这事 苏轼与文天祥谁正确
首页> 悦读频道> 悦读会 > 正文

染胡子这事 苏轼与文天祥谁正确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3-26 10:12

  乌黑闪亮的须发是青春和活力的象征。古人对美的追求不输现在,那时虽然没有科技与狠活,让须发重新变黑的办法可一点也不少。只不过,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很小就开始蓄发,成年后头发很长,染发是件很麻烦的事;再加上男子一般将头发向上挽成发髻,然后用帽子或头巾包裹住,头发很少外露,也没有多少染的必要。倒是脸上的胡须(加上垂于两耳前的鬓发)经常示人,所以,爱美的古代男士更多地选择染须,而非染发。

  宋代男子爱美是出了名的,他们会在头上戴花,在脸上涂脂膏,自然不会放过染须。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便归膏面染髭须,从今宴会应频数”,许景衡有“老去慵开眼,秋来欲染须”句,南宋陆游也提及“缘瘦重裁帽,因衰学染须”。这些都是染须的例子。

  苏轼多次染过胡须,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染须,反映了他不同的心境。苏轼须发白得很早,青年时期,须发上就白霜点点。1062年,刚刚26岁的苏轼在陕西凤翔任职,九月二十日(农历)这天,下起了小雪,天地间萧瑟一片,还不到十月,就有了岁暮的感觉。这天没有什么公务,只听到屋外阵阵捣衣声,他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亲人,于是写诗和弟弟苏辙说:“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可见苏轼这时就开始有白发了。1073年,37岁的苏轼任杭州通判,他屡次提到自己的白发,如“病起空惊白发新”“白发长嫌岁月侵”“年来白发惊秋速”,仕途的不得意,加速了他头发变白的速度。

  和头发一起变白的还有胡须。大概从42岁起,苏轼就开始尝试染须了,他在这一年的《次韵王廷老和张十七九日见寄二首》中写道:“霜叶投空雀啅篱,上楼筋力强扶持。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此时他自觉体力不如从前,但不甘老去,涂脂膏、染胡须,说是自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倔强。

  乌台诗案后,44岁的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年正月,他从东京开封启程,前往千里之外的贬谪地。途经蔡州附近时,下起了大雪,漫天的雪花很快就遮蔽了大地。苏轼跳下马,四望雪野,不由得想起自己遭遇的悲剧。不久前用铅膏染过的胡须,须梢还是黑的,新长出的须根却如雪,看上去斑白一片。不过,现在他已管不了这么多了,苦难之时,修炼内心最重要:“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三年后的暮秋时节,苏轼还在黄州。多年的谪居生活,没有磨平他的棱角,他还是那么“狂”。重阳节后,苏轼和朋友打开一坛美酒,谈笑间已喝得大醉,他觉得过去的经历就像一场梦:“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但这有什么呢?他的心没有老去,染黑了花白的胡须,他还是那个有梦的东坡,老而愈狂:“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又过了三年,50岁的苏轼已经回到了东京,他从中书舍人一路升到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重新获得重用。这时的他,染黑胡须,已经不再是一种抗争,而是向外界表示:我苏轼活力满满,还能继续为国家为百姓服务!正如《次韵钱穆父》中所说:“老入明光踏旧班,染须那复唱阳关。”

  古人染须用什么?历代医书中记载了成百上千的药方,有的是口服,有的是外用。这也说明,美容染须,实在是供需两旺。

  东晋葛洪编撰的《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成书较早、影响深远的方书。其中有“染发须、白令黑”的外用药方,一种是用醋浆(酿醋用的流质酵母)煮豆,将得到的汁液涂抹在须发上;另一种要复杂些,先将胡须头发洗干净,把石灰、胡粉(古时用来搽脸的铅粉)加浆调和均匀,晚上睡觉前涂抹在须发上,接着用油衣包裹,等待它慢慢浸入。第二天洗去后,头发胡须便如漆般光亮了。

  唐代王焘辑录的《外台秘要》,包含了治疗各种须发问题的药方,有个药方据说魏文帝曹丕用过都说好,能让黄、白的须发快速变黑。这味药使用白芷、芍药、防风、干地黄、乌麻油等十五味中草药,用微火煎制三上三下,制成药膏,涂在洗干净的须发上即可。

  除了外用,还有内服的药方。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医学方书。其中有“治髭鬓早白、壮血脉、令复黑”药方,用柏子仁(三两)、酸石榴皮(二两)、秦椒(三两)、何首乌(二两)等药材,捣成细末,加上蜂蜜,炼制成梧桐子大的药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三十丸,一日两次服用。

  古人对待染须,有两种不同态度。一种坚决支持,认为这代表了对活力的向往和对衰老的抗争,一种则反对,认为这不过是哗众取宠的瞎折腾。比如文天祥在《白髭行》一诗中写道:“今年客衡湘,黑髭已多黄。众黄忽一白,惊见如陵阳。”头发胡须虽然全都白了,但这是自然规律:“白发已为常,白髭何足怪。”因此,他绝对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去染:“世人竞染缁,厌之固足嗤。”老了其实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吾方乐吾天,乐天故不忧。”

  现在染发已是平常事了,但古人这种顺应自然的心态,仍值得我们借鉴。

  文/纪习尚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