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邱俊霖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
杜甫不甘心,打算留在长安寻找机会。他在长安一待几年,积蓄逐渐耗尽,不得不想办法和贵族套近乎。比如当时的驸马郑潜曜,是临晋公主的丈夫。杜甫的姨娘当年嫁入了荥阳郑家,因此,杜家与郑家,多少有些“姻亲之谊”,杜甫得以参加郑驸马的宴会。他希望有慧眼识珠的名士赏识自己的才华,从而向朝廷举荐。此外,杜甫还曾在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胜地乐游原参加过贵族的宴饮,免不了要写诗捧场,权贵们大都也就图个乐子。
自武周时起,朝廷便设置了一种名叫“铜匦”的铜制小箱子,用来接纳天下表疏,百姓可将自己的主张或提议投入对应匦中。其中的“延恩匦”还接纳自荐文书,读书人可以将自己的诗赋投入匦中,如果诗赋足够出色,经“匦使”审阅后,有机会呈到天子案前。
天宝九年冬天,杜甫听闻天子明年正月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于是,他通过延恩匦献上了《三大礼赋》,还在赋前附上了一篇《进三大礼赋表》,其中提到:“顷者卖药都市,寄食朋友。”表明自己在长安这几年,靠着卖药材和朋友们接济度日。幸运的是,《三大礼赋》献的时机很对,天子大悦,命其待制集贤院。但他仅得到个“参列选序”的资格,即有资格为官,但必须等待分配,这一等又是几年。
由于没得到正式官职,杜甫只得继续游走于贵族之间。夏天时,他曾跟随着富家公子哥们到长安城西南郊的丈八沟游玩。公子们夏天爱吃冰,他们用冰窖中取来的冰块调制冷饮,又用冰鉴冰镇水果和莲藕:“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公子们叫上杜甫,无非让他吟吟诗,附庸风雅罢了。有一回,朋友岑参带着杜甫前往京兆府鄠(hù)县游玩,县尉听说后,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据说,那顿饭格外昂贵,几乎把那位县尉身上的钱都花光了。这样的应酬令杜甫感到约束,他想提前离席,却想不到好的理由。县尉太过热情,杜甫只好顺势赋诗一首,“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
有时候诗歌写得好,公子们还会给他些赏赐,比如绣袍啥的。杜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参加贵族的宴会,实属无奈。他想得到更好的机会,有时甚至只是想填饱肚子。他曾目睹,官家的马吃的是谷子,给官家的鸡喂的是稻子:“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他心里一酸:我杜甫却只能每天厚着脸皮去敲公子哥家的大门,然后屁颠屁颠跟在他们身后,只为讨个残杯冷炙:“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和杜甫真正玩得来的朋友,并不是那些花花公子。他在长安的好友大都清贫,比如郑驸马的叔叔郑虔。郑虔是一位花甲老者,他在朝为官多年,却仕途不顺。唐玄宗欣赏他的才华,想把他留在身边,却不知授予何职,于是专门设了个广文馆,任郑虔为广文馆博士。郑虔一把年纪了,但生活拮据,有时还得靠同僚苏源明的接济,才有钱买点儿小酒。
杜甫曾和郑虔一起到山林出游,他们吃的是河中捕来的鲫鱼,将鲜鲫鱼切成细丝,浇上调料,香气袭人,再配上山涧中采来的香芹做成的香羹,好不快意:“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杜甫曾患了一场疟疾,病体初愈后,他经过朋友王倚家。王倚家境并不富裕,可他得知杜甫身体欠佳时,不仅让人到集市上赊购香粳米饭,还从街上沽了几斗酒,甚至想办法办了些肉食,其他的饭菜也很简单:“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下同)
“菹”是腌菜。在那时,冬天能供食用的新鲜菜蔬匮乏,百姓到了初冬时节,通常将蔬菜腌制成酸菜,留待冬日食用,这便是“冬菹”。酥酪是用动物乳汁制成的乳制品,长安附近的金城县盛产酥酪,品质极高,如绸带般洁白,味道香醇甜美。这些饭菜无法与贵族家相比,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却很丰盛了。即便是最寻常不过的腌酸菜,杜甫也从中吃出了色香味,更吃出了情谊。吃过饭,他感动地对王倚说:“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素的祝愿,但最真诚、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