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什么?古人竟然也写简体字
首页> 悦读频道> 悦读会 > 正文

什么?古人竟然也写简体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2-12 10:49

  文并供图/思归乐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是古今分界线,认为古代存在简体字是不合逻辑的,但很多出土文物却明明白白地写着简体字。

  文物上出现简体字,这事儿的确“离谱”。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简体字是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问世后才基本定型的。古人怎么可能会写呢?

  然而,这种“印象”是绝对正确的吗?是不是无论什么文物,只要身上出现了简体字,就可以被认定为赝品呢?

  小篆字形 汉隶 简体字 ▲“向”的字形演变

  这么难写,“偷个懒”不过分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件唐代的瓷器——出土于唐代长沙窑的执壶,壶身上写着一句格言:“为君報此訓,世上求名利。”有没有发现哪里不对劲?难道不应该是“為君報此訓,世上求名利”吗?这里的“为”咋会和现代简体字一模一样?

  再看另一件瓷器,收藏于湖南博物馆的长沙窑青釉执壶,上书大字二十个,前十九个都很正常,再看最后一个字——这个简体字“来”是怎么回事?难道不应该写作“來”吗?

  你以为只有瓷器这样?在书法作品中更多!隋唐年间,有一位书法名家智永和尚。智永俗姓王,是如假包换的王羲之七世孙,初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弟子。智永流传于世的名作很多,其中就有一篇《真草千字文》,写法很有意思,每一句话都写两遍,右边一列是楷书,而左边一列是草书,可供读者对比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对比,就有人发现了问题:楷书“寒来暑往”的“来”字,草书“辰宿列张”的“张”字,以及草书“露结为霜”的“为”字,竟然全部都是简体字写法!

  其实之所以写“简体字”,只是因为一个朴素的原因:省力。这也正是繁体字简化的第一个原因。繁体字笔画复杂,难写又难记,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现代人,就连古人也为之发愁。一笔一画写吗?那样太费时间,光是想想都觉得手腕发痛。但如果写得太简单,就只剩下一根意味不明的线,不仅别人看不懂,就连几十年后的自己都未必能认出来。

  于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偷懒”,古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化繁为简,只保留字的框架和特征,而省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笔画,草书也就因此形成。这样一来,书写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字形的束缚,写得又快又好不再是梦。

  可见,不是古人写出了今天的“简体字”,而是今天的“简体字”借鉴了古人书法中的草书写法。

  唐代长沙窑执壶

  原来很多字不是被简化了,而是“返祖”了

  繁体字简化的第二个原因,其实与其说是“简化”,倒不如说是“合并”。例如在《倪宽赞》中,就出现过简体的“向”字。更有趣的是,就在《倪宽赞》的开头,还出现了一个繁体的“嚮”字。

  无独有偶,在众多的《兰亭集序》摹本中,同样出现了这么一个“向”字。

  一次还可以说是意外,两次可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难道大书法家们都会写简体的“向”?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拨,回到先秦时期就会发现端倪。“向”字的字形演变,无论是《说文解字》中给出的小篆字形,还是后来定型的汉隶,都是头上一个顶盖儿,盖里张着一张“口”。尤其是汉隶字形,已经和今天的简体字“向”一模一样。

  这下破案了,原来“向”字不是被简化了,而是“返祖”了。其中的关窍还要从造字说起。“向”字的本义是“回响”,甲骨文写法是画一个房子,然后在房子里画一张“口”,表示人在房间里说话产生回音。到后来,它的字形被其他字“借走”,成了假借字,意思变为“朝着北面开的窗户”,也就是《说文解字》中说的“北出牖也”。而为了表示它原本的意思“回响”,人们就在“向”字左边再加一个“口”字,“响”字就这样诞生了。所以在诞生之初,“向”字就已经是类似今天的模样了。

  那么,为什么后来“向”字会越变越复杂,最后顶上一个沉重的“帽子”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具体的语境入手。我们就以《倪宽赞》和《兰亭集序》中的两句话为例。

  《倪宽赞》(局部)

  群士慕嚮,异人并出。(节选自《倪宽赞》)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节选自《兰亭集序》)

  在第一句话中,“嚮”是向往、趋向的意思,和“向”字的两个字义都没有什么关联。而第二句话中,“向”是“从前”的意思,而从前的事情,就是不断在脑海中“回响”的记忆,正好能和“向”字的本义关联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嚮”字和“向”字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字。为了书写识记方便,《汉字简化方案》就将这两

  个字合而为一,保留更简单的“向”字字形,并且将两个字的字义合并,就形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向”。

  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例如简化字“卜”字合并了“卜”(本义是占卜)和“蔔”(曾经见于“蘿蔔”,即“萝卜”)两个字,“虫”字合并了“虫”(读作huǐ,本义是小毒蛇)和“蟲”(读作chóng,本义是各种虫类)两个字,“丑”字合并了“丑”(本义是用手抓着扭,后来指十二地支中的丑时、戏曲中的丑角)和“醜”(本义是难看的)两个字,“号”字合并了“号”(本义是放声大哭)和“號”(本义是大声呼喊)两个字,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这样一合并,汉字的数量就少了许多,人们需要识记的字量也随之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字的使用成本。

  此外,还有一些字明明关联不大,却常常被人们误解。举个例子,你知道“于”字的繁体字是什么吗?或许有人会说是“於”,但实际上,“于”字的繁体字就是它本身。“于”和“於”原本是两个不相关的字,只是因为读音相近,近代时已经将它们混用,后来干脆就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字。但在古代,极少出现将“于”字写成“於”的情况。

  《宋拓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册》(局部)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懒”呢

  前文中我们说到有些字之所以写作简体,或许是因为写作者图快,想要“偷个懒”。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做法只是书法家的个别行为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了书法家之外,还有另一群更想“偷懒”的人。

  唐代以来寒士渐起,一部分平民有机会读书识字。到宋元时期,雕版印刷术得到推广,使得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书价下降,底层百姓也能买来看。

  同时,话本、杂剧、词等民间通俗文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市场,养活了一大批百姓,如以写剧本、话本和作词为生的作者,以及抄书为生的手艺人。至此,文字的使用体量已经相当庞大。

  写字的人多了,繁体字的缺陷就慢慢显露出来:写起来太慢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多赚几个铜板,抄书人有时会“夹带私货”,时不时少写几笔,蹦出来几个简化字。

  古代的读者一看,这字虽然陌生,但连蒙带猜竟然也能读懂,慢慢地就适应了。

  一个想写,一个愿意包容,久而久之,这些字就越来越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这种简化字被称为“俗字”。在宋代刻本中,就出现过“号”“门”等俗字,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唐代敦煌写经残卷中已经有了俗字的身影。可以说,汉字使用需求的猛增是繁体字简化的直接动力。

  所以,下次我们再看鉴宝节目的时候,如果有人拿着写了简体字的“文物”,先别着急给他轰出去,而要结合文物上的其他信息综合判定——没准儿不是赝品,而是老祖宗偷懒时的产物呢?

  由于在民间广为流传,俗字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些俗字甚至因为使用频率过高,已经取代了正字。也因此有过多次“正俗之争”,到明清时期,正字和俗字之间已经达成微妙的平衡:官方仍然采用正字,至于百姓写正字还是俗字,爱读什么字,只要不太过分,已经没有严格规定。

  《宋元以来俗字谱》等文献整理了一部分俗字的流传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宋代,一些俗字的写法已经足够简单,并且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1956年,它们直接被《汉字简化方案》吸纳,成为现代简体字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规范化的简体字已经成型,在使用它们的同时,我们也应了解汉字源流,明白它们如何被创造出来,又是如何在点横撇捺间记录生活,乃至讲述历史,承载一个民族数千年的记忆。

  文并供图/思归乐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