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王子奇
考虑到北宋东京在运河发展史和中国城市史的重要地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系列特展的第三站,以“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为主题,汇集了23家文博单位、293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6件。展览意图展现身处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的东京城在宋代时的发展面貌,以及它所见证的大运河变迁史。
《清明上河图》中的香药铺。王子奇供图
考古新发现的州桥遗址,位于御街与汴河河道的交会处,是东京城水陆交通的交点。宋人张方平说:“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汴梁成为大运河的中枢,甚至是“天下之枢”。晚唐诗人喻坦之的《大梁送友人东游》诗云:“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唐代诏令“梁宋之地,水陆要冲,运路咽喉”,可见汴梁已一跃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要冲,因而时人对汴梁有“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评价。也正因此,宋代东京城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水道发达。汴河横贯城中,五丈河在北,蔡河在南,还有专绕宫城的金水河,四水贯都,使这座宏伟的北宋都城成为一个水陆交通发达的大都会。
东京城的中轴线——御街,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干道,更是东京的规划之轴、礼仪之轴、观念之轴。这一格局也为考古工作所证实。内城城门景龙门、外城城门顺天门、御街和汴河交点的州桥遗址,都是近年开封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这一布局模式,也成为宋代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标准模式,影响了以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为代表的一系列宋元明清时期都城。
北宋东京汇集了四海珍奇。燕居焚香,是宋代士人生活的方式。以往北宋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不少香药和香具。宋代不少海外香药经由朝贡贸易、市舶贸易的方式输入,风气影响之下,也有本土香药的使用。宋代宫廷还建立香药库,负责香药的储存和管理,并将香药用于朝会礼仪、祭祀祈福、赐赏宴游、医用保健等多种用途。《清明上河图》中绘有出售香药的商铺。考古发现的各类制作精美的香具,也展现出宋人生活的美好与雅致。特别是,近年出土的耀州窑青釉“狻猊出香”香炉,与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传世绘画中所见的香炉相符,精巧绝伦。北宋境内出土的精美的伊斯兰玻璃瓶,反映出宋代的中外交流密切。
北宋东京城的考古发现出土了多件陶制的船灯,或为红陶,或为灰陶,但形制均较相似,由垂直的灯牌和圆形的灯盏组成。
以“汴京富丽天下无”来概括北宋东京的繁荣与富庶,并不过分。《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在东京城的酒店中二人对坐饮酒,就需要“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而东京城中,汇聚了百工精巧,无所不有。这些在大相国寺中有集中的体现。大相国寺是东京城内著名的佛教大寺,又是东京城内“万姓交易”的场所,每月开放8次,各种日常用品、金银首饰以至书籍碑帖、文房笔墨,都可以在寺中购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回忆北宋末年她和赵明诚从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后,回到家中展玩对读。可见,以大相国寺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成为官民士庶出入频繁的活动中心,拜佛上香、观光娱乐、庙会集市、时令游赏,无所不有。
宋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生活的变化,促进了城市娱乐休闲文化的多元化。由衷期待观众可以从这个展览中一窥当年的城市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