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悦读会 > 正文

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2024-12-31 10:23

  钟桂松

  杭州出过许多能工巧匠,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杭州的人文环境。杭州的人文环境会赋予人无限的想象,能让人站在历史文化的制高点,俯瞰千年的湖光山色与文脉传承。

  颇具代表性的是一位名叫“喻皓”的匠人,他潜心研究木结构营造技艺,终成一代建筑大师。

  东汉末年,宗教高层建筑“宝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往后的岁月里,渐成大小城镇的地标性建筑。特别是木结构的宝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丰厚的历史文化、多元的艺术表现、精密的结构设计,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

  北宋初年,吴越国国王钱俶要在杭州梵天寺修一座木塔,木塔刚建了两三层,钱俶就到现场视察了。上到二层,他感觉木塔有点晃动,便向主持建塔的官员询问原因。主持建塔的官员解释道:“塔上尚未铺瓦,重量不够,所以还有些晃动。”钱俶自然相信了官员的解释。不料铺上瓦片后,木塔依旧晃动,一时间,建塔的工匠和主持建塔的官员都惊慌失措,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有人想到喻皓是建造木塔的高手,擅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主持建塔的官员便想方设法向他请教。喻皓对来人讲:“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每层都铺上木板,再钉好,就可以了。”大家有些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按照喻皓的要求,在每层钉好木板,木塔果真不再晃动。经此一事,建塔的工匠都对喻皓心悦诚服,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言:“人皆服其精炼。”

  雷峰塔今貌

  喻皓名声大噪,各地都邀请他去建塔。后来,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要建开宝寺塔,钱俶推荐喻皓来主持建造。喻皓深知这是宋太宗的工程,不敢有一丝懈怠,他风雨兼程赶到汴京,第一时间赴实地考察。经过细致、缜密的调查研究,他制作出开宝寺塔的模型,呈送宋太宗,经宋太宗认可后再按模型建造。尤其让人惊讶的是,喻皓在建开宝寺塔的过程中,将工地用帷帘围起来,无关人员无法得知工程进度,建塔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易于收集,不会影响周边的环境。现如今,城市建设中多采用类似的方法,没想到喻皓在建开宝寺塔时就用上了。

  喻皓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整天围着塔转来转去;但凡结构上有一点“龃龉”,他就“现场办公”,立即着手解决。如此“夙夜在公”,是要保证开宝寺塔建成时不留一丝遗憾,毕竟喻皓说开宝寺塔“可七百年无倾动”,要禁得起历史的检验。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写道:“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有人问喻皓为什么开宝寺塔的北边稍高一点?喻皓答道:“京师多北风,而此数十步乃五丈大河,润气津浃,经一百年则北隅微垫而塔正矣。”可见喻皓在前期调研时就已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并且做了预先设计,打好提前量。野史上也曾记载,当时,郭忠恕设计楼台亭阁非常有水平,可以做到“毫厘不差”,宋太宗便让他担任开宝寺塔的监理,“诏授监丞”,负责质量管理。他在喻皓的设计图上做了点手脚,对喻皓说:“这个图纸,你仔细审查一下。”以此作为“考验”。喻皓花费数天审查图纸,发现了监理做的手脚,为此,郭忠恕一大早跑到喻皓的居所“长跪以谢”。

  喻皓信佛,长期茹素,开宝寺塔建成以后,他出家为僧,没过几个月便去世了。他就是为建塔而生的,凭借高超智慧和一手绝技,在中国建筑史上留名。

  当时,木塔的营造技艺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传心授,所有经验和秘诀,都在师傅的脑袋里。为了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传给后人,喻皓殚精竭虑,心心念念皆“造塔”,甚至夜晚躺在床上,他还将双手交叉放于胸前,用以模拟建筑结构。历时数年,喻皓写成《木经》一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木结构建筑手册。可惜这部书失传了,据说李诫编写《营造法式》时,有很多地方都是以《木经》为基础完成的。

  在喻皓之后,杭州的能工巧匠不乏其人,但有大智慧、大气派的还是屈指可数。伴随宋室南迁,北方的能工巧匠来到杭州及周边地区定居,不过南宋留下来的建筑杰作相当有限,大概是连年战乱与蹉跎岁月,使其尽数湮灭了。

  雷峰塔旧影

  一千多年以后,杭州的能工巧匠朱炳仁又站在世人面前,凭借其娴熟的铜雕技术,为杭州留下灿烂的一笔。朱炳仁是个很奇怪的人,虽然他出生并成长于富有艺术气息的家族,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个名字一直鲜为人知,进入新世纪后,转瞬间,所有杭州人都知道他了。其实朱炳仁的出现并非偶然,此时的他已经有相当深厚的经验积累,而雷峰塔的重建工程,又给他提供了横空出世的平台。

  1944年,朱炳仁出生在绍兴一个铜雕世家,从清代开始,这个家族就专事铜雕艺术,后来迁至杭州,到朱炳仁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据说朱炳仁随父亲朱德源学铜雕时,朱德源先让儿子写毛笔字,以培养他的耐性;当他写得一手好字,朱德源才让他涉足铜雕制作。写字时练就的坚韧不拔的性格,使得朱炳仁上手很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拿着父亲留下的一把铁榔头,扛起朱家铜雕艺术传承的重担。1995年,他应邀到普陀山普济寺创作一幅铜雕壁画,九十多岁的妙善法师现场观摩,看了整整两个小时。此时的朱炳仁正值艺术创作的旺盛期,技艺炉火纯青,但他不急不躁,只为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机会。

  “西湖十景”中有“雷峰夕照”,指的是晚霞镀在雷峰塔时的风景。雷峰塔始建于977年,时值北宋,为钱俶下令建造,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因为这座塔建在雷峰山上,所以又称“雷峰塔”。雷峰塔几经兴废,到清末民初已摇摇欲坠,由于建塔时放置佛经的“经砖”误传成“金砖”,挖“金砖”之人越来越多,致使雷峰塔在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下。过了一个多月,鲁迅写就《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由此引发国人的关注。落笔时,鲁迅将雷峰塔写作“保俶塔”,后来孙伏园到访,鲁迅让他看看草稿,他告诉鲁迅“雷峰塔并非就是保俶塔”,保俶塔在宝石山上,现在还在。鲁迅有点闻过则喜的风度,文章未动,但加了一个注释,纠正自己的错误。

  雷峰塔倒掉以后,国人一直在想如何重修雷峰塔。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提出重修雷峰塔的设想,但在妇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加之政府的财力有限,重修雷峰塔的动议得不到普遍响应。上世纪八十年代,杭州提出重修雷峰塔,并且成立了雷峰塔重修促进会,却又因种种原因搁置,直至上世纪末,才把雷峰塔的重修事宜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朱炳仁终于等到这个属于他的机会——杭州市政府邀请他参与雷峰塔的设计。

  二十一世纪即将开启,二十世纪的苦难与辉煌同在;雷峰塔的倒掉,自然是苦难的象征,重修雷峰塔,则象征着时代的辉煌。清理雷峰塔“地宫”时,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进行了数小时的现场直播,吸引观众无数,从而将雷峰塔的文化影响推向高潮。

  在重修雷峰塔的问题上,专家们的意见很多、很杂,首先要确定是修旧如旧,还是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江南雨水充沛,木结构的耐久性差,容易受潮、腐烂,采用砖石结构的话,虽然沧桑感非常强烈,却缺乏现代感;至于现在可以查到的雷峰塔照片,就是一座光秃秃的古塔,毫无美感可言。正当众人左右为难之时,朱炳仁忽然想到自己做过的铜雕作品,铜质地稳定,不易损坏,三千年只腐蚀一毫米,如果建造一座铜的雷峰塔,将是功德无量的壮举!废寝忘食几个月,朱炳仁拿出设计方案,经过专家、领导的严谨论证和细致研讨,终获认可。

  为了让雷峰塔披上美丽的外衣,朱炳仁制作出二百八十吨铜件,其中有近两万片铜瓦,斗拱、扶栏、铃铛及各种装饰,全部用铜来制作。那段时间,他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出铜的预氧化工艺与涂层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获得了比木漆色彩更鲜艳、更持久的多种铜色彩。历时两年,朱炳仁创造出一个奇迹,一座光彩夺目的雷峰塔在西湖畔熠熠生辉,与杭州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相融……

  从喻皓到朱炳仁,是跨越千年的传承,他们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时代亮色。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华山迎来新春旅游高峰

  • 福州:簪花“簪”福气 千年坊巷展非遗风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