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00万字砍到40万字,花11年酝酿“好天气”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100万字砍到40万字,花11年酝酿“好天气”

来源:文汇报2024-12-26 09:23

  ■记者 许旸

  距上一部长篇《黄雀记》已有11年,新书合同早已签约,但作家苏童笃定了要“慢慢写”,十余年来攒了100万字。“有人说这篇幅至少能拆成3部长篇,但我不想这么干。最终拍扁打磨到40万字《好天气》。”前不久,苏童亮相城市更新大会,在上海张园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自己已经过了“追求数量”的阶段,“质量对我来说是唯一的”。

  苏童最新长篇小说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将于明年上半年在《收获》杂志上首发,单行本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巧合的是,获茅盾文学奖的《黄雀记》也首发于《收获》。

  酝酿许久,即将开坛,时间和阅历的加持下,究竟会生成何种“好天气”?文坛成名多年,61岁苏童的写作心境变了吗?漫步张园石库门建筑群,历史文脉与时尚摩登交融于这片空间,“新苏童”与“旧苏童”也在对话中交织走来。

  要不要“改名”?

  苏童新长篇最初的名字是《咸水塘史》,小说围绕咸水塘区域城郊结合部的大池塘,池塘一边是农村,一边是城市,以池塘为界的城乡两个家庭,几十年中产生各种交集,背后折射了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社会发展变迁。

  “这个塘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含义?很多人反馈不太喜欢,学生听了这个名字后眼里都没有光了。我现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是学生的建议对我很重要。”苏童是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下课间隙和学生聊起,“好天气”本来是小说中一个章节,“书名改成《好天气》后,他们眼里顿时有光了!”甚至有学生贴心想好“推广语”——“不管天气怎样,我都随身携带一本《好天气》”。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近期热映的电影《好东西》,“当然我们在讨论书名的时候,电影还没出来,是个巧合。”相比银幕上的都市男女,《好天气》内核是“写一首郊区的挽歌”。苏童谈到,小说场景灵感源自小时候成长的区域,“往南走1000米是拙政园,往北走1000米是农村稻田,这一块地方后来在变迁中慢慢消失变形了。城郊变化背后,时代车轮滚滚而过。”他希望小说能记录下风声与泥泞。

  关于改名的访谈短视频发布后,记者在评论区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网友表示赞同,“期待《好天气》!”也有读者认为,这名字有股“网红味”,“《咸水塘史》更接近苏童老师本人的风格”……众口难调,苏童并不否认这个改动吸收了年轻一代学子的美学判断。

  除了名字改动,篇幅压缩也有苏童对读者诉求的考量。“百万字小说除了满足一个‘虚名’期待,并不能带来什么实在的,比如‘读者真的喜欢吗’‘真的需要吗’。毕竟这个时代读100万字小说真的是一种折磨。”他坦言,小说一般是自己觉得满意了才会拿出来,“写作这么多年,唯一的压力就来自于自己对手上作品的感觉——它是不是足够好。我想完成心目中的那个理想文本。”

  作为业内公认的短篇圣手,苏童新长篇引发圈内高度期待。有资深编辑透露,“相比中短篇的节制,苏童这次带着‘刹不住车’的诉说欲望和表达冲动,后期在篇幅上又做了较大调整压缩,应该是感性理性交替的写作思考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桑园留念》开始,苏童一系列作品背景都离不开南方香椿树老街。街上呼啸而过的少年,杂糅着作家不断被书写改写的童年记忆,汇成苏童小说独特的标识。茅盾文学奖给《黄雀记》的颁奖词里如是描述:“苏童回到已经成为当代文学重要景观的香椿树街,以轻逸飞翔的姿态带动沉重的土地河流……”再到最新长篇,苏童笑言,本来没刻意要回首,“但写着写着又拐回香椿树街,我是把全世界搬到这条小街上来。它是我一生的写作地图,也是压箱底的礼物。”

  怕不怕“犯错”?

  出道早,成名早,26岁创作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广为人知,苏童并不讳言“自己很幸运”。但同时,他也不愿被“先锋文学”“女性写作”“历史写作”等单一标签所绑定。换句话说,任何一类标签在某种程度上都遮蔽了作家的写作面貌。

  相比二三十年创作自带的“冲动”“激情”甚至“愤怒”,当下的写作状态会产生变化吗?为什么有些年纪大的作家会感觉越写越累?对此,苏童认为,每个作家都要面临不同年龄段的挑战和困境。

  “有时感觉累,通常是因为他总想避免犯错误,包括故事的错误,人物塑造的错误,或是题材的错误等。总处在一种规避错误、害怕犯错的状态,其实身心是很不自由的。”苏童坦言,年轻写作者确实有活力,“这种活力本身也包含了写作败笔”。上了年纪后,“作品可能没什么错,但也没什么光芒”。

  在他看来,宁可泥沙俱下、喷薄而出,也尽可能不要自我规训,“在艺术领域,平庸是尤其乏味无能的”。写出独树一帜的作品,“是很多作者不愿张扬却埋在心里的野心”。

  而故事的最终价值,将交由未来审判。苏童这样形容——“即使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评审团是在何时何处,只知道那是一个沉默的陪审团。但恰好是这份沉默,对于无数写作者来说,构成了永远的诱惑和召唤。”

  算不算“宿命”?

  生于苏州,常居南京,偶来上海,定期去北京上课,苏童大部分时间在南方。他强调,比起“江南人”,自己更愿意被称为“南方人”。“江南听上去似乎是比较有限的局域,南方的能量容量更能包罗我的复杂想法。”

  在他看来,所有城市分为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城市,街道、广场、楼宇可能似曾相识;另一部分则是看不见的,它隐藏不露,是这个城市独特的历史血脉和文化遗产,是一种秘密的歌声,需要倾听,用心灵去感受。”

  他用乐器比喻一系列城市——“没有比钢琴更适合上海的,当然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我老觉得北京很像铜管乐器或圆号,那是北京的音色。我家是苏州的,那么它肯定是笛子。广州会想到琵琶,包括嘈杂的市井气息。说到南京,我特别想到民族乐器二胡,是瞎子阿炳的二胡,不是闵惠芬的二胡。”苏童不忘补一句:“我的感受非常主观直接”,他形容,走在南京城,有二胡声回响,“不同岁月汇聚,时间和历史成了邻居,一段历史和另一段历史也成了邻居。”

  如同名字里的“苏”,无论是地理意义还是文学意义上,苏童似乎都不曾远离江苏,“南京不大不小,挺适合我。”南方几乎成了他人生底色的某种宿命。

  如果不当作家,会做什么?“园丁。”苏童脱口而出,镜片后的双眼溢出笑意,他给记者翻看自家小院的花花草草,滚落在小径的柠檬,果树掉下的落叶和杂草交缠,“没怎么打理的样子,我就是抱着放养的心态。比起期待植物带来什么,我更想着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人与花草之间也是讲缘分的,“我有不少盆月季养了15年。还有一棵像是来报恩的桃树,寿命快到了,像个老人,它好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最后一个夏天迸发所有的生命,送给我满树的桃子,而且那年桃子特别好吃!第二年感觉它跟你说拜拜了……”

  相比扎进文学世界的精准锋利,莳花弄草的苏童流露出更多温情。不过,他认为观察自然对于书写人性同样有帮助,“天道轮回,有些‘道’就是规律。”苏童还记得,自己女儿小时候常埋怨,“我老婆给她报这个班报那个班,等女儿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苏童打趣道,女儿辩解是小朋友要学,“但外孙一练琴就哇啦哇啦哭,怎么会是自己主动要学呢?”说着说着,作家自己也笑了,“只因角色变了,女儿当了妈妈难免变成了她妈妈的样子。”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金塔:避险搬迁暖民心

  • 四川夹金山雪后风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