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派艺术展如何办出新意和内涵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海派艺术展如何办出新意和内涵

来源:文汇报2024-12-11 10:11

  ■记者 范昕

  “现在的人还像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书法吗?听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用手机……”当得知刘海粟美术馆以全部展厅的体量办起“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年轻的刘海粟“问”起两鬓斑白的女儿刘蟾。这段不同寻常、跨越百年的父女“对话”,出自“百年吞吐”展中的一段创意视频,也由此让人们得以窥见,这个展览如何一改书法艺术展常态。

  “百年吞吐”展,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引发观展热潮,已有观众三刷、五刷,细细咀嚼,常看常新。最近一段时间,包括这个展览在内,不少聚焦海派艺术家的展览正跳出以往单纯陈列作品的简单模式,日益注重学术挖掘,也越办越有新意,或为人们较为熟悉的海派艺术名家打开不一样的认知视角,或着意“打捞”海派艺术史上久为忽略的名字,从不同维度展开对海派的重新思考。

  海派文化是上海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群星璀璨,资源丰厚,尤其海派艺术作为大众易于感知的领域,值得细细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在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颖看来,海派艺术展质量的整体提升,是将海派文化研究有机融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尝试,它们将学术的探讨与面向公众的普及展示有机结合。

  创新叙事方式让观众沉浸在多维信息场景中

  申城从来不缺海派艺术展,近期的几个展览换了一种角度打量大众或已熟悉的海派大师名家。

  “此前很多艺术展以为作品最重要,其实创作作品的人才最重要。名家名作,是名家在前、名作在后,因为作品是人创作出来的。”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告诉记者,“百年吞吐”展以扎实的学术梳理深度挖掘书法勾连出的与刘海粟相关的一个个鲜活故事,让观众共情。例如,展览以刘海粟84岁时为女儿刘蟾所写的横幅《勇智宏辩》,让观众见证诗书传家对刘海粟一生的影响;以康有为为刘海粟题写的斋名《存天阁》,引人关注到两人之间传为美谈的一段师徒情谊;以刘海粟临苏东坡《寒食帖》、文征明行书《小病掩愁百念慵》、陈白阳行草手卷《重湖接屋水迢迢》,揭示刘海粟如何转益多师、挣脱原有的“束缚”。

  为了讲好刘海粟的众多故事,“百年吞吐”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前言+挂画模式,创新运用作品+文献+场景+背景故事+视觉图表+音视频互动解读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沉浸在多维信息场景中。例如,人们能在序厅看到受传统碑林启发的创意发光灯柱,能在展厅邂逅刘海粟全家福场景、在弹幕交互中聆听对话等等。这些展陈创新无不引人走进刘海粟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感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而谈到朱屺瞻,人们多爱谈他在接近90岁高龄实现艺术上的“耋年之变”。相对而言,学界对其漫长艺术人生的中段时期,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创作,较少深入研究。正于朱屺瞻艺术馆举办的“图式再写——朱屺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写生与创作专题展”,填补了这一段空白,让人们对他的创作变迁有了新的认知。例如,人们颇为推崇的朱屺瞻强烈醇正的色彩,其源头就在1960年代,是祖国的变化,让他产生“为山河立传”的创作灵感。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中华艺术宫本月下旬将启幕相关艺术大展,跳出吴昌硕个人书画篆刻艺术本身,更多地关涉他对彼时海派画坛的引领。

  发现光芒暂被掩盖的冷门艺术家

  除了少数几位为人熟知的大师名家,海派艺术史上还有不少光芒暂被掩盖的“星辰”。近期申城多个艺术展,将视野投向这些略显冷门的海派艺术家。

  海上画坛曾有“三吴一冯”,海派艺术馆正在举办的“海上掇英”近现代上海名家名作系列展第二场展览,聚焦的便是“三吴一冯”中的其中一“吴”——吴子深。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蔡梓源说,“三吴一冯”中,冯超然、吴待秋以画画为职业,吴子深、吴湖帆则是“家里有矿”,因爱好而画,他们的画体现出认真、精致、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吴子深不仅在绘画领域成就不凡,在医学界也颇有建树,早年甚至有过跟着舅舅到北京给慈禧太后治病、在宫内做“御医”的传奇经历。他还曾以巨资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产生深远影响。

  亮相程十发艺术馆的“人道君如云里鹤——李健书画篆刻文献研究展”,聚焦的李健又是谁?“程十发”之名即由他所取。展品中有一件程十发手稿《我的老师李仲乾》,清楚记录李健为学生程潼取字“十发”的过程。程十发彼时19岁,还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念书,李健是他的书法篆刻老师。身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李瑞清的侄子兼弟子,李健把家法向程十发倾囊相授,教他刻章,也鼓励他写钟鼎、北碑。有人说没有李健的言传身教,就不会有后来的程十发。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指出,研究、推广海派,不应仅仅只着眼于金字塔顶上的少数几位人物,研究、展览的视野不妨更宽广一些,发掘金字塔顶下更大的海派群体,特别是这个群体中各有所长的优秀书画家。“海派艺术是一个整体,由群体艺术家构成。只有对群体中那些优秀的艺术家进行认真剖析,我们对海派艺术才会有真正的认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90亿

  • 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