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一览江湖 千古奇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1-21 09:09

  作者:陈世旭

  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老城区,恰在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实际上是两座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公里。南者濒湖,称上钟山;北者临江,称下钟山,双钟山犹如铁锁悬门,故有“江湖锁钥”之名。

  江湖汇合处,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分出一条鲜明界线。这一自然奇观,便是著名的“江湖两色”。

  陈世旭 郭红松绘

  一

  而石钟山最为声闻遐迩的,是“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名。

  “奇音”者,钟声也。石钟山因之而得其名。至于这“奇音”如何发生,则成为千古之谜,让许多名人探究不已。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三位:

  第一位是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撰《水经注》四十卷,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认之为“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叙述多彩的美文汇集,对后世山水散文影响甚大。石钟山在《水经注》中有一席之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

  这是中国典籍中最早描写“千古奇音”的文字,也是解释石钟山得名最早的文字。

  石钟山远景。本文配图除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

  第二位是李渤。

  李渤(773年—831年),当过江州刺史,曾与兄李涉一同在庐山白鹿洞一带读书,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寻幽访胜,时称“白鹿先生”,其读书处至今还存有为他而建的先贤祠和石雕白鹿。

  郦道元身后300多年,唐贞元戊寅岁(798年)七月八日,李渤写了《辨石钟山记》,否定了郦道元的说法,并郑重其事地加以修订,留给将来的人。在文中,李渤以“幽栖者”自道,经过实地考察探究分析,认为石钟山是得名于能敲出奇妙响声的山石,而非微风鼓动水流拍岸。

  第三位是苏轼。

  又是将近300年后,苏东坡对李渤的说法,表示了极大怀疑:能敲击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唯独这座山用钟命名,这是为什么呢?为此他不惜冒着危险,进行实地考察,事后写出《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初九,苏轼送大儿子苏迈赴任,路过湖口,看到了人们常说的石钟山。他并不相信李渤的说法。等到晚上,月光明亮,他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断壁下,听水声,察动静,一探究竟。

  苏轼的《石钟山记》叹惜了郦道元的简略,批评了李渤的浅陋,得出结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猜测,是不可以的。明代文学家钟惺慨叹:“真穷理之言。”清初学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赞之“千古奇胜,埋没多少。坡公身历其境,闻之真,察之详,从前无数疑案,一一破尽。爽心快目。”明遗学者吕留良更是拍案叫绝:“此翻案也。李翻郦,苏又翻李,而以己之所独得,详前之所未备,则道元亦遭简点矣。文最奇致,古今绝调。”

  考察性游记《石钟山记》不同于一般记游散文的先记游,后议论,而是“以人之疑起己之疑”,由议论带出记叙,由思而行,由感而发,由疑而察,由察而得出结论。全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因而成为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历来评价甚高。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称“坡公此记:议论,天下之名言也;笔力,天下之至文也;楷法,天下之妙画也。”明代学者郑之惠称“此是性灵上带来文字,今古所希……苏长公字字挟飞鸣之势。”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认为《石钟山记》是“子瞻诸记中特出者。”

  泛舟岩。

  二

  我上初中的时候,课文有《石钟山记》。当时没有想到,初中毕业,我去了长江中间的一个农场务农,与石钟山隔水相望。

  因为生产队食堂加餐,我常被派去对岸县城采买,每次坐船过江时,看着越来越近的石钟山,我就想着有一天能像苏轼那样进入石钟山下探秘,领略大文豪描绘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的美妙声音。

  不久前,我下决心再访石钟山,希望有可能把当年的痴心妄想变为现实。

  今日的石钟山,已远非昨日。江边敞亮坦荡,上下水码头樯桅林立,汽笛长鸣。山下杂乱拥挤陈旧破落的建筑群落被清理一空,石钟山如新妆丽人脱颖而出,亭亭玉立。山门宏阔,富丽堂皇。漫山苍郁,古树如盖,掩映着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石钟亭,纪念李渤。击石可闻金声。石钟石皱、透、瘦、漏、丑,千姿百态,且石叩之有声,妙然天成。怀苏亭,简朴而宜于冥想。苏轼父子的脉息、低语、踪迹和足音,遥远而又近在耳边。巉岩之间,回廊曲折蜿蜒,时明时暗,窗外和豁口的江影时隐时现,古人与今人的碑刻互相辉映。

  石钟山的建筑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完善于当代。上百处亭、台、楼、阁、廊、轩、塔、池,皆形体玲珑。峰回路转,悄然而出,令人惊喜不已。临江的山巅,气势恢宏的忠烈祠古樟环抱,巍然高耸,青面凛然。

  石钟山形势险峻,自古号兵争胜埠。自大禹东征,武帝南巡……数千年间,石钟山每遇风云,烽烟皆被,战事不下数百起。于此纵览江湖,其南望匡庐,北镇长江,江水滔滔,湖波浩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天高水长,吞吐大荒,遥想当年的旌旗蔽江,艨艟相撞,刀枪嘶鸣,热血涌流,真是感慨万千,荡气回肠。

  怀苏亭。林 海摄

  三

  而我最迫切寻找的,是传说中苏轼进入山底空洞探秘的入口。

  此时已是枯水期,江水沉落,峭壁兀立,已无法从水面泛舟进入山洞。当地文友林先生把我带到因苏轼月夜泛舟探访石钟而得名的泛舟岩。其岩位于山之西麓,危崖耸峙,下临深潭。唐代李渤就是在这个潭上得见双石。

  1980年,地方政府依山傍崖,建了一条悬崖路。由江天一览亭底下隧道循崖而下,越过两座石拱桥,经百余级石阶,即达崖底。那是一条从山顶几乎直立而下的岩间缝隙,林先生热心地陪我手脚并用,从山上沿陡峭的石阶小心爬下。遗憾的是,离洞口尚有数米,台阶陡然中断,只能望洞兴叹,徒呼奈何!即便如此,我也十分满足,多少一偿夙愿。午饭时说起,不免自得。不意席间一位当地诗人说:“你千辛万苦爬的那条路,是在下钟山,而苏轼当年探秘的那个洞,是在上钟山。李渤的《辨石钟山记》明明白白写着‘寻纶东湖’‘次于南隅’。”我满脸的得意顿时凝固。

  不过静心想想,又很快释然。苏轼探秘究竟从何而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次探秘确实有过,是千百年来不断地有人追究真相的执着。

  事实上除了北魏郦道元、唐代李渤、北宋苏轼等人主张的“声音”论,还有明代罗洪先,清代曾国藩、彭玉麟等人主张的“形状”论,清代胡传钊等人主张的“声音、形状”论,民间则有“天落石钟”论。

  世界上许多事物的真相想要完全被广泛确认,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真相常常会被有意无意地遮蔽甚至歪曲。正因此,人们就石钟山得名而表现出的不相信任何现成结论的“穷理”精神亦即怀疑和探索精神是极为可贵的。因为,只有怀疑,才有探索,只有探索,才有发现,只有发现,才有可能抵达真相。

  这是我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的这次重游石钟山的最大收获。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著有小说《梦洲》《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以及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

  • 丹江口水库“守护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