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一捧瓷土 万千匠心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28 09:55

  记者 黄 超

  10月20日,“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特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亮相,展览精选267件套展品,多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在此荟萃,参观者络绎不绝。

  游客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

  景德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1954年,景德镇陶瓷馆开始对外开放。至2005年,新馆落成于昌南湖畔,定名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这座国内首家陶瓷专题博物馆,将“光致茂美”的瓷之华章徐徐铺陈——馆藏5万余件,陶瓷文物占比94%以上,立足景德镇,彰显千年瓷都风采;基本陈列“瓷业高峰是此都”,完整呈现出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

  一件瓷器,沉淀千年华夏历史;一座博物馆,凝聚勤劳创新精神……

  过手七十二,一坯方成器

  《说文解字》云:“青,东方色也。”一抹青白之色,代表东方的深厚文化,凝结着盎然生机。

  来到常设展宋代展厅,一件青白釉盏托如冰似玉,引人注目。青白瓷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时称“饶玉”。仰光透视,胎上刻印的花纹可内外透光。

  闻名于景德镇的青白瓷,晶莹剔透,以碗、碟、壶为主,体现出秀丽、儒雅的审美情趣。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瓷种类丰富,质地精良,融汇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最具代表性。

  “青白釉瓷器含钙量高,高温烧制时,釉的流动性大。花纹凹处厚,凸处薄,釉面厚薄不一。薄处显白,厚处略深,与玉相似。”该馆陈展部主任徐燕介绍,这件青白釉盏托制于北宋,分盏、托两部分,主要用来饮茶。

  如今,景德镇不只有陶土,还有浮梁县的数十万亩茶园。茶与饮茶之器结合,茶文化与瓷文化交汇,组合成影响深远的文化标识。青白瓷盏,澄澈香茗,一幅恬淡图景。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藏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以青白瓷为开端,景德镇制瓷业突飞猛进。

  宋代,制瓷业臻于完善。以彩绘装饰技法为主流,刻花、划花、剔花等技法继续发展;植物、动物、人物、山水、历史故事、诗句题词等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匣钵仰烧法、垫钵覆烧法、支圈组合式覆烧法等装烧方式先后应用……

  至清代康乾时期,制瓷工艺逐渐趋于浓墨重彩。比如,彩瓷占有极高比例,珐琅彩、粉彩等均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特别是五彩瓷,由明代发展而来,红、绿、黄、蓝、紫、黑诸色,鲜艳夺目。

  在常设展清代展厅,展示着一件绚丽的粉彩太平尊——洋红地洋彩万国来朝图瓷尊,工艺复杂,装饰繁复。

  外壁为玻璃质透明釉,内壁与底足均施珐琅质绿釉,通体光洁莹润。口沿描金,黄地如意云头纹饰于其下。颈部洋红底,绘有缠枝莲纹、蝙蝠衔环双鱼纹、佛手纹等;又有螭龙纹样,体现传统审美,承载强盛祝愿。

  撇口、长颈、斜肩、深弧腹、圈足,线条简洁流畅,造型端正大气,勾勒出一具气派瓷尊。这件瓷尊,融多种技艺于一体,工艺图案、山水风情、线描分布其上,体现出制瓷业鼎盛时期的水平。

  当目光聚焦瓶身,其绘画更是重点。山水灵秀,花木繁荫,各国使节队伍穿行其间,所携珍奇异宝琳琅满目。“画上的人物多达40余个,均为异域装扮。瑞兽也经过精心挑选,比如大象,寓意天下太平。”藏品部主任陈新说。

  一件瓷尊,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景德镇制瓷巅峰的代表。

  过手七十二,一坯方成器。从宋至清,简约的青白瓷与华丽的彩瓷,分别代表着景德镇制瓷的源流和高峰。景德镇不断继承前代技术,新品种、新装饰轮番登场,“开创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外景。

  既是全球化商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使者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共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928件(套)。日前,“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海南正式与观众见面,其中有13件(套)珐华彩瓷器备受瞩目。这些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彩瓷器更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为寻找窑址、厘清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瓷器,与茶、丝绸等共同作为中华文明符号,深受不同地域、文化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景德镇瓷器及制瓷技艺传到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本土瓷器与技术向外传播,外来的原料、工艺也随之传入,推动了元代制瓷业的创新。青花、釉里红、霁蓝、红绿彩等成功烧制,开创彩瓷新纪元。

  彩瓷中最负盛名的,莫过青花。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浓处如靛,着色青翠,结合中外原料与技术,为元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不妨想象:工匠先在坯胎上用青花料绘画,再施以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奇妙的蓝色纹样随即浮现,色泽鲜丽,有金属光泽。

  “元代的景德镇制瓷匠从波斯进口‘苏麻离青’,也就是钴蓝料,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了青花的典型色调。”馆长彭国红靠近展柜,指着梅瓶说道:“青花料浓厚处有黑褐色铁锈瑕疵,是因为这种原料中含有金属元素,这是元代青花制品的特点之一。”

  高42.1厘米,腹径24.4厘米,底径14.2厘米,眼前这尊梅瓶器型较大,质感厚重,背后是技术创新的结晶。

  景德镇是高岭土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元代,高岭土加入瓷石,“二元配方”取代单一原料,减少变形率,提升了强度,烧制大型瓷器成为可能。

  在景德镇,原料配方、窑炉结构、制釉技术、装饰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中国瓷器脱颖而出,从昌江和鄱阳湖出发,远销海外。

  既是全球化商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使者。

  博物馆一楼大厅,“归来·丝路瓷典”外销瓷特展别有洞天。为适应异域文明,外销瓷在器型设计、题材花样等方面实现创新。

  广彩葡萄牙帆船纹章盘,中心绘有皇室徽志,是葡萄牙王室专门定制的纹章瓷……走进特展,一件件藏品流露着异域风情。立足传统技术,吸纳外来审美。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于外洋”,从经济商贸到文化艺术,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千年窑火、万里瓷路。当中国瓷器抵达世界各地,附着其上的文化便随之传播。

  在东南亚、西亚国家,瓷器取代植物叶片,成为饮食用具,使饮食文化走向文明;在欧洲,瓷器取代了粗陶、木质和金属器皿,推动全新饮食方式形成……

  景德镇将瓷器遍销海外的同时,将精湛的制瓷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瓷器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语言。“以景德镇瓷器为代表的中国陶瓷,代表着中国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彭国红说。

  学习、模仿、互鉴、创新,中国瓷器的脚步,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跨文化交流。时至今日,景德镇陶瓷依然是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广泛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匠心传承,焕发时代光彩

  “看,这个瓶子上画的鹿像真的一样”“这只杯子上有好多种颜色呀”“我认识这样的花纹,是青花瓷”……

  行进在博物馆中,不时遇见研学体验的师生。在老师带领下,景德镇昌江区中心幼儿园的学生围在展柜旁,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成长在瓷文化浸润的景德镇,孩子们对瓷器有着天然的兴趣。“做好一件瓷器的过程一定很有趣,我也想试试。”参观结束,几位小朋友摩拳擦掌,意犹未尽地讨论起来。

  因瓷而立城,与瓷共发展。千年以来,瓷文化穿梭古今,深入景德镇的机体,植根人们的内心,代代不息地传承着。

  “窑火夜夜明,瓷器日日出”,古籍中记录生动,制瓷的火热场景浮现眼前。陶阳里,景德镇的“活化石”,曾是景德镇瓷业的中心,御窑遗址坐落于此,出土元明清瓷器残片近千万片。

  如今,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修旧如旧”,保护与开发并重。一众非遗传承人聚集于此,吸引游客沉浸式观光体验。

  孙立新是青花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制瓷工坊就在这里。一边绘制瓷画,一边讲解,帮助人们品读景德镇的前世今生。

  作为“孙公窑”的第四代传人,孙立新年少学艺,时刻牢记“手艺传家”的家训。拉坯、烧制、制釉,从基础技术开始,他主攻瓷画,自成一派。“在景德镇,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家庭。既要传承好传统技艺,又要把握时代脉搏,创新发展。”

  60多个徒弟,孙立新倾囊相授。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一股力量,鼓励着他继续向前。如今,国外非遗展演活动也常有他的身影,“讲好中国陶瓷故事,是手艺人的责任。”

  一方泥土,以手捏塑、上釉、入窑、淬炼成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万千姿态。而匠心巧手,与传承、发扬瓷文化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郝喜文,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研究生,设在陶阳里的工作室,各式作品琳琅满目。他选择与众多年轻人一起,让“窑火通明”的景象继续下去。

  工作室里的亲子活动不少,捏陶、拉坯、上釉,体验者兴致勃勃。郝喜文还经常参与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喜欢上陶瓷,把瓷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各方目光、青年人才在此汇聚,许多外国艺术人士入驻景德镇。一捧瓷土,万千匠心,是制瓷技艺的传承,更是千年文脉的延续。

  (厉烨参与采写)以上图片均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提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州:簪花“簪”福气 千年坊巷展非遗风采

  • 春日逛庙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