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名家笔下的旧京之秋

来源:北京晚报2024-10-15 10:30

  ▌杨建民

  北京的季候,最美的当然该是“秋”吧?书堆里扒拉一番,发现完整如郁达夫《故都的秋》这样写记秋情秋色的名篇,还是稀有;可在文章中随笔点染,写出秋的绝美景致的段落,那可真是不少。也许通过剪裁,我们也能试着编织出一片旧京的秋色风光。

  民国北京风光明信片

  女作家领略的长城秋色

  冰心很早就来到了北京,13岁那年,她随父从福州老家来京,居住在铁狮子胡同的中剪子巷。冰心是文笔绮丽的作家,对北京的景致,感触也很深。在早年的一篇记事文章《到青龙桥去》中,她笔下的秋景,展开得异常鲜活:“车慢慢的开动了,只是无际的苍黄色的平野,和连接不断的天末的远山。——愈往北走,山愈深了。壁立的岩石,屏风般从车前飞过。不时有很浅的浓绿色的山泉,在岩下流着。山半柿树的叶子,经了秋风,已经零落了,只剩有几个青色半熟的柿子挂在上面。山上的枯草,迎着晨风,一片的和山偃动,如同一领极大的毛毡一般。”

  青龙桥,即八达岭长城下著名的青龙桥车站。冰心与友人一同到达目的地,她对这里的秋景气象,又有了一番表达:“登上万里长城了!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四周充满了寂寞与荒凉。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看她们头上白色的丝巾,三三两两的,在城上更远更高处拂拂吹动。我自己留在城半。在我理想中易起感慨的,数千年前伟大建筑物的长城上,呆呆的站着……”印象中,冰心初到北京时似乎并不喜欢这里灰突突的氛围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恶劣天气,但此时秋色里,她“呆呆”地看长城,理想是否已不知飞升何处?

  恰巧的,冰心作文前后,另一位写过小说,受到鲁迅颇高评价,后又成为著名学者的女性冯沅君,也在秋天来游长城,也写下一篇《明陵八达岭游记》。其中记叙北地景致,也是可供欣赏的:“道旁的草,已被霜染而半变成浅黄色,杨柳因敌不住风的摇撼,不住地向火车窗子前披拂……平原茫茫所有的稼穑,因为节序变更的缘故,已经大半收获,所存的也不过此晚萎的植物,甚至路旁田边的丛生的野草,也无复如茵的,青翠的,美丽像春夏时的样子。但是板桥、清溪、茅舍、竹篱、青黄相间的村树,配上这萧条原野,宛然倪云林的秋景图。”这幅秋色图画,颇与古代文人笔下景致相合。作者自己也说,到此际时,始顷然得古人“云山”二字连用的妙处——“那天的天气,原不十分清朗,霭霭的云气,如远处的峰峦,竟氤氲不分。”

  道途秋景依然:“这时候的太阳,已经带西下倾向。回光返照,映射在东方的峰头,现出一片浅黄而且有光亮的颜色。而且在日光所不到的地方却依然是青的青灰的灰。”“经霜不凋的树木一排一排的在山坡上,远远看去,仿佛米元章画石头时的点子,又仿佛园中太湖石上所生的青苔。”冯沅君文章中,不断有米芾、倪瓒等画家画面比附,有王实甫《西厢记》辞句衔接,可谓今古融汇,清明中见出浑厚。

  来到长城,有一双“画眼”的作者自是一番感慨:“这一路的风景,不是以明秀称胜,而是以雄壮见美。铁轨蜿蜒,绕在山脚下,时而看去好像被山岭截断没有路似的,峰回路转忽又别有天地,而居庸,五桂头,石佛寺三个山洞,穿极险峻的山岭而出其腹中,其形势尤为巉绝雄伟……”自然之外,也有所点缀:“树上枯叶,圃内寒菜,以及茅舍竹篱等配衬起来,绿的碧绿,黄的金黄,红的鲜红,加以一曲清溪,莹澈可鉴,触危石而作响,似摧琅玕,我恐怕著名的画师,也写不出这样可爱的景致。”

  民国北京风光明信片

  入秋阳光“教育”沈从文

  带着湘西异样风情的沈从文,来到北京时已经成年,可他的感知与表达能力超逾常人,他写记北京的文字中,直接言及秋天的很少,可即使短短几小节,也常给人带来特别的秋意。在最早写记自己来到北京境况时,他用了这样的笔触:“看着沉静不语的深蓝天空,想着北京城的古怪,为那些一递一声的鸡唱弄得有点疲倦了。日光下的小生物,行动野佻可厌而又可爱的蚊子,在空中如流星般来去,似乎更其愉快活泼,我忽然记起了‘飘若惊鸿,婉若游龙’两句古典文章来。”刚刚提笔,就写得如此自在。

  又过了两年的深秋时节,他与友人一起秋游,写有《游二闸》。可惜记事多些,景致有限。在这有限中,却让人窥出秋的深意:“要像许多许多人,记那一个城里人下乡的记录,且赞美着说秋来天色草木如何如何美,这在我是不可能的事。北京的天气,不拘何时都很容易见到那种四望无边如同一块月蓝竹布天幕的。因为昨夜的雨把空气滤过一道,空中无灰尘,纵有微风,人也不难受。”细品这句“四望无边如同一块月蓝竹布天幕”,倒像最足以描叙北京的秋季天空气象。

  1946年,抗战胜利后,沈从文随校由昆明回到北平。这时,秋季行将过去,“一星期狂风,木叶尽脱,只树枝剩余一二红点子,挂枝柿子和海棠果,依稀还留下点秋意。”文章中,沈从文还有出人意料的句子:“北平入秋的阳光,事实上也就可以教育人。”秋阳如何“教育”人?可思来却供人咀嚼有味。“从明朗阳光和澄蓝天空中,使我温习起住过近十年的昆明景象。……我奇怪北平八年的沦陷,加上种种新的忌讳,居然还有成群白鸽,敢在用蓝天作背景寒冷空气中自由飞翔。……”记述秋情唯美趣味的文字,此时却也表达着知识分子对自由空气的向往。

  爱秋如命的郁达夫

  郁达夫和沈从文一样是南方人,他的家乡在江南水乡,也看过许多地方的秋色,可在他心里,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甚至于喜爱到舍命的程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实在是写尽了北京秋天烂漫的表象风仪,和它沉静的内中魂灵。

  他的开笔,就颇不平常:“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一般人,即使在北京,也不见得对季候多么在意,可富于感触的郁达夫,竟然要“不远千里”,专门“赶”来北京,只为体会这里的“秋味”。北京秋天的魅力,被大手笔寥寥数字,勾勒得扣人心弦。

  北京秋天究竟如何魅人?郁达夫先从南地比较说起:“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他先怀想了一下:“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虽然是写散文,可其中的想象虚构却也不少。“租人家一椽破屋住着”,以实写虚,这样的佳笔虚构是可以被“原谅”的。

  北京的槐树,在旧京是一道风景,不少名家都有记述。郁达夫的描摹则颇为细腻:“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郁达夫的感觉敏锐,运笔能力也足以把感触表达充分。他还由槐树伸展开去:“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他能从扫帚留痕读出了“细腻”“清闲”甚至“落寞”的秋意,这就实在扩大了人们的思秋域界。

  郁达夫还写记到今天城中已不多见的一种小虫:“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到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明明是自然界的虫,郁达夫却说成“家养”,一方面言其多,同时说与人关系密切,细处可见文章写出趣味的手法。

  还有北方的秋雨,郁达夫也认为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鲁迅写记枣树有名句。郁达夫也说道:“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文中“七八月”,当为旧历。)这样的故都金秋一刻,你我感受到了吗?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