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丁晓原
中国幅员辽阔,受历史与自然条件等的限制,交通不便制约了西部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李玉梅的《大道》(漓江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聚焦这一重大事件,是首部以报告文学形式对其进行展现的作品。题材的初创性和文本容量的丰富性,赋予其独特价值。
作者首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在《大道》序章“大道向前天地阔”中,作者以开阔的视野、概述的方式、欢欣的笔调,从宏观解说新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阶段性成就。该书的主体则通过人物与故事的有机结合,对宏大主题进行了细微呈现。“请翻开书页,在那西部陆海新通道亲历者、建设者与见证者的故事里,感受大道向前的漫漫征途吧。”这是作者对读者发出的邀请。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个跨时空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工程,关联到西部十多个省区市,正处于“现在进行时”,如果面面俱到,显然不是一部报告文学能够容纳的。因此,《大道》在题材选取上,采用对关键节点区域作“聚焦叙事”的方法,主要以广西新通道建设为中心,由此“一斑”而窥大工程“全豹”。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广西地位独特,这里是新通道海陆交汇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桥头堡。作者没有把面铺开、每个地域只做蜻蜓点水式的勾勒,而是聚焦广西一域,确保了作品实现深度叙事的可能。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以人为中心搭建作品细部,因人说事,由事见人,通过人与事的特写,报告广西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行动方案和火热场景。
《大道》由“陆径幽远处”“风从海上来”“飏空千万里”三篇组成,分别对应陆、海、空三方面的新通道建设。每章设置相应的人物群组,通过对他们的叙写,牵引出大通道建设的全景或特写。首篇第一章“潮涌北部湾”,出场人物有孙熙勇、黄江南、李俊江等,在对他们的书写中,读者可以看到“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的开行。作者将人物放到他们具体的工作场景中,通过对其各自工作故事的述说,展示出奋进于“大道”一线建设者平凡朴实忘我的可敬形象。平陆运河建设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对此,《大道》用专章重点书写。“平陆战队的‘一号队员’”程耀飞,过去曾在一个工程上连着过了两个春节,这次平陆运河工程计划工期52个月,他将“连着三个年都在工地上过,可以打破自己的纪录”。而参与平陆运河工程一标段建设的王灿灿,则“看过午夜的沙坪河,看过凌晨三点月光下的河面,也迎接过河上的日出”。这些颇有诗意的语句,真实地写出了建设者艰苦工作的日常。
《大道》虽是现实题材作品,但作者又注意融入相关历史人文故事。如写北海合浦引入《汉书·地理志》中的相关记载和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写平陆运河工程回溯到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关于“深水道”的构想,还有“千古灵渠对话平陆运河”等,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有了更深的“根系”。李玉梅是一位喜欢填词的报告文学作家,《大道》上中下三篇分别以《月中行》《月当窗》《人月圆》词牌填词起首,其中有“陆径幽远处探春”“平陆运河似练,千帆竞,众芳羡”“蓝天追梦,钦州寻梦,大道龙吟”等景语情言,给《大道》平添了滋润和韵味。
总体而言,《大道》是一部写“大”见“重”的作品,同时又讲求叙述语言与文学性,值得读者期待。
(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