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端午文化韵悠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6-11 09:49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吟诵诗歌、纪念先贤……作为中国首个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端午节彰显着深厚的文化魅力,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在2024年端午节到来之际,特推出专版,约请相关节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团体)、海外华文作家及民俗专家等,共话端午节俗与端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向海外传播的故事。

  ——编 者

  四代传承 划“龙”出海

  浙江省宁波市云龙镇园堍村龙舟队教练 李维国

  “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这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为赛龙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从两千多年前的“羽人竞渡”,到每逢端午的“百舸争流”,再到时常举办的龙舟活动,划龙舟几乎贯穿全年,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李维国(右)与父亲、儿子在沿山干河的龙舟码头。杨 亮摄

  在云龙镇,划龙舟传承三代以上的家庭不少。我家也不例外。我的爷爷李嗣昌,是云龙镇的龙舟高手。在爷爷的鼓励下,我的父亲从30岁时加入云龙镇园堍村龙舟队,一划就是30年。2008年,26岁的我也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了村里的龙舟队。

  爷爷常说,“龙舟赛是一件大事,对云龙人的意义非比寻常。”一开始,我还不太能理解这句话,但这些年从龙舟划手成为龙舟教练,在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各项赛事的历练中,我逐渐领悟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10多年前,由于人员、经费有限,不少地方都是几个村联合才能组成一支龙舟队,有的队伍连龙舟都没有,只能借龙舟参赛。但即便如此,赛龙舟的传统依然没有断,因为我们知道赛龙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凝聚人心,传承传统文化。

  划龙舟,需要在平日里下苦功夫练,需要整个队伍协调一致,还需要在比赛中拼尽全力,龙舟教给我们刻苦奋斗、团队配合、坚持不懈的精神内涵,也支撑着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近年来,云龙镇的龙舟队伍越来越壮大,有龙舟队27支、成员近600人,几乎涵盖全年龄段,可以说村村都有龙舟队。其中,女子龙舟队就有6支。全镇龙舟也从最初的8条增加到如今的80余条,成为全国拥有龙舟最多的乡镇之一。

  2019年,我的儿子李书玮拿起鼓槌,成为一名龙舟鼓手。当时12岁的他,是镇上年龄最小的龙舟队员之一。5年来,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与队友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看到年轻人的加入与成长,我们都很欣慰。

  划龙舟的人多了,龙舟文化活动也丰富了起来。二月二·龙抬头巡游启航、月月龙舟联赛、端午龙舟民俗盛会等活动既提高了龙舟文化的热度,又通过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了云龙镇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龙舟还划向了海外。2022年端午节,云龙镇实现了和匈牙利的隔空联赛。去年4月,云龙龙舟又“出海”保加利亚,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前不久,我们还与保加利亚的12名皮划艇运动员一道赛龙舟。接下来,我们云龙镇会与保加利亚相关方面继续加强龙舟交流,协助保加利亚筹备2025年世界龙舟锦标赛。

  希望从云龙镇划出的龙舟,能够劈浪前行,划向更远的未来。

  (记者 徐嘉伟采访整理)

  娘惹粽香 飘往远乡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 龚万辉

  小时候,端午节一定会跟母亲回外婆家。住在乡下老家的外婆裹粽子,母亲要去帮手。厨房的大圆桌上摆了一盆盆的备料,一叠箬叶、一捆咸水草,阿姨们围坐聊天,那就是要包粽了。外婆大清早就开灶,用酱油炒香切块的五花肉。小孩子也有被分派的工作,蹲在地上用石臼捣虾米,发出“叩叩”的深沉的声音。

  我们家包的是福建咸肉粽。粽叶用的是箬竹叶,折成漏斗的形状,先垫一些糯米,塞入馅料,再盖上糯米,就可以把粽叶折合起来。说起来简单,切煮配料的工序却繁杂,所以每逢端午,阿姨们都被召唤回娘家帮忙。忙一整天,每人又拎着一串粽子回家,算是过了节。

  粽子煮熟了之后,再挂起来让它们慢慢凉。一串串粽子挂在原本晒衣服的架子上,成了端午节一道特别的风景。往后我才知道,要看裹粽子的人手上有没有功夫,就看绑粽子的技术。若绑得太紧,糯米煮熟之后膨胀,粽子会挤成消波块的形状,不算美;若绑得太松,就会漏馅。母亲曾经感叹,不管她怎么学,都没有外婆绑的粽子好看。

  每一家的粽子,都有每一家的味道。五花肉、栗子、香菇、咸鸭蛋这些是基本,有些人家会再加上眉豆或绿豆,而我们家会放一撮炒香的虾米。也有豪华一点的,把整颗蚝干放进去,让粽子糅合肉香和海味。正是这样多一点、少一点,包出了各自不同的味道。

  没有一样的粽子。大概也是因为马来西亚的华人籍贯纷杂,才渐渐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粽子。潮州粽里头除了花肉香菇,还会放芋泥、白果这些甜馅。广西人把粽子包成枕头的样子。客家人要放炸葱。即使福建粽,也各家有所不同。有时我想,粽子或许曾经都一个样子,来到了南洋,相隔了地域和时差,总会权宜地舍弃了什么,又添加了什么,也许都是对远方的一种想象,寄托了一种思乡之情。

  若要说最能体现中国和南洋之间融合的,是娘惹粽。娘惹粽和峇峇娘惹的移民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外形不甚起眼,打开粽叶才会讶然发现,娘惹粽是蓝色的!糯米先浸过了蝶豆花汁,变成了蓝色,间杂白糯米,就变成了蓝白相间的色彩。娘惹粽除了猪肉、香菇,还会用上冬瓜糖、斑兰香叶和椰浆,香香咸咸甜甜,不管外在或内里,都成了世界上最独特的粽子。

  记得有一年,外婆手腕伤了肌腱,做不了粽子。那年没有开灶,阿姨们却还是回到了娘家,各自都买了粽子让外婆尝一尝。一桌子的粽子各种各样,还有红豆馅的碱水粽、水晶粽,不一而足。那是外婆第一次吃到娘惹粽,对蓝白色的粽子感到困惑又好奇。那么,到底好不好吃呢?

  依我外婆的说法是:“甜粅粅,好似呷了一嘴青花瓷。(闽南语,‘甜滋滋的,好像吃了一口青花瓷’的意思)”

  屈原故里 诗意盎然

  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农民诗人 向 刚

  泡糯米、扫庭院、备锣鼓、赛龙舟……进入农历五月,艾叶的清香四处弥漫,我生活的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变得分外热闹,村民们为端午节忙碌不停,那阵势,丝毫不亚于过春节。

  屈原镇乐平里,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今年6月,“三闾骚坛”端午诗会在这里举办,我得以从自己的小杂货铺中抽身,和诗友们相聚,一起吟诵屈原的《九章·橘颂》。乐平里的一草一木,也催发着我的创作灵感。

  甲辰端午骚坛诗会现场,骚坛诗社社员登台吟诵原创诗歌。王 华摄

  我出生在乐平里附近的山村,是地道的农民。我生下来便患有足疾,小时候,别的孩子漫山奔跑,我只能坐在田埂上,听长辈们边锄地边聊天。一天,同村的奎叔说,他去乐平里参加了诗会。

  啥是诗会?在很多人看来,农民和诗会似乎挂不上钩。但热爱文学的奎叔告诉我,千百年间,乐平里的老百姓一直以吟诗、作诗的方式纪念屈原,逐渐形成了“白天荷锄耕作,夜晚挑灯写诗”的习俗。农民诗人们常在一起交流诗歌,还成立了“三闾骚坛”诗社,社员长期坚持诗歌创作。

  受奎叔影响,我买来诗集阅读,试着将思绪变成诗行。我发现,写诗已融入乐平里许多村民的日常,他们沿袭千年诗风,习古韵、唱楚腔,用生满老茧的手将劳动中的见闻、生活中的感想写在纸壳、挂历上,田间的橙子、南瓜,农事、时令,都可以成为诗兴的来源。每到端午,在外务工的社员回到乐平里屈原庙前缅怀屈原,相互唱和诗词,风雨无阻。我被深深打动,也加入其中。

  近年来,秭归县加大对诗社的扶持力度,为诗社争取专项经费,并邀请专家前来,为社员们编辑出版诗集等。如今,诗社的核心社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30多人,全县会员达2500多人。15个民间诗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陆续出版诗集20多部,在报刊公开发表诗作1000多首,秭归也被中国诗歌协会授予“中国诗歌之乡”称号。秭归县还将端午诗会打造成“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大量诗人和社团来参加活动。

  骚坛诗社和农民诗的蓬勃发展,丰富着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内涵。作为农民诗人,我们要继续精心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诗歌文化,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记者 强郁文采访整理)

  互送香包 传递美好

  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传承人 左焕茸

  “庆阳香包+笔筒台灯”,这对组合听起来好像不太搭界,但不久前,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中,这个香包笔筒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参观,还获得了“最佳作品奖”。

  左焕茸(左)与团队成员将香包绣制技艺应用到刺绣产品上。记者 宋朝军摄

  我从小生长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佐村,60多年与庆阳香包相伴。互送香包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不仅仅是漂亮物件,更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文化记忆。

  庆阳香包,在我们本地还被叫作“荷包”,香包刺绣广泛分布于庆阳8县(区)。香包诞生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所记载的“薰蒸法”,通过将多种草药研成细末,以绛囊盛之,再经口鼻吸入等,可达到避秽浊、防疾病的功效。久而久之,香包刺绣等成为本地域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庆阳香包绣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国家正式对“庆阳香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社会不断进步,古老香包想要更好地传承发展,就需要同当代需求紧密结合。在和年轻群体的交谈中,我发现,大家对香包很有好感,但也表达出对更多应用场景的诉求。经过不断探索,我和团队开发设计出一系列新产品。从仅有胸针大小的迷你香包,到最大长约3米、需要5个人抬的巨型香包,再到敦煌九色鹿形象的时尚香包摆件,近年来,这些不同形制、规格的香包在大型节会上受到关注,也带动了销售。去年,我们团队的营业额已经超过600万元。

  除了形制,香包的生产模式也得以创新。以往的香包绣制依靠村民口耳相传,传承效果、生产效率都有限。近些年,借助一些自动化机器设备,我们能够迅速画好部分基础样式,这样一来,不仅标准统一了,大家刺绣质量有保证,效率也提升了。

  在妇联等部门的关心下,我和周边的一些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成为朋友,每周我都会去义务教授非遗课程,帮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很多孩子的作品深受市场欢迎,绣制香包成为他们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在我的团队中,就有60多名从特殊学校毕业的学生,通过绣制香包,他们每月至少能拿到3000元,很多技艺精湛的孩子,还成为平凉、咸阳和成都等地区特殊学校的老师,收入更高。

  不久前,市文旅局局长郭丽君告诉我,今年端午节将继续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我对香包绣制传承更加信心十足。布面上的荷花、鸳鸯等栩栩如生,薰衣草、艾草等香料沁人心脾,藏针绣、平针绣等技艺特色鲜明……在文旅、残联和人社部门的扶持下,我们用香包“绣”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 宋朝军采访整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