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建筑与时间——穿梭于东西方著名建筑与历史人文的时空之旅
首页> 悦读频道> 书评 > 正文

建筑与时间——穿梭于东西方著名建筑与历史人文的时空之旅

来源:北京日报2024-05-31 10:18

  唐克扬

  我的这本书,毫无疑问涉及了太多无法去真正对话的人,他们生活在过去的历史里,和我们此下的境遇并无交集。乍看起来,这和我在本书最初提出的假设有所出入,也就是说,关于建筑的叙说理所应当纠结着生命的时间,可以感知空间,也是你可以浸淫其中的活的历史。好像是生物学家施一公在一场演讲中所说:世上本没有时间,时间就是空间本身发生的变化。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观点似乎与施一公相反,但异曲同工:“存在”是世界在展开中成为人的舞台,没有时间的考量,就没有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写一部建筑通史几乎不可能,因为具体的上下文里,人对建筑的理解总归有限,历史上并不总是存在爱思考的“设计师”,过去有的只不过是安于本位的“工匠”。

  《建筑与时间:从上古城市到当代空间》 唐克扬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其实对建筑师的本位没有那么感兴趣,但是又不得不依赖这种本位,只有把自己定位在这个特定的角度上,漫长时光中的追忆才变得可能。也就是说,“现代”加上“建筑”,在时间中思考建筑,促生了一种独特而清醒的历史意识,它使得人意识到他在世界中清晰而脆弱的地位,并且让他对此的反思变得可能,前者的意识有关空间——建筑师工作的对象,后者的反思正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发生学。本书并非一本哲学著作,但着眼于“此刻”和过去的关系,它又绝不是客观严谨的说史。我们在本书中依次展开的时刻,事实上都是一个对于建筑感兴趣的写作者,在“畅想当年”。每一篇文章对应着一种认知历史的角度,有知识的同时或许也有误解,必须是也只能说当代人和专业者的“以意逆志”。

  如果从阿斯马拉的加油站算起,“现代”在我们这里整整晚了半个世纪。就在这一年稍早,中国建筑界的代表人物才开始谨慎地拥抱现代主义——而且,只有借着“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名义,以下的呼吁才变得可能,新的建筑文化才在接下来的10年成为现实,比如,“实现建筑现代化,设计思想必须首先现代化”(张开济),“从建筑的艺术性来说,要能表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具有充分的艺术感染力和生活气息的内外空间”(徐尚志)。

  当然,现在我知道,这是一种显然的误会。“现代”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早已来临,就连我所居住的大院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民居。就建筑革新这样的事而言,一切是演变,而不是突变。我们大院的主体建筑,有可能和这个区域的“江西会馆”有关,那是一位在1949年左右逃离大陆的资本家的宅邸,最终演化成20多户人家聚居的杂院。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二层大楼的正立面上有着两根带着某种“柱式”(想起来,最有可能是富于装饰的柯林斯式)的立柱,这绝非传统中国建筑所能具有的。此外,建筑的诸多细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比如有着宝瓶式栏杆的阳台和铁杆窗栅,和我在有过更“先进”发展历史的近代城市见到的历史建筑没什么两样。除此之外,旧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更好的观感。比如,它的屋顶依然和中国传统民居相仿,雨季时常穿漏,院子里大家生活所赖的一直还是一口水井,很久之后自来水才接到每家每户。

  显然,这种感受和当时差劲的居住条件有关,以至于只要是新式建筑就一边倒地赢得人们的羡慕,小城里大部分青石板道被仓促地铺成了水泥路。其实那时我们并不真的了解西方世界的城市,比如日本、欧美不都是社会住宅,或者,香港的廉价写字楼并非代表发达国家CBD的主流,但是从那时起,“现代”显然已经有了某种具体的形式标签,这一点和建筑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当时一度流行的科幻题材的文艺作品中,若见插图,不多的对“明天”的畅想全都是那些白色的塔楼,摩天大厦的外表本身分辨不出建筑的“高级”与否。这样“高大但不高级”的建筑即使今天在北京也还保留着一部分。

  不仅仅是建筑,如今古老的中国梦想着全方位的“现代”,却没法确认这是否只是一个梦。直到今天,我们对现代建筑的观感依然停留在外表,痴迷高度(高大=高级)、贴面(材料=投资)、造型(形象=艺术)。即使专业建筑师,没来由的“酷”,毫无意义的“构成”,寡淡无味的“秩序”,何尝不也是一种空洞的外表。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奢靡的装饰,室内却是模糊不清的。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大生产模式只有崛起时期的美国可以媲美,起点是与巴西、印度相近的发展水平,结果却远远超过以上的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开发,已经催生了数倍于实际需求的城市建筑,密密麻麻,甚至不是五颜六色可以概括。

  但是,这绝非“现代”的终结。我们将有必要,事实上也已经漫游到了各个不同的时刻里,才好反思此时此刻无法想象的文化的多样性。比如,某种生活方式(民族式样、乡村建设等)总是执拗地在不同建筑运动的呼吁中复活。即使所托付的空间不再,类似园林那样精致的文人叙事,也可以让它们借助某种风物和实践,隔代流传。“现代”,恰好更深刻地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有限和走出自身的必要。

  这种“超现代”的反思,并非仅仅局限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也不止于中国经验。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完成一种特殊的时空穿越,比如去往异域的古城、特殊的戏剧化的场景……重要的是激发共同的人性经验,就像一部电影那样,使人回到似曾相识的世界。陌生的未必一定就不能让人心会,恰恰是因为熟悉而厌倦,使你渴望一种崭新的经验。即使远离生物学意义上的“故乡”,那些遥远的空间,也有可能使你获得如同家园般的安顿感。

  (作者为建筑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丨2024智博会开幕式

  • 院士教你选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