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许旸
故乡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底色,黎里古镇承载着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的记忆和乡愁。繁花书房日前在苏州黎里古镇向公众开放,展示了金宇澄创作的文学底稿、画稿以及父辈藏书、一批老物件等。据统计,“五一”假期黎里古镇累计到访游客近11万人次,其中不少人专程来书房游览。
“虽生于上海,但从小由祖母抚养,一直在祖母和父亲的叙事中感受古镇魅力。这是我献给故乡的一份小小心意。”记者第一时间探访书房,金宇澄直言,1990年在《收获》杂志发表4万字《轻寒》是他个人最重要的作品,开头那句“在那时,我还能终日坐在岸边,看船、看小镇的座座桥梁”所说的“小镇”正是黎里。
对故乡的眷恋融入书房细节
“黎里的魅力很早进入我的文学,近10年又进入了我的画面,几乎是本能的驱使。对于每位作者来说,创作立足点都源于最靠近情感的内容。”在金宇澄《洗牌年代》《繁花》《回望》《碗》以及手绘图中,古镇一直是最深沉的文学背景。
繁花书房坐落于黎里古镇中金家弄,曾是金宇澄太祖母、祖母、父亲的居所,后演变成为大杂院,知晓内部细节的人都已离世。因此,整体改造以当代审美为主,黑白基调,上下通联,简洁明快,既保留江南民居特征,也尽量做了新颖趣味设计。
书房集文学美术、历史陈列、个人画室等多功能于一体,金宇澄把对故乡的眷恋和个人审美融入细节。比如,繁花书房门牌为金宇澄刻制,并制作了同款藏书章,老宅门口仍挂着原有门牌。
繁花书房书架书橱里的书籍,皆来自金宇澄和父母的藏书,读者可自由取阅。旧瓷餐盘、祖母做“虾圆”的石臼,都在搬去上海70年后重返故地。1948年,金宇澄父亲在苏州买回一张旧圆桌,1951年被祖母带到上海,金宇澄正是在这张小圆桌上伏案完成了《繁花》和《回望》。
书房里也展示了“繁花”IP衍生出来的创作矩阵——和《繁花》有关的原著、手稿、同名电视剧舞台剧海报、剧照、手绘图等,还有纸边泛黄的家书、邮寄单、首发杂志。在长篇小说《繁花》之后,金宇澄在其非虚构作品《回望》里“回望”父母往事。书中第二部分《黎里·维德·黎里》就生动描绘了一位从故乡黎里走出来的父亲。
老宅续写新故事赋能古镇文旅
开幕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表示:“世界对一个作家的要求,首先是从纸面上要写出真正好的作品来。进一步的要求是,以作品深刻嵌入我们记忆的作家,还应该在城市或乡村,在大地空间上留下他明确的印记。这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我们。为了供我们记忆、怀想,确信这个地方或空间有脉络、有文脉、也有文心。”
老宅续写着新故事。业内期待,未来繁花书房将成为聚集文学、艺术交流的平台,为黎里古镇赋能并注入新活力。同期举行的“春到江南”系列主题沙龙活动上,多位作家、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学者等,共同探讨江南文化的历史底蕴与美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