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文学:在跨界融合中连接你我
首页> 悦读频道> 资讯 > 正文

新时代文学:在跨界融合中连接你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3-28 10:45

  张鹏禹

  今年初,一场老牌文学刊物的直播活动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当下文学处境的认知。1月23日晚,在“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与俞敏洪、董宇辉齐聚一堂,共话“我的文学之路”。活动收获近900万人次观看,《人民文学》杂志当晚销售8.2万套,累计销售16.5万套,实现杂志年发行量20万套、240万册的突破,是往年近4倍。施战军在直播中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我们主要是来‘寻亲’的,来寻找文学的好读者。”如他所说,好作品与好读者在文学“破圈”呼声渐高的今天,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现双向奔赴。

  人文谈话类节目《文学馆之夜》录制现场。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传播格局的变化,敢于“破圈”“跨界”,勇于突破旧的样式、旧的内容,广泛吸纳新的技术,辩证看待新的观念,大胆扩展文学边界,创新文学样态,在广纳博取中别开生面,在创新创造中熔铸精品。

  “素人作者”助力文学“出圈”

  打过19份工的胡安焉没想到,自己的文学梦会在2023年向他走来。这一年,他出了人生中第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快递员是大家离不开,但又很少认真打量的一个群体。《我在北京送快递》用朴素的语言真实描写了他们的辛酸苦辣,出版后大受欢迎。该书上市10个月加印10次,并入选各类好书榜,成为去年非虚构作品中的一匹“黑马”。

  近几年,类似现象屡见不鲜。“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接下来又在1个月内两次卖断货;“奶奶作家”杨本芬的《秋园》印数逼近40万册,《浮木》《我本芬芳》总印数约30万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学不仅依然拥有广泛读者,作家群体也在不断突破原有圈层。写作、发表、出版不再是特定人群的专利,越来越多劳动者、普通人拿起笔,用饱含生活细节和生命实感的作品感染了万千读者。

  这些非文学专业出身、不以创作为职业的作者被称为“素人作者”。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包括农民、矿工、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退休老人等。他们有着敏感的心灵、表达的欲望、写作的热情,他们写身边人、身边事,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为当下文坛吹入阵阵新风。范雨素的《久别重逢》、陈年喜的《活着就是冲天一喊》、陈慧的《在菜场,在人间》、张小满的《我的母亲做保洁》、秀英奶奶的《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姜淑梅的《乱时候,穷时候》等是其中的代表。借助他们的文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被看见。

  今年初,陈慧的第三本书《在菜场,在人间》出版。在菜市场摆摊的18年中,她见过形形色色有意思的人,包子铺的年轻师傅、猪肉区的屠夫、卖毛笋的老人、修锅底的铜匠、胆大心细的捕蛇人,都是她书中的人物。虽然成了菜市场和网络上的“名人”,但陈慧依然选择去做一个平凡的小摊贩,白天摆摊,夜里写作。她明白,自己属于这里,属于这份热气腾腾的生活。

  与陈慧相比,陈年喜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在16年的爆破工生涯中,他身处地表之下的矿洞,却依然坚持阅读、坚持写作。他在《炸裂志》中写道:“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用诗歌发出生活的呐喊。这些劳动者在烟盒、纸箱、废报纸上留下炽烈的文字。他们在嘈杂的车间写,在飘着油烟的厨房写,在送餐的间隙写,在阒寂无声的深夜写。有读者将“素人作者”的作品称为“人间文学”,因为他们的写作与生活交融在一起。他们无需刻意 “深入生活”,因为他们本就在“生活之中”。

  “素人作者”的走红,离不开其个人的文学质素和文学底色。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和写作,是胡安焉多年的习惯;杨本芬年轻时种过田、当过工人、做过汽车配件生意,直到花甲之年终于有时间用文字自由地表达。新媒体和网络的“托举”也让普通人的作品有更多机会被大众和出版者看见。75岁开始写作的姜淑梅,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走红网络,让她收获万千粉丝,成为“网红作家”。范雨素被关注始于2017年在微信公众号发表的自传体非虚构作品《我是范雨素》,这篇推文不到24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胡安焉先是在网上发布了《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等作品,爆火后引起编辑注意,得到约稿,最终出版了《我在北京送快递》。“这本书有着个人口述史般平实朴素的风格,平静如流水一般,不自怜亦不自矜,却蕴含着坚韧的生命力。”正如读者对《我在北京送快递》的评价,“素人作者”的作品得到大众喜爱,原因在于其中与现实短兵相接的勇气。他们以赤诚之心真切感知生活的疼痛与温度,将身体与灵魂融入现场、融入写作,在敞开自己的同时也打开了世界。

  文学界也为“素人作者”的持续写作提供越来越多的平台和机会。2023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邀请4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会员代表参加活动,其中就有 “矿工作家”陈年喜、“农民作家”单小花、“外卖诗人”王计兵等来自基层的普通写作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的提案是《关注并改善基层写作者创作条件》。他呼吁,文学界应为普通写作者加入作协等文学组织提供便利,出版机构进一步扶持基层作者,创作与出版资助项目、文学评奖进一步向基层作者倾斜。

  文学节目与影视深度融合

  2023年,一档人文谈话类节目《文学馆之夜》引关注,首期播放量超800万。进入录影棚前,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评论家李敬泽把手合在巴金的手模印上,推开文学馆的大门,与嘉宾走进一个个与文学有关的夜晚。鲁迅《呐喊》初版本,老舍的手稿,冰心书房陈放的海螺、小瓷猫,曹禺生前使用的名章和镇纸……节目不仅让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丰富藏品一饱眼福,更从“小切口”出发触及“硬话题”,从文学谈到文化,从文化谈到人生。鲁迅的《故乡》折射出中国人怎样的故乡情结?老舍的《猫城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如何写猫,养猫文化为我们思考亲密关系提供了什么启示?朱自清的《背影》、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父子关系如何随时代变化?科幻文学如何想象脑机接口,它又将如何影响人类?“让我们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一切。”正如李敬泽在节目中所说,“其实,一切都和文学有关。”

  近几年,文学直播、文学综艺、文学纪录片等传播形式再次引发公众对文学的关注,推高了读者阅读热情。这类节目有的以漫谈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让观众在嘉宾妙语连珠的讲述中获得人生感悟;有的以场景化形式,还原作家成长过程和创作心路,为观众进一步了解作品提供参考;有的注重互动性,在主持人、嘉宾、读者的多角色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莫言回到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回到商州、阿来回到嘉绒……在打量故乡风物、回忆故人好友中闪回旧时光,让我们看到他们笔下作品的来处。纪录片《文学的日常》以好友拜访马原、麦家、刘亮程、双雪涛等知名作家的形式,借由对谈、走访、体验、观察,呈现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性。文学类综艺《我在岛屿读书》邀请余华、苏童、西川、叶兆言等作家在分界洲岛上相聚,以生活漫谈的方式在不经意间传递对文学和人生的哲思。读书节目《书行者》以无脚本、零剪辑的直播访谈形式,让作家的写作心得、生活感悟、社会经验、人生积淀在真切、直接、流动的对话中原汁原味地呈现,观看量超千万次。

  “十月文学之夜”交响音乐会现场。北京出版集团供图

  “文学+影视”深度融合催生出的这类新型文学节目,既是文学主动适应现代传播格局和新媒体话语生态做出的改变,又作为阅读场景和阅读空间的延伸,拓宽了作品辐射面,提升了作家影响力,增强了读者参与感,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注入新动能。

  “仪式化”唤醒文学记忆

  2023年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先生故乡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活动融颁奖、主题短片、舞台演出、嘉宾讲述为一体,以大型主题晚会形式呈现,通过多平台直播,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导演组为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5位获奖者分别拍摄了展现作家个性魅力的主题短片。拍摄团队跟随作家回到其生活与创作的家乡,呈现文学与广袤大地、生活现场的紧密联系,帮助读者立体化了解作品背后的精神密码。

  从2022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中国作协依托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项,打造“中国文学盛典”,以强烈的仪式感和感染力褒奖推介优秀作家作品,成为文学从业者与广大读者的文学节日。

  《十月》杂志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文学出版领域享有盛誉,依托“十月”文学品牌打造的“北京十月文学月”已成功举办8届,并在2023年首次被纳入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近百场文化活动中,文学爱好者与近百位享誉文坛的作家、评论家、学者一道,乐享这个北京文学的盛典、全国文学家的雅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节日。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以“十月文学之夜”交响音乐会收官,经典作品与美妙音乐交相呼应的全新视听感受,令观众流连忘返。

  在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为海内外读者奉献一场文学盛宴,已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保留节目。“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创新设计“微故事征集令”,为读者分享自己的文学记忆提供平台。这场5小时不间断直播活动全网总观看量超1200万。在嘉宾灵光频现的讲述和网友的真诚分享中,跨年盛典与元旦的重合成为岁末年初一场别样的文学仪式。海量读者在观看直播中停下步履匆匆的脚步,回顾过去一年的得与失,憧憬即将到来的新年。

  这些活动巧用仪式化传播的理念和方法,或依托文学奖项,或借助文学品牌,或植入节日元素,将自身丰厚的文学资源进行媒介转化,实现了与广大读者共享文化的目的,放大了新时代文学的声量。而一些老牌文学刊物借助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与广大读者交朋友,亦可视作新媒体媒介场上的文学盛宴。

  继今年初《人民文学》在直播间“圈粉”无数后,2月28日晚,《收获》也首次走进直播间。作家余华、苏童携手主播董宇辉、《收获》主编程永新进行了一场2.5小时直播,被读者称为文学版“老友记”。活动期间最高实时在线达55万人,售出2024年《收获》《收获长篇小说》超8.8万套,成交金额1468万元。嘉宾们不仅分享了与《收获》杂志的缘分和刊登于《收获》的优秀作品,还通过一件件往事唤醒读者的文学记忆。余华深情回忆了作家史铁生在当年宁可放弃10万元奖金,也要把自己的作品投给心目中的文学标杆《收获》,令不少观众唏嘘感动。针对订阅后是否真读的问题,程永新坦言,哪怕有销量1/10的读者看《收获》就很满意了,“中国老中青三代文学读者的规模相当惊人,等待我们用各种方式去走近”。

  由好奇而接触,由听段子而了解作家,由读作品而爱上文学,文学的光亮正借助新的传播形态飞越崇山峻岭,抵达越来越多人的心。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