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许苗苗
《情暖三坊七巷》是当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代表作之一,讲述福州老城改造过程中几家邻里的温情故事。人间烟火,儿女情长,是这部小说的突出特色,也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常态。作品借助传统美食、邻里恩怨、市井风情与坊巷变迁,将历史、民俗、个人与社会串联,较为圆融地达成用文字炖“一碗福州风情”,制“千面百味人生”,于生活细微处见时代主潮的意图。
功能性的食和精神性的美
《情暖三坊七巷》中的“人间烟火”并不是神仙般居高临下的超越性俯视,甚至也不是诗人般充满激情的喟叹与抒发,而聚焦在具象的炊烟和灶火上,那一道道泛着浓郁油脂香气的杯盘碗盏背后,是网络写作中的一个代表性类型“美食文”。
小说开篇,读者跟着主人公陈荣顺,一个“自然顺势地生得恰到好处,爱老婆爱拖地”的中等身材福州男人,起早去逛农贸市场。几步路下来,菜篮子已经满满当当,装着“三五只个头均匀的豆叶鲟”“鼎边糊、海蛎饼、芋头糕”,以及上好的排骨和新割的瘦肉。陈荣顺清晨的足迹,勾勒出三坊七巷并不宽敞却充满生活气息的空间,篮子里精挑细选最适合做“燕皮”的瘦肉,则自然带出即将登场的福建传统美食“肉燕”。
从选题上看,《情暖三坊七巷》并不独特,它的故事模式、文字风格带有对严肃文学模仿和学习的痕迹,写作手法也还略带粗疏稚嫩。但作品本身的网络根脉使之具备差异于传统的特色。食物就是食物,与之相关的段落并不追求与人生道理、时代机遇等宏大主题捆绑,而是从容地呈现自身。荔枝肉、海鲜羹、拌面扁肉加虾油,煎酿明虾赤豆元宵只负责让人口舌生津、鲜掉眉毛;而厨房里的清炒炝拌,粗斩轻捶,呈现的是类似《食神》电影般的戏剧性视觉效果。
网络媒介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情感模式的认识,但尽管时代瞬息万变、技术突飞猛进,虚拟笼罩一切,人还是企图抓住一些相对恒定、具象、可咂摸可品味的东西。即便发展到能靠注射营养液生存的那一天,人间烟火依然坚不可摧。食是功能性的,美则是精神性的,网络美食文中,美食让具身体验获得超越,色香味就是价值!
鲜活的邻里事和悠长的儿女情
味来自食物,情则来自人物。《情满三坊七巷》里,地理空间离不开人际空间,买菜烹饪吃饭的过程既带出三坊七巷错落的生活气息,又将角色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亲疏交代清楚。
小说设置了代际观念的差异、事业选择的分歧、老城改造的冲突等矛盾,通过一个个矛盾的解决,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新旧观念的理解与认同、个人发展与空间发展的协同等问题一一展开。
故事主线是旧城改造与日常生活的冲突。在一众飞奔着旧貌换新颜的现代化城市中,不疾不徐的福州成为大规模改造浪潮中保存下来的不多的古城之一,拥有诸多古韵浓郁、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当然,年久失修、破败危险也是这类建筑常见的隐患,而翻新工程还往往要面对长久生活于此、已编织进地方脉络的居民需求。面对这个大难题,小说煞费苦心安排情节,虽未展开思考,却尝试以游乐场和民间坊巷这一对标志性形象来触及大问题。
老街面貌的改变当然离不开人的改变。三坊七巷里的“陈家祖厝”聚集了传承老字号的两代人、坊巷相接的两家人、房东和租客、后妈和继子、丈母娘和老女婿、青梅竹马和一见钟情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关系构成形形色色的冲突和矛盾。
其中陈家儿子和林家女儿虽是次要人物,却是矛盾的主要集结点。像很多言情故事一样,这一对年轻人的情感也遇到两男一女的纠葛。然而,故事没有落入俗套的“雄竞”,而是恰到好处地将人与人情感的生成、态度的转变等,结合市井变迁一一推进。虽然没有太大戏剧性起伏,却能按照生活本来的节奏,积累儿女情长的韵味。身边的儿女情牵动邻里八方大嫂子、小婶子、老光棍们爱八卦的神经,使原本流于刻板的人物形象充满爱恨嗔痴,活色生香。
鲜活的坊间八卦,淡淡的儿女情长,与作品娓娓道来的口吻和津津有味的情节相匹配,多重矛盾的杂糅把平铺直叙的线性生活与立体空间相交织,让故事结构更复杂。因此,《情暖三坊七巷》的要点不在“奇”而在“情”,是一部颇富人情味的小说。
形成套路和突破套路
网络文学的活力源于套路和反套路的持续变革。相比以往文学严格的内部自律,网络文学是一个更偏他律的存在。媒介软硬件的升级,资本平台的搭建、监管政策的导向等,促进套路的形成、培育和变革。
就现实题材而言,网络文学“推优扶植”中对现实题材写作的明确提倡,意在打破资本与技术联手塑造的玄幻洪荒一统天下的套路。然而,这一任务并不容易达成。比起不受拘束的幻想,人们对身边事真实度的要求更高,评价更苛刻。想要经得起推敲,必需有一手资料和对人心的敏锐体察。这就从源头汰选了作者,将少不经事、缺乏共情力的群体排除在外。因此,现实题材最初是小众书写,2015年后进入大众视野的一小群网络作者,担负起挑战市场“超长篇、神反转”等“抓马”套路的任务。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难点在于,当前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依然被作为相互对照的两面。现实题材讲真实,情感较为节制,贴近传统文学审美;网络表达重煽情,讲究出乎意料的神反转,有时甚至以牺牲逻辑为代价,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很难相容。因此,网络现实题材创作虽然出现过《大国重工》《天才基本法》等重生穿越作品,却并未形成潮流,面相总体贴近传统,这也导致在许多场合中,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很难分清。
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来说,写作技巧的探索和受众的阅读期待之间依然存在距离,作者不得不在人间烟火与神魔大战、儿女情长与邀宠夺爱之间反复试探。许多作品虽有奖项加身,却并不受网络阅读市场欢迎,哪怕是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大江东去》,网络原版也岌岌无名,直到搬上电视屏幕后才带动对网络现实题材市场潜力的关注。
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暖三坊七巷》中极为贴近传统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为废柴横行、庶女必胜的网络故事世界打开了新路。一方面,人间烟火与儿女情长在日益整体化、覆盖全年龄和多个社会阶层的网络文学中,确实不该缺席;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对于现实题材的开拓与探索,亦值得鼓励。关键词搜索、流量推荐和宏观引导的力量糅合之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既具备说服力,又拥有市场关注度的网络作品。(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