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立足于网络思想文化空间,面对网络信息化技术条件下以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深度互嵌为内核的新型信息传播样态,提升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效能,需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何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打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红色网络文化,提升红色网络文化的传播力与话语权,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推动理论引领以激发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动能。当前,网络思想舆论空间中的思想观点等形态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立足网络思想舆论空间,要积极动员广大网民进行思想理论学习,深度认识并深刻理解理论的本质、内涵与价值,以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基于此,建设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把握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本质与规律,着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高度凸显马克思主义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具体而言,提升红色网络文化的理论武装与引领能力,要着力于契合其思想行为特点、认知接受特点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平台,面向广大网络用户定期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网络化专题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的开展,使其能够系统化、体系化地接受思想理论教育,助力其在具体的红色网络文化引领工作实践中能够展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文化方向、积极的思想导向与正向的价值取向,能够在网络文化空间针对红色文化开展全面细致的理论思考,在此基础上适时发布以思想理论引领为内核的红色文化“正能量”网评文章,以思想的阐释力、理论的穿透力来对广大网民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与引领。
聚焦媒体融合以打造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平台。强化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需要依托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进行相互间迭代、互补关系的科学合理建构,注重信息传播媒体间的深度有效融合,增强教育合力,着力打造红色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型平台。一是加强多维化教育引导媒介的有效融合,着力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注重对于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与手段的积极有效运用。要善于将网络VR仿真技术、网络问卷调查、网络直播技术等融入红色网络文化教育引导过程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网民的思想代入感与情境体验感,增进其红色网络文化认同。要善于进行专门化的红色网络文化教育引领平台的开辟,积极创设网络化教育引导情境,进一步延展红色网络文化教育的实践场域。二是通过深化媒体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融合,着力红色网络文化传播信息聚合平台建设。要善于将原先分散化的教育资源加以有效整合,集中构筑集教育内容策划、选取、排布等于一身的红色网络文化教育资源供给“中央厨房”,打造以链条化、协同化与一体化为内核的红色网络文化教育资源聚合平台,提升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原创能力与供给能力。三是加快各类主流信息传播媒体的有效融合,着力红色网络文化传播融媒体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挥传统信息传播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强化红色网络文化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建设,运用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体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与思想敏感问题的深度解读,创优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传统媒体情境。要立足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深刻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着眼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着手进行不同信息传播媒体间的互补与整合,积极构筑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平台客户端”为内核的红色网络文化传播一体化平台,使得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凸显其特点与优势,发挥其效能,进而有力助推红色网络文化“视听说”立体化的采编播体系的完善,努力创设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沉浸式教育环境,形成线上线下的多维联动效应。
注重思维变革以形成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形态。强化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要借助网络信息化思维范式,努力形成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形态。首先,依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交互化用户思维创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主体互动形态。面对网络信息化领域下所形成的多元化信息传播主体样态,要突破传统意义层面传受双方的固有关系格局,注重广大网民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充分有效发掘,凸显其主体地位;要在众多信息传播媒体网格中,充分发掘广大红色网络舆论领袖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其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中主导功用的充分有效彰显,通过立足网络信息化场域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对话,推动形成开展红色网络文化教育引领的价值共识。其次,依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感性化表述思维创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展现形态。要紧密结合网络信息传播特点,依循广大网民信息接受特点,形成具有时代性、针对性与可接受性的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展现形态。一是形成红色网络文化视觉化内容展现形态。运用网络信息化思维范式下信息传播的图片传播、短视频传播以及互动直播等以视觉化为内核的信息传播形式,在图片化的形象展现中、在短视频的影音共振中、在互动直播的全景体验中,多样态、多维度、多层次地呈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使广大网民在震撼人心的视听情境中增强红色网络文化认同力。二是形成红色网络文化故事化内容展现形态。广大红色网络舆论领袖要在宏大的立意背景下寻求微观切入点,深度挖掘内蕴红色文化认同意蕴的重要议题与核心资源,以贴合广大网民接受实际、注重广大网民个体感受的故事化讲述作为内容铺陈主线,在娓娓道来的感动中、在满溢生活气息的共鸣中来寻求广大网民心灵深处的红色网络文化认同。三是形成红色网络文化情境化内容展现形态。充分运用全媒体时代产生的诸如VR、AR等新技术,积极创设具有浓烈的场景型塑感与现场体验感的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情境,使广大网民在教育接受过程中不受时空的限制,如身临其境般深度感受红色网络文化的思想伟力、情感动力、认同效力与行为驱力,强化其对于红色网络文化内容的接受度与认同度。最后,依托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传播思维创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方法应用形态。对于广大红色网络舆论领袖而言,立足网络思想舆论空间开展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方法对于实际传播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亦影响着广大网民对于红色网络文化内容的接受状况。依循新时代广大网民的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充分关照其对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青睐,在运用红色网络文化传统传播方式的同时,注重将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作为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方法创新的重要载体依托来进行传播议题的科学合理设置,改变原先意义上以显性说教式为内核的传播方法,积极开辟契合网络信息化传播场域特点且为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的以隐性渗透式为内核的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新方法。
借助技术驱动以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机制。强化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要立足全媒体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充分运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内核的创新性技术手段,积极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创新型机制。一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情势研判机制。要进一步强化数据化思维培育,将数据信息技术专业化人员融入建设队伍之中,最大程度激活广大红色网络舆论领袖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动能。通过破除“数据孤岛”现象,对于各类同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密切相关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关联性整合,通过对于相关数据信息开展全时性、全域化抓取,通过对于获取到的海量化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鉴别、数据筛选、数据加工来聚合具有真实性、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信息对一段时期以来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基本状况进行全景化、可视化与具象化呈现,把握数据运演规律性,形成科学有效的数据结论,以此来助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情势研判机制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的分析研判来找到当前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难点、盲点与关键点,进而提升传播针对性与有效性。二是依托算法推荐技术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分众引领机制。运用算法推荐技术对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状况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于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情境、传播内容、广大网民的信息接受偏好与特点等核心要素进行科学权重与智能分析,充分考量广大网民的差异化信息接受需求,实现对于网络思想舆论空间广大网民红色网络文化教育接受状况的“精准画像”,以此来助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分众引领机制建设。通过对于网民个体信息接受习惯、需求与特点与教育规律等的科学化把握,进而实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供给同网民实际需求间最大程度的匹配。三是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状况预测分析机制。通过以时间序列性、信息可溯源性、安全性与高效性为内核的区块链技术的灵活运用,凸显新技术引领力,以此来助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状况预测分析机制建设。通过对于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发展状况、网民信息接受状况等多维化信息资源进行关联性分析、因果性推理与共享性应用,不断提升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理念、规律与方法等的预测分析效能。四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质量评价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有效运用,可以依托智能化数据分析,向多维化的网民受众准确反馈当前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的质量状况,以此来助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质量评价机制建设。通过以人机交互为内核的自适应式信息传播境域的构筑,更为科学化、精准化地认识与把握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效果,实现对于红色网络文化传播质量的科学有效评价,进而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
加强综合治理以塑造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新环境。强化新时代红色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建设,要直面网络信息传播空间的现实状况,加强综合治理,全面塑造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创新型环境。一要注重网络舆情监测,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思想舆论空间思想文化安全的常态化监测,对网络场域中的文化动态进行全时化、全域化与全方位分析研判,科学找寻红色网络文化传播中的短板,提升文化安全预警能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二要更新工作理念,优化网络教育氛围。网络信息化境域下,将作为核心介质的移动互联网不单单视为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现代化工具抑或手段依托,而是要注重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媒体特质的充分有效开掘,进而实现理念层面的革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活动的有效推进,需要在现代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红色网络文化传播内容同移动互联网介质间的深度耦合,推动红色网络文化传播专题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社区以及各类网络化客户端的建设,真正发挥各类网络信息传播媒体的文化引领功用,最大程度优化红色文化传播的网络空间“小气候”。三要健全法律制度体系,营造现代法治环境。在当前已有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依循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相关法律制度的积极有效探究,积极推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严格执法程序,加大对于网络思想文化空间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立法、执法、监督等作为内核的法律制度规范体系,提升红色网络文化传播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水平。
(作者:张翼,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大思政课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博士;本文系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课题《网络舆论领袖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研究》[编号:sxsyzbkt2022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