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推进,跨国活动愈加频繁,全球范围内人口流动的速度与幅度不断扩大。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机构,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愈发关注其国际化素养的发展。
英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构建。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打造可以融通中外、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国际化人才,成为当前英语教育业界以及高教管理领域专家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合作能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等多元文化机构对于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培养具备英语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使命。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通过深入学习英语语言以及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学生能够掌握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以及听说、翻译、演讲以及辩论技能,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与他人以文化适切的方式有效地沟通。他们也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行为,站在国际视角,进行正确的解读,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产生。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修读国际事务、跨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等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表达力。这种审问、慎思,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和世界的国际化思维方式和素养,使学生具备跨越国家界限、灵活应对国际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全球化的职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和语言运用的能力,通晓所在国(地区)的价值观,能够在多元文化的国际工作环境中胜任重要职责。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人才,在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敏感性加持下,通常更容易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同事进行沟通合作。他们能够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风格和工作方式,并运用适当的言语以及非言语表达来逾越国际沟通障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这种能力使他们在国际组织中具备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竞争优势。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具备深入了解国际市场和跨文化业务实践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提供有价值的支持。他们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商务惯例,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以及市场趋势。他们还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国际商务环境中的文化差异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企业战略和决策的影响。这种全面了解国际环境和跨文化业务实践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的重要支持者和决策者。
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培养通晓中国社会文化,兼具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善于对内对外进行“双向”沟通的高素养国际人才,需要增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这些课程重点关注应该放在系统掌握对象国以及学习者本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外社会、历史和文化价值观。引入跨文化沟通理论知识和技能,养成跨文化沟通素养,有效提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跨文化交际现象的能力。此外,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国际访学和交换、文化交流月(周)等项目形式,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要经历的挑战和机遇。而优化课程设置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英语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可以将相关学科的内容融入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在外语专业课程中引入跨文化传播、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与文化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优化课程设置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实践项目、模拟情境、小组讨论和分享, 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以及区域级大的赛事(如:全国英语演讲大赛、MODEL APEC大会全国总决赛、21世纪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国才杯”外语能力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口译大赛等)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英语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高校外院可以积极与当地外事、文旅、科技、通讯等政府职能部门或者与企事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语言服务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际项目中。
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尽可能多地提供国际性课程,加大课程的国际化例,加大课程的国际性内容,扩大双语授课的课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有赖于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借助于中国大学MOOC教学平台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优选、新鲜且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期刊、多媒体资料等。教师还可以借助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采用合作学习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与其他学院联手开展跨学科的项目研究,这种“探究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准备专题性跨文化交流合作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国际学生交流活动、设置模拟跨文化场景的任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小组项目展示、电影赏析、口头报告、学术论文等。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自我提升。
提供国际交流合作实践机会,与实践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多元文化机构达成合作,让学生参与到跨文化合作项目中。通过实际的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他文化背景下企业合作的方式和流程,锻炼跨文化合作力和领导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趋势,扩大国际交流渠道,提供更多的走出国门、认识世界的机会。学生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教授引导他们养成以多种方式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更重要。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外语学院注重开辟国内和国际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渠道———“引进来”和“送出去”,为学生营造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群体氛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会沟通与合作,激发其创造性和全方位思维的能力。双向交流首先表现为“引进来”,即激励优秀的国外本科生到我们的大学校园学习。“双向交流”还体现在“送出去”,这个可以通过开展暑期国外实习、暑期学校、国外一学年或一学期学习等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项目来实现。 另外之外,充分利用好线上资源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立英语角、组织线上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在虚拟世界中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到其他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运用双语言双文化,增强其跨文化理解沟通和领导力。当然,提供实践机会需要注重评估和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可以有效地改进实践机会的质量和效果。经常性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和学校深入思考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方面的优劣,并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招聘优秀的国际化教师和科研人才,注重他们的专业学术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善于利用国外知名大学的资源,通过人才互动和学术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可以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暑期培训和学期互换等交流形式,教师了解国际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以及研究水平,增强教师的外语能力和文化背景,保证教师授课内容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与国外大学共同举办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亟需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水平。通过全球招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和国际化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其他文化,感受多元文化之美,增强其跨文化沟通力和领导力。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学校可以与国外知名高校、教育机构以及跨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和联合研究项目等。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建设国际化教育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或虚拟交流社区,为学生提供与国际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机会。通过在线讨论、合作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这样可以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与创新。推动学生参与国际实习和实践项目。学校可以与企业、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国际实习和实践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和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国际化教育培训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完善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评估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不仅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创新和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在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中,我们不仅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还特别要考察他们对跨文化认知、国际视野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技能运用能力的评估中,我们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考察他们的翻译、演讲、辩论和写作等实践能力。在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估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评价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应该能够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反馈和评估,及时调整评估体系,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评估体系,鼓励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以提高评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还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评估方法,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先进的教育评估理论和方法,如学习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评估的科学性。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估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估。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应该能够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评估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报告和反馈会议,让所有参与者都了解评估的结果和改进的方向。最后,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能对评估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而言之,高校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携手打造。唯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思辨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的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融通中外,为我国的国际形象和话语权的提升做出我们外语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索成秀,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