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并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青年是最富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在推动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把青年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准确把握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着力点,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和践行者,广大青年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发展潮流中守住底线、找准方向、展现作为。高校应充分遵循青年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成长规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贞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够明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才能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通过主题团日、微党课、微宣讲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坚持用恢弘的历史启迪青年。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具有无比深厚的根基底蕴,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青年学习国情、认识世界的最好材料文本。依托真实的历史资料,严谨理性地还原历史真相,使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道路正确性,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强化敢于担当的作风。敢于担当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只有行动才是最真的担当,也是最现实的考验。面对矛盾困难时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艰险时敢于挺身而出,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理应展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担当。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敢于担当的意识,锤炼敢于担当的意志,用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一方面,要丰富担当精神的培育内容。充分挖掘不同领域的社会热点,把担当精神培育与社会热点有机契合。同时,系统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担当精神教育元素,通过加强教学设计,把担当精神教育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激励青年大学生自觉养成敢于担当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创新担当精神的培育方式。运用成熟的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宣传阐释担当精神的融媒体平台,制作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的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程、微推文等来强化宣传效果,将担当精神的培育细化到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使青年大学生认识到日常细节之处的担当也能熔铸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淬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具备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和光荣使命。由于长期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当代青年缺少逆境中抗挫折、抗击打的能力,缺乏急难险重的考验,缺欠在基层和艰苦地方的磨练。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补齐这些“短板”与不足,基层的广阔天地为其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而基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较为艰苦,若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是难以长期坚持。苦尽甘来,在基层“大课堂”修好“吃苦”这门“必修”课,青年就会拥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为人民服务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强素质,在了解社情民意的同时学习知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在社会大课堂中锻炼成长、磨炼成才。比如,定期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主动走进田野乡间,带着问题去实践中历练,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淬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以苦干、实干绽放青春光芒。
发扬永久奋斗的传统。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所有的美好生活都要在奋斗中才能获取,一切伟大成就都要在奋斗中才能创造。再美好的梦想,再远大的目标,脱离了奋斗实践,都只会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校园是青年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激励青年永久奋斗的最佳场域。一方面,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奋斗认同感。通过邀请本行业的杰出校友进行经验分享,以自身奋斗拼搏的故事激励优秀学子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以真实情境拉近青年大学生对奋斗的理解与认知,把青春的奋斗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可知可学可感中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强化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把奋斗精神培育融入校园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让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深刻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感悟奋斗的力量,争做永不停歇的奋斗者。比如,举办“闪耀青春,奋斗有我”的主题演讲比赛、“奋斗最青春”的社团文化节、红色大拉练等特色主题活动。
作者:李永宁,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研究”资助(2022KY0072);广西医科大学2023年大学生就业创业课题“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资助(2023JC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