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作为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精神与信念,是维护我国统一、实现民族团结、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加强文化认同是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认同教育的力度与深度至关重要。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作为介绍中华民族以及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课程,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价值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对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中融入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中融入文化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历史文化教学融入文化认同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历史文化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构建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可以说,在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中融入文化认同,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人文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内在品质。我国拥有着先进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给人以智慧启迪与精神指引,是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源泉。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中,发挥文化认同的引导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内在品质,为其发展注入内在驱动力,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最后,是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五个自信的必要选择。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来文化不断地涌入我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将文化认同教育与高校历史文化教学相融合,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也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理性的看待外来文化,在增强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历史自信。
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历史文化教学,更好的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
随着外来文化及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而文化影响力的降低又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负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是高校及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更能够让大学生在领略中华民族文化魅力与价值的同时,感悟前辈先贤那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更能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中蕴含的精气神,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师通过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拉近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关系,更好地实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增强大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长期如此更会导致广大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如果将文化认同教育与历史文化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查阅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料,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等内容,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对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这样一来,不但能完善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结构,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更能将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思想等内容植入大学生的心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学习探究精神。
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灵魂,是国家、民族与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泉,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在面对艰难苦难的困境时能否迎难直上,并突破现状的勇气。如果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一旦文化认同出了问题,那将会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产生较为强烈的影响。因此,将文化认同教育与高校历史文化教学相融合,能够赋予历史文化教学更多的价值引导意义,突出历史文化教学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通过二者的融合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总而言之,文化认同教育与高校历史文化教学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教育目的相对一致,这既为二者的融合教学奠定了基础,也是利用历史文化教学发挥文化认同教育价值的关键环节。
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历史文化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高校教育绝不仅仅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更是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高校历史文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会与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蕴含的价值,从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历史文化教学其实并不单单只是历史知识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价值,高校历史文化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文化认同教育目的为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历史文化教学计划与内容,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教学的媒介作用,在历史文化教学中,应该深入开展文化认同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背后的价值。通过文化认同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并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
整合文化认同教育资源
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中蕴含的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历史文化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认同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历史文化教师需要对历史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文化认同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载体。第一,高校要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常态化建设,打造历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悠久,拥有着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传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诸多的先进文化。高校历史文化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属性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其进行分类,以符号记忆、情节记忆与价值记忆为主要分类标准,并对文化资源进行建档,并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教学内容与文化认同教育主体,选择合适的实践基地进行教学,从而保证历史文化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通过定期组织研学、探访、参观等多种形式,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记忆,提高历史文化教学的实效性。
创新历史文化教学形式
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与应用的今天,网络是大学生群体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而高校历史文化教学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积极利用互联网以及以其为核心的技术,在拓展教学资源的同时,创新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教学与文化认同教育的引导渗透作用,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标。首先,高校历史文化教学应引入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视频、声频、AR、VR等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感悟历史文化背后蕴含的价值、思想与理念,在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引发文化认同。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教学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文化认同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将线下课堂与线上融媒体、互联网等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如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既为课堂教学赋予一定的趣味性,也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丰富校园文化
第一,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宣传,扩大文化认同教育的影响力。大学校园就是要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培育与深入文化认同教育的土壤,因此,在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对历史文化及文化认同教育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海报、走廊以及微信公众号、校园APP等多途径进行宣传推广,在激发大学生兴趣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中。第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性丰富,只有对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进行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高校可以以历史文化知识讲座、朗读与辩论比赛等活动,实现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渗透,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及思想的涌入,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历史文化教学需要将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整合历史文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校园文化,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的引导价值,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
作者:王香漪,新加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