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民航技术的成熟和服务的便利化,让乘机出行逐渐被公众喜爱,但同时公众对飞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客舱安全作为飞行安全的重要内容,成为了政府、民航业、乘务培训学校等多方关注的重点领域。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飞行安全无小事,客舱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中国国力的强大,民航业的安全态势呈现持续平稳向好,中国民航整体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事故指标也明显优于世界平均水平。航空技术越来越成熟,飞机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因飞机本身故障而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因此,如何提高乘务人员的客舱安全管理意识,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让乘务专业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客舱服务岗位,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危险指数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安全风险,至关重要。
影响客舱安全的风险因素众多。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我国民航业服务标准的乘务人员,首先要对客舱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排查,以及时捕捉民航业客舱安全内外部安全威胁,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客舱安全管理》课程体系,提高乘务人员的客舱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梳理二十年以来国内外民航重大事件,发现影响客舱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飞行员疲劳、时间压力、安全意识薄弱、各类规章不完善、关键阶段来自客舱旅客的干扰、恶劣的天气引起的空中颠簸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等。总结这些风险影响因素,发现很多与乘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有关,可见乘务人员专业素养和危机处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客舱安全管理质量。然而要让乘务人员认识到客舱安全的重要性,光靠讲道理是收效甚微的,必须从教学源头上入手,使得乘务人员在专业学习时就意识到自己是民航安全保障的重要角色之一,谨慎对待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在此基础上,乘务专业学生能够树立客舱安全意识,坚定职业信心,意识到客舱安全是事故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客舱安全专业技能与意识。
总之,客舱安全作为航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众对客舱安全管理关注越来越高的当下,《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建设,必须正确认识新的风险威胁点,以风险预防与应对为导向,科学规划专业理论课、理实一体课、专业实践课等内容,使《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建设水平推向新台阶。这也是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建设的重点方向,基于当前我国民航业发展态势与客舱安全管理人才要求,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客舱安全岗位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调查与分析。学校作为民航乘务人员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对接民航真实的客舱安全岗位,分析实际所需的职业能力,综合分析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民航业乘务人员供需调研,精准规划职业乘务人员培养方案。其一,结合最新《民航乘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特点、新要求,修订《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内容。《标准》中,直接将民航乘务员职业定义为从事民用航空器客舱安全管理和旅客服务工作的人员,可见客舱安全管理能力可以说是民航乘务员的职业之本。《标准》对于民航乘务员职业能力规范,提出了除了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还需掌握安全保障、客舱服务、服务监控、应急处理、培训指导等职业技能。这是客舱安全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性要求,然而为了实现精准乘务人才培养,还需进行进一步的需求调查。其二,基于供需调研,聚焦人才缺口,规划乘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计划。我国目前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都将处于短缺状态。但当前我国空乘专业人才紧缺,是一种结构性人才紧缺状态,缺少的并不是一般性乘务人员,而是掌握前沿的客舱安全管理职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好客舱安全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乘务人才。基于此,学校在规划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事先可以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调查方法,面向我国民航业企业、各大院校乘务专业往届毕业生进行供需调查,聚焦解决结构性人才紧缺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通过供需调研厘清民航企业乘务岗位设置与招聘情况,提炼汇总各个院校往届毕业生就业选择与特点,确定乘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综合相关工作,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需求分析,由此提出空乘专业学生通过《客舱安全管理》课程要掌握十二大核心技能,包括客舱服务技巧、应急处理能力、客舱安全规范与操作、跨文化服务能力、数字能力、礼仪文化常识、团队合作能力、疏散和紧急救护能力、安全检查能力、航后工作服务能力、巡航管理能力、环境保护等相关技能。
对标一流钻研客舱安全准点,升级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客舱安全岗位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调查与分析,学校乘务专业应对标一流钻研客舱安全准点,升级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真正胜任航空公司民航乘务员、航空公司和机场贵宾室服务人员等岗位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而具体的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素质目标。对标一流钻研客舱安全准点,学校培养乘务人才首先需具有乘务相关岗位基本素质,涉及思想道德素质、身心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乘务专业学生要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参与意识,重点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数字经济素养、楚怡精神等;身心人文素质方面乘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并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职业素质方面乘务专业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热爱民航事业,具有较强安全服务意识和集体意识,能够适应长期飞行压力和环境。其二,知识目标。乘务专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方面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并熟练民航业相关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方面乘务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国内外民航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趋势等,还要掌握其他民航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化妆礼仪、职业形象等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方面学生还应掌握乘务岗位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人际沟通、服务心理、客舱安全管理、客舱设备知识以及野外生存等相关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方面学生还需掌握民航服务营销、民航企业管理、航空安全、航空地理、机场物流、空港地面服务等拓展性知识。其三,能力目标。乘务专业学生应具有上文总结的掌握十二大核心技能,尤其是客舱安全与服务能力,熟悉客舱相关的设备与服务,能够快速准确识别民航危险品与规范处理,具备较高的客舱安全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在引导客户快速进行安全撤离。同时,也不能忽视乘务服务质量,因此乘务专业学生还应具备处置客舱紧急状况的能力,针对一些常见病具有一定的紧急救护能力。
总之,基于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应以客舱安全管理与服务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客舱安全管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客舱安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与管理体系,能够分析影响客舱安全管理的各种因素,并能够利用周围资源进行客舱安全危机应对与紧急救援,逐步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客舱安全管理与服务职业态度。
“岗课赛证”模块化客舱安全管理课程体系。基于客舱安全岗位职业能力提升需求调查分析,根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畅通校企合作的“岗课赛证”融通通道,设置模块化客舱安全管理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两个方面。其一,理论教学。《客舱安全管理》课程理论教学首先可以将课程知识点模块化,分为安全管理、运行规则、求生技能、机上急救、客舱释压、机上火灾和应急撤离七个模块,并确定模块教学目标。其次,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根据模块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线上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QQ等,布置学习任务,预告学情。同时线下导入学习任务,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并引入多样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演练法等。最后,课后还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点,借助线上交流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与讨论,巩固《客舱安全管理》课程理论学习成果。其二,实操训练。首先,学校乘务专业《客舱安全管理》课程的实操训练,应对接航空企业乘务员岗位责任对课程内容的设置需求,梳理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分层分类开发情景化《客舱安全管理》实训项目。同时,对标《标准》对于民航乘务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转化为《客舱安全管理》实训教学目标,实现空乘专业“岗课融通”。其次,《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实训,还需结合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级空乘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项目评分标准,如全国院校民航空中乘务专业技能大赛、泛美航空职教集团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设置实训项目内容,促进空乘专业“课赛融通”。最后,学校还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对接乘务员职业标准,设置如客舱安全检查、机上CPR急救、客舱释压、三人小组灭火、客舱应急撤离、充分实践迫降准备等客舱安全管理与服务能力实训项目,利用VR实训设备、智慧教学设备等,实现真实情境客舱模拟实训教学。
建立客舱安全管理教学质量诊断与调整体系。教学质量诊断是提高《客舱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结合近年来关于《客舱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诊断与调整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客舱安全岗位职业能力提升需求与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PDCA循环的客舱安全管理教学质量诊断与调整体系。其一,乘务专业《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可以建立常态化的“目标—标准—运行—诊断—调整”教学评价体系,持续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以最大程度适应新时代民航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其二,学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引入第三方教学评价主体,对接民航乘务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建立以乘务员需要掌握的十二大核心技能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三,学校还需要以持续诊断与调整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学习平台,监测学生客舱安全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掌握情况,也为下一模块的课程教学计划提供数据,实现《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建设质量的螺旋递进。
总之,《客舱安全管理》课程建设工作,应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认清新时期我国民航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课堂环境,对于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客舱安全管理》这门课程建设,还需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人才培养和研究,不断总结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客舱安全管理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民航安全事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乘务人才,为“民航强国梦”努力奋斗。
作者:李启星 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