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李梦馨
不知从何时起,图书市集逐渐流行起来。在各个城市隔三差五摆起来的图书市集,逐渐生长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图书市集的通俗解释就是摆摊卖书,只不过比起以往的书摊,市集上卖书的可能是书店员工、图书编辑甚至就是原作者;图书市集的重点是卖书,也不只是卖书。
在纸质阅读式微的今天,实体书店的生意早已大不如前,很多还挣扎在存续边缘。同样走线下实体销售的图书市集究竟依靠什么突围?
“浓缩的书市”“小型的书博会”
图书市集看似是如今流行的市集文化下的产物,但细究其前身,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向前溯源,传统书市的盛况仍在眼前;向外放眼,世界各地的图书市集早已扎根生长。图书市集便像是寄身于传统书市基础上并汲取市集文化所长而成的变体。
过去的书市多在大型公园举办,在某处固定的角落设置,一般没有时令限制,持续时间较长。不管是新书售卖,还是二手书交易,都有着相较于实体书店更明显的价格优势。济南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场,算是一个传统书市的遗留代表。在旧书市场,书籍一般不会严格地分门别类,而是随心所欲地排布,从一堆摆放凌乱的书中,淘到一本寻觅已久的绝版书,这是逛传统书市所带来的最大乐趣。
图书市集则一般设在人流量比较大的网红文创园,店家、作家、编辑齐上阵,卖书的同时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相较于传统书市的图书全但稍显杂乱,经过精挑细选、分门别类好的图书与设计精巧的文创产品摆放在一起,主打“小而精”,难怪很多人用“浓缩的书市”“小型的书博会”来形容它。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巴黎塞纳河边“十里书市”、伦敦滑铁卢桥下的南岸旧书市集、美国马里兰州肯辛顿的街头书市、西班牙马德里的莫亚诺斜坡书市等代表性图书市集品牌,这些图书市集已经融入城市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
在国内,图书市集虽然兴起的时间不算长,但眼下已经显示出雨后春笋遍地生长的态势。光今年一年,全国各地就先后举办了郎园2023北京图书市集、做書图书市集、地坛书市、上海书展“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美好书店节、“北京中轴线·旧书市集”等图书市集。目前图书市集虽然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但其成长非常值得期待。
卖书,又不只是卖书
图书市集的热闹,在整体冷清的实体书市场中显得不那么平常。毕竟,线下逛摊买书,总不如线上网购方便。部分读者坦言,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实体书受欢迎的错觉。从销售额上看,数据似乎也能大致佐证这一体感。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春季的北京图书市集两天半时间就售空3万张门票,销售图书金额近1000万元。图书市集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忽视。
然而,一旦剖析开来,就会发现数字背后的虚假繁荣。据光明日报报道,有出版社表示,一场市集下来,实洋约在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如果把参加市集的各项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计算起来,图书市集产生的净利润其实非常有限,在图书销售总额中也只是九牛一毛。
在实体行业整体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图书市集的红火似乎只是表象而已。图书市集是否就真的徒有其表呢?在市集文化的流行趋势下,从传统书市脱胎而来的图书市集,似乎档次大大提升,但归根结底走的还是传统的线下实体销售的路子。因此,用销量去评估其经济效益,是绕不开的环节。但仅仅从销售情况来评估图书市集的价值,显得过于片面单一。
图书市集,虽然是冲着卖书去的,但销售场景远远不局限于市集一处空间。脱离了单一的销售功能的图书市集,实现了华丽蜕变。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传统书市的眼光去打量图书市集。在摆摊卖书之外,图书市集向读者敞开了更多功能。作为文化场景和阅读空间的图书市集,带来的非经济效益难以评估和量化,这对纸质阅读的存续来说,有着更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为阅读而存在的图书市集
抛开卖书这一基本功能,图书市集承载了更多内容。立足于传统出版业,不定期举行的图书市集是向读者定期推介图书的重要机遇,其宣传作用是远远超过具体的销售数字的。
图书市集还是展示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口。今年10月在苏州河畔举办的2023上海书展“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就推出了近150种上海主题的特价好书,如《上海字记》《上海年轮》《上海,那些年的城市记忆》等。此外,还特别设置了“上海之窗”打卡点,根据《上海画报》封面图《上海之窗》设计而成,打开的窗口正对上海大厦和乍浦路桥。城市文化是随处可见的符号,逛图书市集,亦是感受海派文化的一种方式。
为了实现控制人数和增加收入的双重目的,不少图书市集采用收取门票的方式提高门槛。可见,与门票经济相结合的图书市集,走的是塑造新的文化景点的路子。除了常见的书摊之外,沙龙、讲座、脱口秀、展览、文创等活动也是图书市集的常客。逛图书市集,能一站式享受多种文化体验。
再进一步看,代入时下流行的Citywalk视角,就会发现图书市集不光是多元文化消费场所那么简单。就在今年,阔别十年的北京地坛书市回归,让一众爱书人兴奋不已。地坛书市特有的文化气质,让它脱离了一般书市的地位,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文化地标。据了解,今年地坛书市举办期间,不仅没有额外收费,还免除了原本的入园门票。为了书市而来的读者,带热了地坛公园这个不算热门的景点。
如果与附近的雍和宫、孔庙、国子监、五道营胡同等联系起来看,作为文化地标的地坛书市,还拥有不小的文旅发展潜力。有媒体评论员认为,如果找准文旅发展的脉搏,畅通相关机制,为文化消费群体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地坛书市的未来有着无穷的想象空间。
从纸质阅读出发的图书市集,已经蹚出了一条不局限于纸质阅读的路子,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宣传图书、城市文化,还是经营文化消费场所或文化景点,都是为了让纸质阅读回归日常生活。为了买书而走进图书市集也好,为了游玩顺带感受纸质阅读魅力也罢,只要让人们意识到纸质阅读在今天仍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图书市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