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形策”课的发展日益蓬勃
课程的重要性愈发显著。相较于过去,“形策”课教学现在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学校领导亲自上课、院领导积极参与授课,形成了多层次的教学结构。这种上下联动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所有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取消了大班式、辅导员兼职上课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按专业合班、专职教师集中上课的模式。在组合教学班级时,会充分考虑行政班级的专业特征,通过拆合班的方式整合同一院系或学科属性一致的行政班级,以便能够根据专业背景进行精细化教学。
课程的专职教师储备愈加完善。“形策”课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教材和教学内容每学期都会进行更新。其次,每学期都需要面向全年级的学生授课。因此,需要有大量的专职教师专门负责重新备课,研究新教材和新教学重点。随着专职教师数量的增加,高校可以更好地协调教学人员的分配,对“形策”课专职教师的配备进行统筹安排,增强了“形策”课专职教师人数和质量的提高。
课程的教学内容愈发明确。教师有与之相匹配教材,教材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题教学框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同时设有课程引导和拓展内容,包括将专业知识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引导。每学期初,出版社还为高校提供了统一的课件和可学习的音频资料,最大程度保证了“形策”课教学的统一性和与时俱进性。
二、课程背景下高校“形策”课程设计
优化课程形式,关注学生学情。优化课程形式,关注学生学情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成立学生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参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并参与布置课堂任务。这种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教师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学习交给学生来完成,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仅仅简单地由教师进行讲解显然效果不佳。相反,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然后指派代表发表个人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辅助意见,可以快速建立起互动式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是教师要积极开展走动式管理,在大班课的管理模式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意见,如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左右时间是课堂内容讨论时间,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群体展开内容的互动,如教师可以给予现场的指导同时可以搜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和说明,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是畅通沟通渠道,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应加强学生联系渠道建设,推动学生通过微信等平台与教师直接交流、提问。总之,关注学情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新关注学情的方式,真正将高校形势与政策融入学生群体当中。
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研究工作,积极推动学以致用的发展思路,并融入更多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理论联系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通过实例说明来增强教学效果。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进一步充实校本资源的内容,以丰富现有教材的基础。可以加入更多具体的案例,使政策教学更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对政策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政策理论说明并举具体例子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政策推出的社会发展背景、历史脉络,进而促使学生对政策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思想上给予支持。此外,教师还可提供针对学生困惑的政策性解读和案例分析。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过程中,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比如如何深入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学生们有着不同的认知。为了解决学生的争论和不同观点,教师应该从政策和实际案例两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应该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课程教学。
基于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计。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认识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各有特点。为了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融合地区底蕴教育,呈现不同学科专业特色,满足不同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本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的基础上,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理论知识、生动的教学案例等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比如,在历史学与民族学专业的学生的形式与政策课程中融入历史学、民族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分析课程内容,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基本形势理解与判断能力,并以鲜活的话语、生动的事例为学生传递新成果、新思想、新见解,制定课程教学方向与范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讨论等多元化教育形式实施教学工作,有效规避课程教学内容重复、零散等不足,优化课程设计,以更全面的发挥此课程的育人功能。
加强课程创新,丰富教学路径。为了加强课程创新和丰富教学路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需要采取重要的策略。这些策略符合课程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课程内部和课外活动的创新,以增加学生的课程体验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创新中,课内创新重点强调教师授课方法的创新。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等方式来构建一体化的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在线上教学中,也注重政策辅助解读工作。此外,课外创新要求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活动来进行教育。课外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程育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实践平台,不仅本身具备育人功能,还融合了各种资源。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国家政策和相关案例,从而加深对政策的理解。除了第二课堂,教师还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如红色教育、普法、政策普及等,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实现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建设一个稳定的教学团队。高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力在教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保持教师团队的稳定对于课程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应从高校层面进行有效的系统策划。其首要任务是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为专职教师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学习平台,以鼓励他们不断进修,增强专业能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其次,需要加强课程教研室的建设,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为动力,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在教研室内,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首先,要增强对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政治素质,以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其次,应培养教师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理性问题分析。
在课程的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推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重要的政策导向,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巴雪丽,新疆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2年度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资助: “中华民族史观视野下历史学与民族学专业《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XJGXPTJG-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