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我国外贸出口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从单纯注重出口规模向注重出口质量和效益转变,都对我国外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了新常态下外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跨境电商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加。这对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既要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既要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良好的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又要有较强的数字化营销能力。在当前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积极适应新常态下外贸发展新形势,深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跨境电商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迅猛,有力支撑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2023年5月4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较2021年的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其中,2022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2.3万亿元,较2021年的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1%;进口跨境电商进口市场规模达3.4万亿元,较2021年的3.2万亿元同比增长6.25%。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从传统的贸易类人才向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转变。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不能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例如,有些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科定位不准、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条件落后等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主管、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授予权的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与地方产业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开设与地方特色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与当地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教育和科研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通常较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及服务地方社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商务英语教育模式,实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课程设置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国际贸易、跨文化沟通、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很多高校开始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活动;在数字化营销实践教学方面,涌现了一批数字化教学的成功案例。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电子商务模拟系统等,将商务英语与数字化营销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化营销策略和工具。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与国际接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推广,培养了大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内外商务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没有从整个学科体系的角度考虑和定位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下对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目前仍主要以语言知识、技能和理论为主;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环节少、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专业仍需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商务环境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探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跨境电商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首先,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优化课程设置。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水平高、职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其次,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基地。积极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参与跨境电商相关工作,获得跨境电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再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社会认可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最后,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注重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技能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水平高、职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新常态下外贸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实习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商务英语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针对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来解决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综合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等方面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周燕萍;单位:桂林学院人文学院;职称:副教授
课题资金:2023年桂林学院新文科项目“基于‘三位一体’的本科高校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