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建设一直是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近年来,大别山的文化建设一直在国家和政府的引导下进行,对大别山地区的传统红色资源进行二次挖掘和宣传推广更有助于实现乡村地区的多元化变革。
根据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乡村振兴的质效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乡风、乡村治理、乡村基层、乡村生活等各方面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同向而行,这两者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相互契合,在发展要求上相互补充,其所产生的价值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能走多远,需要看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是否足够强劲。只有树立文明新风,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地区文化形成、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根基。大别山地区文化建设发展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可以更好更快地加强乡村文旅事业和乡村产业的推广,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大别山地区文化建设的传承可助力当地乡村创设更广阔的就业平台。通过发布政府部门对创业就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奖金鼓励、津贴补助和招聘信息等,进行积极宣传、正向引导、大力支持、资源共享,吸引青年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从而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多维发展、乡村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建设、乡土乡情的文明演进、乡村基层治理的深化改革、乡村生活的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为强国兴盛的发展铺平道路,乡村振兴战略是以积淀丰厚的红色文化为发展精神作为支撑,这两者相辅相成。大别山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精神图谱的赓续,而且也是推进大别山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助力。在大别山红色革命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推动下,普及红色革命时期的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切实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使之成为造福大别山乡村人民群众的“硬核支撑”,这就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历浴血奋战,在伟大的革命奋斗与实践中逐步形成,是一种具有巨大影响力与感染力的革命精神文化,它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这种扎根于民族精神与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会成为当地乡村最具特色的文化代名词。大别山早期文化的发展主要来自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这些早期文化在岁月的变迁与发展中也衍生出了一些富有地区特色的新文化,如土生土长的禅宗文化、享负盛名的戏曲文化等。深入挖掘以花鼓戏、皮影戏、竹马舞为代表的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是发展实景民俗互动演艺,让游客在立体化、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非遗民俗体验;二是开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非遗体验研学产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深入学习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红色+生态旅游”“红色+体育旅游”“红色+乡村旅游”“红色+自驾游”等跨界旅游项目的开发有飞跃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认同并践行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随着对革命红色资源的二次挖掘与宣传推广的深入,大别山地区的乡村振兴呈现出一种新的局面,既有红色资源的引人驻足,又有红色旅游、特色产业、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以及基层治理等新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大别山革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背景下,大别山地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规划先行,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市场主体、社会资本等参与共建共享,着力在开展红色教育、激发红色经济、打造红色堡垒、建强红色阵地、建设美丽红色村庄等方面做大做强,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绿色发展优势。
近几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教育基地通过积极探索“革命纪念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红色教育示范点(村)建设作为载体,助力乡村组织振兴、产业发展振兴、人才培养振兴、文化建设振兴、生态文明振兴,推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光山县立足自身自然特点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深耕红色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特色,总结开发经验,探索走出独具特色且能帮助光山县脱贫致富的红色文化振兴发展道路。
信阳市光山县依托大别山地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大别山干部学院、何家冲学院、黄湖农场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的红色教育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培训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不断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砥砺奋进的源动力。这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游览,探索大别山令人难忘的革命故事与历史故事,学习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
信阳市光山县在红色文化建设的加速推动下,成功打造了更加辉煌的红色堡垒、更加强大的红色阵地,形成了红色教育示范点,革命教育基地被打造成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乘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这股东风,信阳市光山县完善与修复了徐畈革命遗址群、白雀园革命遗址群、尤太忠旧居、万海峰遗居、花山寨会议遗址、吉鸿昌旧居、斛山寨战斗纪念地、光山烈士陵园(北台子公园)等红色基地。借着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驱动,光山县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教育,通过振兴乡村文化教育,让大别山的人民群众汲取红色文化的拼搏精神,吸收红色动力,激发内生动力,创造致富新途径。
乡村文化教育是加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步伐的重要助力,要让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就要构筑新的乡村文化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青年学生深入挖掘信阳市光山县的红色文化,有助于帮助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如通过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组织高校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光山县红色文化环境中增长见识;招募本地青年志愿者宣传光山县的红色文化以及大别山精神;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红+ 绿”主题夏令营,入深山亲身感知乡村手工艺制作的魅力。
在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积极推动下,光山县的青年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会随之火速发展,成为各大高校争相合作的红色文化胜地,同时也将为实现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重要辅助力量。
信阳市光山县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王大湾会议遗址、徐畈革命遗址群、斛山寨战斗纪念地等地区的红色故事、红色景点、红色文物、红色符号,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园、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等方式,与大中小学、公司企业、社会组织等联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例如参观红色故事展览馆,在讲解员或者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向听众讲解党史知识,讲述红色故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积极研发文创产品,通过研发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广大游客消费,以红色资源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让红色文化成为新的驱动力,使之演变成为驱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源泉,将光山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呈现出来,来此旅游的游客身心都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
乡村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乡村发展战略为背景培养和引进一批红色文化传承的高质量人才才能为推动光山县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此,要积极制定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更广、更好的平台,并且积极发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的力量,借助这些社会力量增加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在信阳市光山县落地生根,吸引更多信阳市光山县的人民群众返乡创业,让更多稀缺领域的顶尖人才和团队能够留在信阳市光山县,为进一步推动光山县的人才发展战略与乡村发展战略献计献策、添砖加瓦,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发展汇聚青年智慧、注入青年力量。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生态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响应国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信阳市光山县为例的大别山地区也加速了对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开发,本文以信阳市光山县为例,探索以其为代表的大别山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同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别山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驱动了大别山的文化发展,而大别山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助力。现今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已处于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中,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动,大别山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都有了质的提升。
本文系湖南文理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XDC202201);湖南文理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抑郁心理现象及其矫正路径的实证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XDC202202);湖南文理学院2022年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ZC22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张钰爽,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黄新辉,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婧,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祁艳顺,武汉轻工大学学工处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