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记者 路艳霞
“我最大的收获是,除了写音乐,我竟然能自己动手写一部属于自己的书,而且是一部有趣的书。”著名作曲家陈其钢首部自传《悲喜同源:陈其钢自述》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面对自己的心血之作,陈其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做出了这番点评。
以母亲的日记开启回忆
在首部个人自传里,陈其钢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
书中,陈其钢以个人经历为线索,穿插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文字,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得以展现,他在时代浪潮下个体命运变迁的真实写照也得以再现。应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社会历史的记录,尤其是陈其钢以坚毅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悲喜,更令他的文字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翻开自传,作者陈其钢别具新意地以母亲的日记切入,展开往事的回忆。2010年,陈其钢的母亲去世,母亲生前所记的十几本日记被束之高阁,直到2020年5月他才开始浏览,“这一刻打开,好似与母亲久别后的重逢。”书中,关于父亲陈叔亮、母亲肖远以及儿时的回忆,陈其钢选择以母亲的日记、姐姐的回忆文字,与自己的文字相互交融,形成立体声效果。“这是自然而然的,当她们的表达更能说明问题、更生动、更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我就会选择她们的。母亲的日记和姐姐的文字,也帮我更深理解了我的家、我的父母,包括我自己,认识到我之所以为我,与家人的行为和思想有莫大的关系。”陈其钢说。
“我认为自己的经历丰富,特别是游走在两种文化环境中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是国内音乐人较少深入谈及,更少进行双向反思和批判的领地。如果将自己的感悟总结出来,对我对他人都会有意义。”陈其钢坦言,母亲的日记和录音,不仅开启了他的回忆,也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助他延展了视野。
专章谈疾病和失独之痛
书中,陈其钢坦诚面对往事,他袒露在自己作品首演时的极度紧张,他不避讳在演出谢幕时的手足无措,以及自己担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的“轴”,他还实话实说,对大众熟知的知名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书中回忆了诸多细节,他的真实、纯粹也因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儿子陈雨黎为太极创作的音乐本受到赞赏,而为了避嫌,陈其钢最终撤下了这首曲子;面对音乐著作权归属问题,他绝不妥协,成为唯一一位不接受条款的艺术家,并最终为自己与所有艺术家争取到附加条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其钢坦言,他从不担心实话实说,也不惧怕得罪人。一辈子这样走过来,虽然吃过亏,但更多的还是收益,他也因此获得了真正的朋友和难得的信任,这是那些说空话的人不会有的财富。但他也同时认为,“我的人生之所以那样起起伏伏,也因为我的‘傻’,和我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坦诚对待一切人的行为。”他说,尽管因此有些损失,但更多的却是心灵和事业的收获。
面对自己的疾病,陈其钢选择以专门一章来写,文字细密而详尽。对此,陈其钢说,“它们不但记录了我生病时的个人感受,也勾勒出另外一个国家另外一种医疗系统的点点滴滴,这种不同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只是但愿不会显得太过臃肿啰嗦。”在他看来,病中随想也是他对身体这个精神载体的反思,“我没能善待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去善待它,它给我带来的灾难,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书中还以专门的一章来写丧子之痛,他写与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写儿子给他带来的骄傲,他写失去儿子的伤痛,陈其钢说:“之所以要谈,是因为这是一个让我的人生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不仅在物理上,而且在精神上。在失去与痛苦中,感悟到人生意义和活法的不同。”陈其钢坦言,他不希望煽情,那会将自己和读者带偏,他要说的远比展示痛苦重要。
而事实上,面对疾病和失独之痛,陈其钢的坚毅打动人心,他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找寻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生活的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却徐徐打开,我决绝地离开了闹市到乡村生活,原本在儿子身上的注意力,不经意间转向了更大的世界。”陈其钢如今隐居浙江丽水深山,在大自然山水间,和音乐、和文字、和
家人、和自己的思考相伴相随。
逐字逐句修改不下二十遍
“写书的念头其实十年前就有了,所以时不时会做一点资料和提纲方面的准备,也有意对平时的谈话做了一些录音。”陈其钢说,但真正下决心写,始于2021年1月,断断续续历时两年多才完成。
对于陈其钢而言,最艰难的莫过于第一步,他说,毕竟自己从未写过如此长的文字,也不是练过文笔的作家,如何开始,如何结构,什么风格,一概不知。“最终,我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如同作曲一样,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将要说的事情表述清楚,语言尽量简洁,不说废话,不讲大道理,不仅谈故事,也不仅抒发感言,还在事实中让读者感受那个时代,以及我的反思、观念以及与当下的对比。”
第一次写书,陈其钢一如既往地认真,他曾经从巴尔扎克的传记中读到,巴尔扎克的每一本小说都要修改十遍,他当时很吃惊也很佩服这种执着与认真。“但没想到,我这本小册子,竟然被我不厌其烦地从头到尾逐字逐句修改了绝不下二十遍,连编辑都烦死我了。”陈其钢说,他在三联人的眼中,又一次获得了“轴”的称号。但是,他不改痴心,“我谁的话也不听,我心里想的是,我必须像对待自己的音乐作品一样,以人类文明的标准要求,而不以一个不会写文学作品的业余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必须让自己没有遗憾。”
对于陈其钢而言,与音乐作品不同,文字作品更具象,它的真实是实实在在写在纸上,每一位识字的读者都可以参与其中。“音乐的门槛相对更高,而文字作品则会有各式各样的读者,并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我对此有心理准备的同时,又非常期待读者的评判。”
陈其钢说,如同音乐作品一样,一部文字作品的生命力最终也要在时间的考验和不同文化区域的考验中得以验证,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这部回忆录表面看起来简单,但它的内涵并非一下就能读懂,有着它超越时空、超越狭窄文化观念的意义。”
作者小传
陈其钢,1951年8月出生于上海,旅法华人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1984年,陈其钢留学法国,师从著名作曲家梅西安。2007年6月,陈其钢被聘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为奥运会创作主题曲《我和你》;后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创作音乐。2013年,为了表彰陈其钢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以及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法国政府向其颁发了象征国家荣誉的“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