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并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高校作为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预防事故和伤害,养成正确安全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校应从“三个着力点”入手,不断深化大学生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作贡献。
着力点一:线上线下衔接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全覆盖
安全教育全覆盖意味着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当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全面的安全教育。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高校面临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难以深入全覆盖,安全教育方式有待创新的突出问题。根据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16个主要领域,包括政治、国土、文化、科技、生态、资源、海外利益等12个领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并对针各重点领域的重要性、基本内涵、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等提出学习要求。有不少高校日常的安全教育中针对人身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消防安全等传统重点安全领域教育得多,而对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物安全等新型安全领域教育开展的不够深入,导致学生针对某些领域的安全警惕性不足,安全防范能力不强,依靠日常线下安全教育,难以实现众多安全教育领域深入全覆盖。随着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安全教育方式也需要不断积极创新。因此,线上线下衔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深入开展。
1.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遵循“重点突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原则。在线下安全教育中,通过深入剖析和分析常见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选择性地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键的安全问题上,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安全知识。安全教育围绕实际问题提供实用性的建议和方法,并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安全知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效,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2.线上大学生安全教育遵循“全面涵盖、互动参与、与时俱进”原则。线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涵盖各方面的安全领域,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安全知识,防范潜在风险。同时,线上安全教育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例如通过在线讨论、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增强学习效果。线上安全教育还应与时俱进随时更新最新的安全知识和信息,及时发布最新安全事件和预警信息,创新安全教育知识内容传播方式,积极探索推动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安全教育通过线上与线下衔接,可以形成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构建起立体化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灵活学习,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着力点二:多部门联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外多部门进行联动全面、协同、有序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培训,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高校安全治理能力,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1.校内部门联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策略,明确安全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并确保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合作,形成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和监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教务部门负责安排和组织安全教育课程,做好教学科研、课外实践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健康、人身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生命健康教育等方面。医务部门负责学生的健康管理和急救工作。二级院系要结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宣传栏、微信网站等多媒体平台,实现国家安全知识传播和安全教育的常态化。通过校内各部门的合作联动,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责任划分,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2.校内外部门联动。学校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形成校地共同推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安全领域专业人才、专业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作用,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培训师资、提供专业咨询和体验服务。有效利用各类场馆、基地、设施等,开发实践课程,组织现场教学,强化体验感受。例如,学校联动公安机关开展国家安全、反恐、反诈等专题讲座;消防部门组织灭火演示和逃生演练;交通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等。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安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实现安全教育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着力点三:学科协同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是解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理念,拓宽思维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并将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全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夯实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推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需要我们在加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积极回应安全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有助于加强对国家安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在当前国家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学科深度融合。
1.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应与相关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例如,在军事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都存在着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内容。推动这些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可以加强国家安全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拓展国家安全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能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和融通共进。
2.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紧密合作。国家安全学还需要教育、心理学、传媒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展开紧密合作。在安全教育领域,这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例如,在高校当中开设安全教育思政公开课。这类课程内容涵盖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政策、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案例。通过讲座、讨论和互动形式,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同时,心理学研究可以提供给安全教育人员对大学生分众心理需求的了解。传媒学则可以在国家安全宣传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这些学科的协同合作,可以提高国家安全学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3.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与技术学科密切合作。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化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与相关的技术学科进行协同合作,能够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在数字安全领域,国家安全学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等学科的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应对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大量的安全教育资源可以被数字化和在线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演练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安全实验和演练,学习安全技能和应对危机的方法,并在安全教育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黎家鸣,广西艺术学院,硕士,讲师,保卫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