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希
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凭借其在共享传播、交互和资源供给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教学育人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部等八部委在2020年联合推出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应注重高校新媒体网络平台的黏合度、吸引力及服务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大力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改善思政教学效率。当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校园教学和生活环境,校园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转变为互联网,这就迫使高校除了在线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之外,还要积极构建网络育人生态环境,依托网络载体来有效落实和开展育人工作,而在构建、创新网络育人新生态的过程中,可以联合应用多个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够抢占新型思想观念、主流意识的传播渠道,实现高效赋能网络育人大格局的构建,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媒体形态的主流,其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能够持续进行更新和升级,成为了网络育人的重要资源。实现多个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联动,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手段、机制等的创新,实现“隐性”和“显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覆盖广、引领强、实效好的育人效果。当代青年学生几乎“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这就使网络空间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空间,对此,高校也应当将网络空间转变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因此,促进新媒体平台联动赋能网络育人新生态的构建与创新是基于国家层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亦是新媒体背景下落实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最有效的措施。
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在全面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对新媒体技术教育潜能进行挖掘和利用,使传统思政教育工作重新在新媒体平台中绽放光彩和活力,深入推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大增强了思政教育实效性。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突出思想引领、强化精准施策,注重行为养成、深化实践育人,构建网络育人新生态,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触网”“上线”,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五育并举”,把网络建成青年学生精神家园,让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育人的最大增量。
优化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打造线上育人新阵地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抖音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推广思政教学资源,通过新媒体联动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学校积极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同心圆”,构建集“两微一端”新媒体、多元融媒体、思政云平台、校园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研究运用等“多平台、多维度”的立体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打造网络育人“中央厨房”。学校新媒体平台内容均由宣传部、学工部门、思政课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和各单位新闻通讯员等组成的多梯队、专业化网络团队负责产出和审核,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四级纵横联动矩阵赋能平台。同时,学校还发挥立体网络育人工作矩阵优势,强化平台建设,合理布局新媒体,以沈阳建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中心,其打造出特色化的网络育人品牌,深入开展红色精神、政治素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网上宣传内容涵盖校园热点新闻、校园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截至2022年,校官微共计推送2095篇推文,打造29个宣传品牌。其中官微总阅读量为176.2W,总阅读量为68.2W,最高单篇文章阅读量近6万,总转发量82W次,总关注人数56038人。此外,学校还同时扶持成立各类校园媒体和融媒体团队,打造品牌学生融媒体团队,承担传递信息、发布咨询、反映学生声音等重要传播任务,打通思政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凝聚青年力量,壮大丰富网络育人队伍。
基于新媒体技术所创建的“微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微实践”“微活动”等相关的共享、交流活动,营造出更加真实、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单调、枯燥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乐趣。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校网络育人新生态的构建工作还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平台的联动赋能和社交优势,借助微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应用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师生之间的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其还以新时代学生工作“十大育人体系”和育人职责为主体脉络,将多种新媒体平台整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力量,成功建设出线上育人工作新阵地,以此来传递辅导员或思政教师声音,面向学生同步开展综合能力培训、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等活动,全面强化网络育人成果,将新媒体平台的网络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关注平台产品研发设计,丰富网络思政教育供给
新媒体联动可以实现对网络育人新生态的构建与创新的有效赋能,能够突破传统思政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打造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网络思政教学内容,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以联动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的思政育人模式,促进育人事业蓬勃发展。沈阳建筑大学结合发展趋势和需求,主动抢占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基于多元新媒体平台来获取网络思政育人元素,严格落实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整合和管理工作,通过搭建互动平台,满足教育资源的在线发布、共享、评价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同时,其还将新兴网络话语运用到线上思政教学工作中,集中力量在官方公众号、校园微博等校园网络媒体平台中,以围绕“新媒体+育人”的主题,创作和研发一系列的原创作品,极大的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供给,提高了网络育人生态构建效果,实现了精准化网络育人。
沈阳建筑大学非常关注网络育人平台中的产品研发设计,成功创作了大量网络思政教育原创作品,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及教育资源,大大提升了网络育人工作成效。在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方面,沈阳建筑大学结合地方文化、时代主题和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思维特点等,开展了大量的网络作品主题创作,作品多次登上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在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创新方面,其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思政知识传递方式整合了起来,设计出连贯性、系统性较强的网络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其还积极鼓励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例如:海报创作、微音/视频制作、动漫动画创作、新闻采访、H5制作等,向学生提供图文结合、内容凝练、内涵深厚的网络思政教育产品。运用高质量的网络思政教育产品,沈阳建筑大学拉近了网络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针对性较强的思政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做到知行统一,显著提高了网络思政教育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此外,沈阳建筑大学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通过融合多样化的平台还打造出“微阵地”,基于微视角下,联合新媒体平台的力量来传递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信息,通过图文结合凝聚正向能量且贴近生活的网络思政教育文化产品,获得了出色的网络思政教育成果。
完善联合运营机制,扩大网络育人平台影响力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在构建、创新网络育人新生态的过程中,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积极在二级院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室的构建工作,凝聚院、校力量,让学校与学院的新媒体平台联动赋能网络育人,打造完善的两级网络思政教学管理架构体系,实现校内资源、育人主体等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出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和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平台,进而构建并创新育人新生态。在多元媒体平台下,该校通过项目化的形式,采用一次性采集、多种生产和多元平台发布的运行模式,以良好的协作机制来协同发挥不同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和育人价值,创建出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使新媒体联合赋能网络思政工作迸发出强大的育人活力及能量,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以网络思政工作室为抓手,选拔并培育出一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网络育人队伍,其中不仅包括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还涵盖优秀的网络评论员及网络文化作品创作者。在多个主体的联合作用下,沈阳建筑大学推出一系列优秀的网络思政教育名作名篇,依靠专业化的网络思政队伍提升了三全育人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不仅深入开展新媒体建设工作,开设了包括思政教师公众号、辅导员工作室及校园公众号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基于多个层次和视角同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有关思政教育的网络讯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培育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同时还将校园“十佳网站”建设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使校园网站的互动性、服务性及思想性得到大大增强,成功创建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网络育人阵地。近年来,学校通过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参与到“一院一品、一平台一特色”的网络文化项目培育活动中,探索打造具有建大属性的新媒体品牌,有效解决了思政教学缺乏创新、区分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及目标不够精准等重点问题,创造性把课堂、活动实践、榜样、服务“微型化”,着力提升新媒体平台联动效能。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构建了极具院校特色的网络思政教育作品,推进了网络育人工作的品牌化、项目化建设和发展,增强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增强了网络育人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营造良好校园网络环境,推动学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构建并创新网络育人新生态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任。沈阳建筑大学以新媒体联动赋能网络思政教育为出发点,合理选取新媒体联动应用形式及方法,充分挖掘新媒体平台的潜力和优势,精选网络思政教育元素,整合优质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深化理论阐述,打造出全方位网络育人平台,形成了和谐、稳定的网络育人生态环境。沈阳建筑大学针对不同场景下的网络育人需求及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互联网+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实现了对网络育人新生态的构建和创新,构建出良好的网络育人生态圈,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良好的网络育人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系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