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唐诗绚烂光环背后之笔墨蹊径
首页> 悦读频道> 悦读会 > 正文

唐诗绚烂光环背后之笔墨蹊径

来源:解放日报2023-07-25 10:34

  唐玲

  这个暑期,动画片《长安三万里》激发了人们对唐代诗歌与诗人的浓厚兴趣。唐代一流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各得天地间的灵气,分别被誉为天才、地才、人才;中唐诗人李贺,因其诗风幽怪惊艳,开辟了另一种笔墨蹊径,而被称为“鬼才”。天、地、人、鬼四才之作大体代表唐诗的主流风貌,成就了唐诗绚烂的光环。

  作为盛唐诗坛最耀眼的双子星,李白和杜甫在中唐后就一直引得后人争相折腰、学习。在众多学习者中,李贺、白居易足称佼佼。

  李贺:笔补造化天无功

  李贺继承了李白的瑰奇想象与飘逸风格,让浪漫主义气息持续绵延;白居易进一步拓展杜甫新题乐府的写实精神,以“诗歌合为事而作”为旨归,将视野和关怀投注在中唐之后的民生多艰上。

  李贺本为宗室子弟,但出生时家境早已破落。不仅如此,更因其父名“晋肃”,“晋”“进”同音,而无法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一沉重的打击导致其诗虽源于李白,但面貌截然有异:一狂一狷,一外向一内向。

  既然科举之路走不通,李贺只得别寻他途,即写作诗歌。当年的李白就是凭着诗歌的灼灼才华,受到贺知章引荐而昂首走进大明宫,并感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不过,诗歌之路也非坦途。李贺经常带上书僮,骑着一匹瘦弱的驴子,身背一个古破的锦囊,在斜风细雨中、荒山古寺旁、村落林荫下艰难求索、苦吟觅诗。凡遇所得,立刻写成零句投入囊中。傍晚归家时,母亲看见累累的诗札,不由得感叹:这是要把一颗心呕吐出来才会停止的呀!可以说,李贺在用生命创作。

  作为“天才”,李白的飘逸不拘是常态,兴之所至,援笔立成。由此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即诗歌多有重复。明代的大才子王世贞就批评太白诗:“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

  这类“雷同化写作”在李白的赠别诗中尤为突出,常表现为尾句以水来表示思念,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且语意多有相似。

  相较之下,李贺可谓“呕出心乃已耳”的苦吟型代表。等闲的一句一词都要费心琢磨,岂会自我蹈袭、千篇一律?他以一己的心血,开辟了另一种诗歌风格,即“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

  举个例子,纵观历代描写鬼神的诗文,如“长吟太山侧”(陆机《太山吟》)、“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李华《吊古战场文》)等,无不是单一的鬼魂吟哭的模式。李贺则以其灼灼才华,以其持续苦吟,在前人的高峰下开凿出一路新的诗歌风尚与趣味——

  从情感上看,他笔下的牛鬼蛇神皆为注入了大量情感体验的内心投影;以技巧而言,他娴熟地为视觉装饰上鲜艳的色彩,为听觉点缀上个性化的啼泣,再“无缝对接”以通感、拟人等修辞技法,营造出一个个阴极、冷极、诡极的鬼神幻境。

  比如,“忆君清泪如铅水”“天若有情天亦老”,将无情之物赋予无限深情:铜仙堕泪,苍天改容,确实是“古今无此神妙”。

  又如,“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石缝、幽泉、鬼火、松花种种凄冷物象,施以诡谲的组合,一片森然鬼气跃然纸上。

  再如,“幽兰露,如啼眼”“冷翠烛,劳光彩”,仿佛看见兰露啼痕、绿烛幽冷。不同的是,阴森中多了些许温度,哀悼的是美人不偶,感伤的是自身不遇。

  “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用独有的“仙才、鬼语、妙手、灵心”,创造出众多“鲸呿鳌掷,牛鬼蛇神”般虚荒诞幻的意象,令古今无数读者拍案称绝。

  白居易:书写一朝“诗史”

  与李贺痴情于鬼神描写不同,白居易秉持的是“达则兼济天下”,更多关注人世间的民生疾苦。

  贞元十六年,28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在一个言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这自然是非同凡响的。贞元十八年,他又应吏部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更是高人一等。

  三登科第之后,青年的白居易以一曲《长恨歌》惊艳世人。诗人诉说着“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的孤凄。但这一时期,儿女情长并非白居易的本来面目。在担任中层官阶翰林学士、左拾遗后,他开始了“志在兼济”的实践与努力,通过大量创作的新题乐府,书写下宪宗一朝的“诗史”。

  白居易在《新乐府诗序》中大声疾呼:诗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把尖锐的笔锋,刺进现实的黑暗,并积极为底层的民众代言——

  因为哀伤“农夫之困”,对“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发出控诉;当看到“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时,敢于指责当权宦官“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即便自己穿上棉衣、享受“稳暖”之际,依然拥有“安得万里裘”“天下无寒人”的博大情怀。

  在“穷年忧黎元”这一点上,白居易和杜甫是高度一致的。白居易既发扬了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艺术层面的章法、句法上有刻意模仿之处。

  我们来看《兵车行》(杜甫)和《新丰折臂翁》(白居易)这一组“姊妹篇”:在描写送别场景时,杜甫说“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白居易则言“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不同的是送行的队伍,相同的是回荡在天地之间的恸哭哀嚎。

  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举动,让权贵者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不久,白居易被贬江州。在浔阳江畔,诗人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此,白居易的思想从“达则兼济天下”转向“穷则独善其身”。晚年的他“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对庙堂争斗、自身荣辱不再执着,而愈发追求自适、超然。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丨澳门:盛装以待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