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引领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思想、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高校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筑梦人和知心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厚植教师育人情怀,既是高校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现实需求,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育人实效,应牢牢把握教师育人情怀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深化内化转化、强化使命担当作为。
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筑牢育人情怀领航工程。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在学习、工作、实践中强化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养成,全面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多维度发力筑牢教师育人情怀领航工程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理论广度和实践厚度。一是要强化教师育人情怀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武装,领会好、把握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观点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引领教师从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和思想深度厚植育人情怀。二是要强化教师育人情怀的实践养成。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培训要做好完整性和系统性设计,搭配好“理论+实践”教学,让教师通过实践来升华自己的理论素养,坚持好、运用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素养,从理论广度和实践厚度厚植育人情怀。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夯实育人情怀铸魂工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改造教师的主观世界、增强其思想观念,是教师统一认识、保持思想纯洁,进一步夯实育人情怀的根本举措。既要通过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落实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教师要正心、修身、明德,牢记初心使命,又要通过深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来强化教师理想信念,让教师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二是坚持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要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知识元素,把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结合新时代新使命,加强对教师的历史和国情教育,引导教师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进一步培养教师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和奉献社会的奋斗精神。三是坚持以实践实干为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实干是实现理想信念内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要发挥教育培训与工作实践在塑造全方位育人情怀上的引领作用。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既要注意加强教师个人生活与学生生活和政治内容相结合的锻炼,围绕教师普遍关心的、深层次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又要提高政治工作的示范作用,校院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要身先示范,为教师树立榜样,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实践事例和实践做法,对教师进行示范教育。
强化深化内化转化,打造育人情怀同心工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是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方向、主要方法和根本要求,理论学习要聚焦深化于学、内化于心、转化于行。一是要扎深理论思想之根,在常学常新中深化。把学懂弄通做实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必修课、终身课,要坚持全面、系统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始终不渝保持教师的政治本色。二是要深入思考学,在学深悟透中内化。要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用新思想领航、新理念定向,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要着力学出忠诚信仰,学出本领素养,学出使命担当,切实肩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凝心聚力做好育人工作。三是要联系实际学,在以学促干中转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育人工作中深度转化,教师要主动深入学生宿舍、实验室、课堂、操场等一线,坚持与青年大学生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以学生呼声为“风向标”,聚焦解决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以思想伟力凝聚育人力量,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强化使命担当作为,构建育人情怀锻造工程。干事担事,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学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强化育人使命担当,厚植为国育才使命情怀,坚持用新思想照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之路。一是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高校教师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根本要求,即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又要求教师要有勇于攻坚克难的进取意识,也要求教师要厚植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育人情怀。教师要把学生之需、学生之困作为己任,在育人工作中处处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面对棘手工作时要敢于承担,面对育人困难时要迎难而上,面对个人职业发展挫折时要永不放弃。二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群众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教师要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新形势下强化高校教师责任担当的重大意义,教师只有在落实育人工作中以身作则、做表率、创一流,才能有效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高校教师要走在前面做实事。真正深入学生群体,聚焦于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痛难点,多出实招,多谋实策,才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教师要讲究方法解难题。要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抓反复,对于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反复、反弹问题,要有韧劲和耐力。要善于抓细节,要从细节入手,找准突破口、切入点。要善于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原则,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育人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高校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素养,是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育人情怀的厚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他们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专业能力,又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高校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差异,尊重并包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想。通过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最后,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高校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铸造自身的师德师风,践行育人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郑端生,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讲师;王捷,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讲师,肖红新,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