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安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的宝贵滋养和强大动力,彰显的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新时代语境下,要坚持以安全文化的推陈出新和有机融入,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走深走实,为实现我国百年奋斗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安全的建设环境。
安全文化是一种组织性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诸多元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渗透于各个管理层面,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并维持安全生产状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在安全文化的理论中,人类因素被认为是安全事故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引入一些承认人类在组织内部执行决策的行为准则的安全文化,并使其在各种环境下起着内部控制的作用。安全文化是组织内部对安全的价值观念,它主张以组织制度和标准要求为准则,要求人们遵守安全的规定和操作程序。它根据人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态度,影响着人员对安全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安全文化通过管理人们的行为,激发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协助组织形成一个安全的文化氛围。
坚持人民至上的安全文化思想,不断夯实高校德育教育的安全基础。在古圣先贤的视域之下,“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忧国爱民立场是巩固安全的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孙子阐论“上下同欲者胜”,孟子力倡“仁者无敌”,皆在晓示我们,人民是真正的“国之大者”,胸怀天下、仁爱万民,就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战无不胜、坚不可破、国家长治久安。“仁必有勇,无忘武备。”必须把古代思想家的朴素民本观念升华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思想,并把安全思想贯穿于高校德育教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切实保证德育教育每个环节的人民性和基础性。涵养家国情怀、培育担当意识,让人民群众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德育教育和安全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坚定拥护者、有力推动者和最终受益者。把德育教育和安全文化转化为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全民乐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高校大学生德育素养和安全思想的有效培养。
坚持守正创新的安全文化思想,深刻把握高校德育教育的逻辑进路。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生发积淀的安全文化和安全观念也各具特色。约而言之,秦陇之地律令严明、燕赵之地慷慨任侠、齐鲁之地仁勇并举、吴越之地忍辱负重、荆楚之地开疆拓土。这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努力促进高校德育教育与安全特色文化的内在融通与协同发展。具体施策过程中,要深刻把握好高校德育教育的三重逻辑:一是理论逻辑,坚持以德育教育的理论精髓、安全文化的系列策略为活动指引和基本遵循;二是历史逻辑,对安全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聚焦扬弃,推陈出新、涤故更新,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丰厚学术滋养和有力精神支撑;三是实践逻辑,各地精心打造百花齐放、入脑入心的安全文化样板,凸显地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积累先进经验、总结经典案例,充分利用新旧载体予以孵化推广。将安全文化作为载体实现爱国意识传递,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涵养。
坚持自信自强的安全文化思想,奋力接续高校德育教育的文化血脉。拥有几千年丰赡底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贡献甚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促进技术革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近代以后,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安全文化被其它国家应用。例如,诞生于烽火连天、朝代更迭之际的《周易》记载着大量具有前瞻性视野、战略性思维的安全思想和理念,易学文化中的太极符号,在被修改之后设计于韩国国旗之上;《孙子兵法》中具有高度安全价值和哲学意蕴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被日本人所推广。有鉴于此,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接续德育文化血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是亟需做好安全文化和思想的追本溯源工作,以订讹正谬、明辨视听;二是大力保护各类安全遗迹遗产,展示安全文化精神标识、打造当代安全教育研学基地;三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彰显中国安全保障力量的良好国际形象。
坚持系统观念的安全文化思想,全面营造高校德育教育的共振效应。“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诉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及厚植于此的安全观是一个高度契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于中华安全文化而言,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效法于永恒运转的宇宙天地;其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天下情怀取资于四海一家的大同愿景;其不卑不亢、求同存异的处世原则来自于立己达人的君子之道;其仁者无敌、沛然莫御的强大勇气渊源于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应系统把握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安全观的历史意蕴和时代价值,实现与新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同频共振,形成一体推进、协同攻关的良性发展格局。
屹立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应充分认识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守正创新、文化自信、系统观念的安全文化思想和原则立场,全面促进安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度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大力提升高校德育涵养与思想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作者:中国石油大学 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