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桐柏茶园 图片来自网络
桐柏背靠秦岭、面向淮水,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战争年代,桐柏是中原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后勤补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留下许多军民并肩血战的故事,“桐柏英雄”因此名闻遐迩,代代相传。
桐柏土地肥沃,多矿物质,且有淮水滋养,故而自古盛产好茶,古籍中就有“大禹导淮,得茶破毒瘴”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桐柏茶更是风靡一时,被列为皇家十三大茶场之一。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对义阳郡(现桐柏县东部)茶的品质给予高度评价,同袍好友故有赠诗曰:“借问陆君何处去,品茗只向太白峰。”太白峰,即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
近年来,桐柏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把桐柏茶作为发展地域经济的绿色通道和产业链条,以“资源+人才+科技”三结合的方式,成功闯出“一片绿叶香桐柏”的脱贫致富路。
田予峰,改革开放后闯荡大江南北,事业做得很成功,但他始终没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和那一弯明月。有一次田予峰回桐柏探亲,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荒弃数十年的数座茶山,漫山遍野铺展着自然生长的野茶,茂盛、翠绿、劲挺,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大自然的馈赠啊!怎么无人问津呢?
田予峰立即决定,返归故乡,种茶为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后来的几个月,他带上本地科技人员和茶业专家,跑遍全国各地的茶产区,对茶资源、茶品质进行广泛调研和比对;过后又自费去了亚欧许多茶消费大国,全面了解那里的茶市场。经过论证,他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起数万亩茶场,并聘请了一些茶业专家,采用多种科技手段保留“野茶”的纯绿品质。2010年9月,第一批精制的桐柏茶问世,从而使周边几十个村庄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考虑到红茶在世界上有广泛的销路,田予峰又组织专家专攻桐柏红茶,很快打入国际市场。
桐柏茶还引来了黄寅。黄寅在广州、深圳闯荡30多年,然后回归桐柏山的吴湾。不久,黄寅发现山上有上万亩的小叶野茶树,长得蓬蓬勃勃,最长的树龄有上百年。自此,黄寅到处拜师求教,学习制茶手艺,做好了便用土纸包好广送各地好友,把桐柏茶推广到全国各地。没想到因桐柏茶品味上佳,口口相传,有了名气。他全身心投入到那一片小小的绿叶中,全心全意研究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写茶。多年来,他存下许多小本子,那就像他写给茶的情书,里面贴着各类茶的样品,并详细记录了每日的天气、温度、湿度,还有采摘的时间、制茶的工艺过程等等。在已经名闻遐迩的“桐柏玉叶”和“桐柏红”的基础上,他又研制出独具特色的桐柏白茶和冬片茶。他亲手制的茶,每一种都变成了奢侈品。
冬片的制作难度极大,因冬茶自古无人采摘,且叶片薄脆,故而全国各地茶区都是清明前后采新茶,过后三个季节都是闲荒的。而黄寅却有自己的体悟:茶树为了安全过冬,一定要把所有的养分都积存在枝干和叶片内,因此冬茶实际上是营养最丰富的。他精心研制的“桐柏冬片”,很快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品牌,价格比一般春茶高许多。冬片沏入杯中,叶如悬帆,汤水透碧,在舌底回甘良久,香气氤氲不散,饮者顿觉神清气爽,无不赞赏有加。不过,茶农自然多了几分辛苦,年年要冒着冰雪严寒上山采摘,并小心翼翼呵护着不能破损。
田予峰、黄寅等人把山茶打造成桐柏品牌,县政府又把他们打造成创业者品牌,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片片茶园争致富”。福建茶商黄成植慕名来到桐柏,投资兴建了占地4000亩的茶祖风情小镇,集茶产业、茶文化、茶景区于一身,每年引来游客数万,茶香飘满街巷。目前,桐柏全县已经形成一条雄厚的茶产业链。党的十八大以来,桐柏茶累计出口创汇达1.44亿美元。
一片绿叶,就这样富了桐柏、香了淮河。老百姓高兴地说:“幸福的日子是有香味的。”张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