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曾高飞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的怀旧情结
作者:宋德发(湘潭大学教授)
有一句歌唱道:“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回忆过去”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生命体验,但能将“回忆过去”的情绪和感觉唱出来,并引发强烈共鸣的,则是部分人才拥有的美学能力。换言之,人人皆可“回忆”,但只有部分人的“回忆”能称得上美学层面的“怀旧”。
著名财经作家、文学家曾高飞的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将“回忆过去”自觉地书写出来,进而引发读者心灵合唱的怀旧乡土散文集。《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所怀之“旧”,一为故土;二为故人;三为故物;四为故事。这些构成曾高飞怀旧情结的基本要素和核心要素。它们都是一去不复返的美好。哪怕有不美好的因素,如《蛙悔》《破相》《村妇骂街》等,隔着无法消弭的时空距离遥望过去,也散发出美好的气息,成为“甜蜜的忧伤”。
故土,即为作者的故乡,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一片身体上回不去情感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土地;故人,即为包容、滋养和温暖了作者童年和少年岁月的爷爷、奶奶、母亲、父亲、舅舅、干爹和干妈,以及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恩师们;故物,是指那些与故土、故人紧密相依的景物,如燕子、冰棒、腌菜、红枣、炊烟、小人书、黄花菜、野草莓、煤油灯;故事,就是过去的事,让作者走遍天涯海角也魂牵梦绕的昨天的事,如捉鼠、蛙悔、鱼趣、双枪、过年、分家、相亲、滚铁环、养鹦鹉、劳动课、武侠梦和文学梦。
故土、故人、故物和故事,既是“乡愁”的来源,又是“乡愁”的象征。故土对应的是异乡;故人对应的是新交;故物对应的是新物;故事对应的是新闻。异乡、新交、新物和新闻,既是“城愁”的来源,也是“城愁”的象征。所谓“乡愁”,愁的是回不去故乡;所谓“城愁”,愁的是离不开“城市”。回不去故乡和离不开城市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割裂和分离。因此,“乡愁”的背后是“城愁”,“乡愁”的本质是“城愁”。记住“乡愁”,归根结底是为了淡忘、舒解“城愁”。
曾高飞1974年出生,1999年大学毕业,先“南漂”,后“北漂”,终于凭借实力和实绩赢得稳固的“江湖地位”和“江湖名号”,也得以从最宁静的无名乡村成功迁徙到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完成一次生命的华丽转身。他是一个通过个人奋斗而跳出农门的时代典型;一个从青涩的大学生蜕变为气宇轩昂业界精英的杰出代表。当他在华灯璀璨、人声鼎沸的京城站稳脚跟的时候,当他在物质和身份上都能体面生活的时候,当他在事业上赢得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时候,他也像其他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一样,为汪峰的《北京,北京》而热泪盈眶:“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在得到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之后,那我又失去了什么?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追问,不仅属于一个曾高飞,也属于千千万万个曾高飞们。可以说,那些一切从零开始,为了生计而埋头奋斗二十年左右,事业上有所成就,经历和体验过岁月的沧桑、成功的快感、失败的屈辱以及背井离乡的苦楚,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极度紧张和疲惫的中年人(再有些忧郁气质和文艺才华无疑更好),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都会有此相通的感受、感触、感慨和感叹。
以速度和欲望为标志的现代大都市,曾经是作者这样的乡村青年最热烈向往的地方。可如今,当他们终于在这个陌生的异乡拥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让身体安居休憩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失去了心灵的归宿……最终,看似风光无限的人们在精神上却成了无根的寄居人和失家的行乞者。
古朴的乡村,那个曾经做梦都想逃离的地方,此时却成了自己亟待重返的精神家园。乡村的土地、建筑、人物、风景、野趣、稳定而平淡的社会风尚、简单质朴的人情世故、血缘亲情、容易把握的人际关系、乡民与土地的亲缘、慢速的日常作息等等,此时都成了值得留恋、值得重温的诗意象征和价值象征,成了生命完整性、稳定性、永久性、安全感和温暖感的可靠来源,这就像安德烈·莫洛亚说的那样,“唯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提醒作者和读者“记住乡愁”,其实是通过对故土、故人、故物和故事的选择性、意向性和美好化重构,弥合着过去与今天的裂隙、童年与成年的缝隙、乡村与城市的裂隙、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缝隙、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裂隙、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裂隙,从而获得更完整、更完全的生命。或者说,《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旨在向美好或者感觉很美好的过去汲取勇气和帮助;旨在将“回忆过去”当作向未来挺进的原料;旨在通过抒发浓浓的怀旧情结,消除情绪上的焦虑和精神上的恐慌,完成对自我心灵的抚慰和自我精神的重塑;旨在借助精神上的返乡,找回真实的自我,确认真实的自我,把握真实的自我,重返身心统一的童心和自然。这诚如韩少功先生所言,“无论我们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
曾高飞,一位曾经的乡下孩子,如今的国际大都市金领,再次见面,年龄变了、身份变了、身价变了、体型变了、体重变了,甚至连发型也变了。但是,当他不再只为稻粱谋,重拾文学梦,书写《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流浪》的时候,我们发现,他骨子里的情感未变、情义未变、淳朴未变、善良未变、真诚未变、梦想未变,对生命的激情和投入未变,对幸福的渴望和追寻未变,对童心和自然的坚守未变。也就是说,曾高飞通过讲述那些既属于他又属于你和我,既甜蜜又忧伤的往事,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