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王坤 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何帅 华为俱乐部指导教师张琳/文
导语:创新驱动行业发展,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既需要基础理论的灌溉,也需要对接产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只有多方协同、优势互补,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与培养体系,才能激发出基础教育与产业的持续活力,而在缓解人才结构性矛盾方面,产教融合之路可谓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才是推动创新之柱。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人才的教育供给在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需求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的下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探索按需培养人才
在缓解人才结构性矛盾方面,作为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之路可谓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7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与华为公司联合成立了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创新人才中心,以携手培养创新型人才。该中心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华为公司主办的各类竞赛活动,其中,有超过1000名学生通过了华为的认证考试。随后,双方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合作,不仅举办了华为湖北I CT人才联盟双选会,而且多次合作举办了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共同致力于提升区域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水平。
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建设院校,是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计算机学院是华中师范大学仅有的工科学院,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专业设置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了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入选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智能基座”实践协同育人
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既需要基础理论的灌溉,也需要对接产业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只有多方协同、优势互补,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与培养体系,才能激发出基础教育与产业的持续活力。
为此,2020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成为了“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的首批建设高校。为了推进项目的健康发展,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详细制订了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大一在校生中选拔出45名优秀学生组成“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班,组织相关任课教师与华为公司技术专家进行在线交流,共同备课决定授课内容。
2021年3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班正式举行了开班仪式。根据该育人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将通过教学改革、课程优化及课内外实践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以鲲鹏、昇腾及华为云为技术底座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鲲鹏、昇腾及华为云的产业链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的共建协议,华为将为项目实施投入相应的资金服务类权益及产品资源,助力推进我国的软硬件研发自主化及装备国产化进程,为我国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经验。
深化合作,优势互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十四五”期间,全社会都将自上而下地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引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产教融合的深入实践者,华中师范大学将与华为公司继续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优化华为I CT人才生态链,加速产业创新,为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