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梁晓声:文学是人生的底色
首页> 悦读频道> 对话 > 正文

梁晓声:文学是人生的底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5-11 09:19

  梁晓声

  郭红松绘

  这几个月,小说《人世间》俨然成了梁晓声生活的“主题”。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收割”了老中青几代观众,把这部本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和作家本人又一次推向了前台。他感激大家对作品的认可,也因纷至沓来的采访和活动而感到有点累。采访前,梁晓声有言在先:“《人世间》谈得很多了,就不再谈了,希望大家读一读我的新小说《中文桃李》。”

  实际上,自2017年底《人世间》出版后,梁晓声一直保持着高产的写作状态,先后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和我的命》,一部是不久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桃李》,都聚焦于“80后”青年的成长,以年轻人视角写出了一代人的“青春之歌”。尤其是新作《中文桃李》,被梁晓声视为自己的倒数第二部长篇小说。他说:“写作跟面点老师傅开面馆没多大区别,我还有一本正在写的长篇小说,写完后,不管水平怎么样,梁记面食店就要关张了。我的缸里还有一团面,这团面不能浪费。”

  写给中文系“80后”

  2002年,梁晓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与青年学子有了直接而频繁的接触。当时,他的学生正是“80后”一代。多年来,他关注着学生们离开校园后的人生际遇,想通过小说的方式,给自己的教学生涯留下一点记录,也作为一份礼物,送给曾经教过的学生。

  《中文桃李》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世纪之交,李晓东考入本省文理大学中文系后发生的故事。他和同班男生一起听汪尔森教授的课,获得文学启蒙;办《文理》杂志风光一时,刊发的作品被《读者》转载;接触有点各色的女生徐冉,初尝爱情的纠结与甜蜜;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探寻前路何方……在这所大学,以李晓东和徐冉为代表的青年学子,在经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与误解,经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考验后,收获了成长、友谊和爱情。他们带着中文教育的四年所得,步入了小说下半场。

  《中文桃李》是一部写给中文系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文可是非常风光的一个专业,才子和才女们都在中文系。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中文系,那如何得了?”梁晓声说:“后来文学开始边缘化了,当书中的主人公们开始学中文时,中文系好像成了一个‘筐’——过去是喜欢中文才去读,现在可能是权宜之计,出于理科成绩不理想才无奈去读。”但在他看来,学生在中文系收获的人文教育,尽管不会令他们短时间内获得财富和成功,却培养了他们的从业能力、读书能力。比如小说中的李晓东,因担任《文理》主编,在日后省电视台、出版社、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纪录片团队几份工作中,每每能做出不错的成绩,以至于多年后妻子徐冉对儿子说,“你爸的人生,现在仍靠文学那碗饭垫底儿”。

  和《人世间》相比,《中文桃李》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多忧患与沉重。书中不乏一些“小幽默”和贴近年轻一代的网络语,如“公式(音duǐ,指顶撞)”“佛系”“颜值”等。“写年轻一代对我是个挑战,首先是语言不一样,尤其是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因此我在语言上尽量融入年轻人。”梁晓声说,“代沟肯定是有的。到年轻人中去,和他们天天打成一片,代沟还在。你在沟那边、我在沟这边,我们还是可以亲密地交流”。

  如果说同代人写同代人有自己的优势,那么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梁晓声写“80后”,则多了一些“审美距离”。“‘70末’‘80后’作家写同代人或多或少有顽主气质,好像不那样写就不像,我觉得这有点标签化。我接触的学生不是这样。我更喜欢自己笔下这些‘80后’,他们也开玩笑、也幽默,但没有顽主的感觉。”

  过一种“报告文学式”人生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永远是困扰年轻人的问题。《中文桃李》中,女主人公徐冉问李晓东:“生活也可以分为歌类的、诗类的、小说类的、散文类的、报告文学类的、史诗类的,你憧憬哪一类生活?”两人商量一番,觉得没谁的生活可以始终如歌,史诗类的离普通人又太远,诗类的太理想主义、太脱离现实,小说类太难把控、太复杂,而散文类的更适合老年人,还是报告文学类更恰当——人生像一场自己给自己的报告,由不得虚构、自欺欺人,而又得有点文学性,加进小说、散文、诗歌的味道。

  这种以文学门类来比喻生活的做法,是梁晓声的创造。他说:“这是过来人的看法。我没经历过诗一样的人生,压根就没敢那么想过。从少年时期我就笃定,这辈子得像报告文学一样写实,来不得半点的浪漫、抽象、虚伪——因为家里困难。”

  小说下半场,两位主人公毕业进入社会后,也确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心中保有着对对方的“责任意识”,认真地为生活打拼着。他们住过简陋的平房、昏暗的地下室,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形形色色的人物遭逢,最终过上了如意的生活。而李晓东和徐冉也终于取得家长的认可,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纵观这两个人物走过的道路,确实代表着很多“80后”青年的心路历程。他们纠结过,是留在家乡陪伴父母,还是远走他乡到大城市闯一闯;他们面临户口、房租、工资等生存压力,却不甘心做有违本性的工作;他们不愿“啃老”,以占朋友的便宜为耻;面对不可回避的代际冲突,他们逃避过、争吵过,最终理解了父母、收获了亲情。《中文桃李》堪称是“80后”青年一代的心灵史,作家以严肃的态度,写出了这代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待情感的态度。

  在梁晓声看来,小说家眼里不能只有小说,小说应该回应各种社会问题。他把作家定义为时代的记录员,认为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如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屠格涅夫,既是作家,也是知识分子,他们都关心他者的命运。

  《中文桃李》触及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是:年轻人是否要留在北上广深。作家把李晓东、徐冉这类“北漂”青年形容为“吊兰”,借主人公之口把北京分为了平时“动车式”的北京和过年时“绿皮车式”的北京。李晓东觉得,前面一种有“北漂”的北京更可爱,但他最终选择回到故乡,加入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纪录片拍摄团队。“小说中设置灵泉、省城和北京三个层次,并不想给出主人公留在哪里是对、哪里是错的结论。我想指出的是,这种抉择是一种利弊、一种权衡,而无关对错。”梁晓声说。

  《中文桃李》延续了梁晓声以往作品对“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的思考,只不过他观察的对象从《人世间》里的“50后”变为了“80后”。但他的答案没有变——“70多年的人生走过,人一生到底该追求什么?想来想去,除了真善美,其他都是过眼云烟。”

  大学需要人文气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中文桃李》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也是一本大学教育之书。书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中文系教授汪尔森。他的课妙趣横生,让本想跨专业到对外汉语的学生也被深深吸引;他鼓励学生办刊物,推荐优秀作品发表;他和学生交朋友,让大家毕业多年后还每每怀念……更重要的是,他是学生们名副其实的“精神导师”,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人生的意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人类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汪老师说,读过它,同情的种子会在心里发芽。之后再读《快乐王子》《苔丝》《悲惨世界》,“那么,他成为警长的话,也许就不会是沙威;她成女议员的话,也许会特别重视慈善工作,使卖火柴的卖花的无家可归的男孩女孩受到关爱而不再被冻死”。

  何谓“深刻”?汪老师说,它好比是瑞士名表里的钻石,“钻石就是发人深省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过目不忘的文字或对话……深刻并不等于危言耸听,也不等于哗众取宠之论,更不等于对人性丑恶险邪的一味展览。”

  常言道“文学是人学”,那么“人”是什么?汪老师说,人是欲望的宿主,也是理性之摇篮;人是文化的盛器,也是社会关系之和;人有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人的好奇心催生科学,人的娱乐渴求催生文艺……

  其实,汪尔森正是梁晓声的自画像,书中汪老师讲的内容就是学生们挤爆教室也要听的梁氏文学课。“中文系教师只讲如何读懂一篇小说,还远远不够。应该更多地从作品出发,引发学生思考人生。比如我跟学生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安徒生童话》中的《海的女儿》和《聊斋志异》中的《王六郎》有怎样的异曲同工、罗丹的雕塑《人马》给我们理解人性以何启示?这些思想性的话题及其延伸的讨论才是最有价值的。”梁晓声说:“我不认为讲课一定要像脱口秀一样热一下场,似乎不这样就不行,一堂课只有45分钟,学生是交了学费的。”

  他还发现,课堂上的男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发言,导致听到的讨论之声都出自同一性别。“这对讨论本身是一种遗憾。我们常说,要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其中就包括性别——男人怎么看、女人怎么看,这个碰撞是很有意义的。”梁晓声说。

  上过梁晓声课的学生都知道,尽管课上讨论的问题严肃,但气氛却是放松和活跃的。他曾带学生看电影《出租车司机》,出资让学生买来饮料、面包、糖果,让大家边吃边趴在桌子上,怎么舒服怎么来,只有老师一个人拿着粉笔在讲台上。“我觉得文学课其实这样讲才对路。”梁晓声说。

  在小说中,梁晓声借汪先生之口说出了他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坚守:“文学专业是一个什么专业呢?首先是一个了解人性进而了解自己的专业。我们这个专业,其实是大学之魂。没有点儿人文气氛的大学,不可能是一所好大学……”

  他强调人文气氛,其实是一种信念,相信“文学确曾起到过这么一点儿促使社会进步的微不足道的作用,一点儿一点儿地,一百年一百年地影响着世道人心”。也正是在这重意义上,文学是人生的一种底色。张鹏禹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陆海事部门在台湾海峡西侧水域开展联合巡航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